产险行业好像越来越务实了。
有些人已放下做机构负责人的的执念,踏踏实实地做业务了,如果只是贪图“老总”的虚名,总要受一些考核的束缚,不如自己实实在在做点业务。
想得通的,早就”放下“了,离开小公司机构一把手的位置,去中型公司做个业务部门负责人,无官一身轻,收入和福利比前单位好多了,压力和责任都小很多。
最近去拜访了一家产险公司的省公司,目测省公司和市中支公司一起才几十号人,面积也大概只有三四百平方吧,相比之前是节俭不少。
要在以往,面积和人数要多一倍左右,中层干部一人一个独立办公室,大大小小的会议室等等。
毕竟,当赔付成本和获取成本加起来接近100%的时候,运营成本的管控是见真章了,这是车险综合改革结果的一个直接体现。
在几年前,产险行业对自己公司的面子是非常看重的,租赁职场,一定得繁华地段,什么级别的公司规定多少面积以上的职场配置……
还听说过一段趣事,说的某地方行业对保险公司的职场要求甚高,除了固定的配置要求外,还对“邻居”有要求,就是同一幢不能有娱乐或服务行业的,因此好多公司不得不重新选址,甚至有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业是后迁入到同一幢楼的,弄得保险公司不得不搬家。
这种“孟母三迁”的背后究竟是对一些行业的先入为主的偏见还是自视清高,不得而知。
说起来,即便是保险行业内部,不同公司职场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寿险公司,客单价过高,并且要双录,可能职场的
要求会高一些,毕竟投保人会来看下职场的情况。
也常常用会有人用保险公司和银行做对比,但业务属性差异很大,相比银行业务,保险的业务TO B属性相对更重。同样的地段,同样的临街店面,银行柜台门庭若市,保险公司的门可罗雀,两者并没有多少可比性。
职场办公室是公司后台支持的物理设备的集合,一方面它是单位对外的窗口,另一方面是对内协助领导工作的机关,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重塑职场概念,更好地服务销售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个改变传统的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获取成本分开的二元成本管控方式,过往的职场成本拨付制,经常会产生一些灰色空间,比如将职场的一部分分租给外单位使用,或者将临街的一个店面给关联修理厂使用等等;
二是租赁职场非自有资产,应打破常规,不需要非CBD或核心位置不可,毕竟如前言,产险公司的职场是为业务员或公司员工服务居多的,交通方便和办公环境满足即可;
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弱化机构定义,比如:根据《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第五十三条,保险机构分支机构在保证服务时效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属地化服务可不受经营区域的限制。特别是在中小公司,应根据监管要求,更灵活配置服务,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机制;
五是弱化职场硬件,更重视职场软件的投入,应加强内部资源协同,加强对一线人员的服务和支持,而不是把一线人员困在文山会海或者日常内部沟通损耗上;
六是要加强新设备的投入,而不是传统硬件的投入,比如要加强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的建设,让流程更通畅,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的批改手续,客户与三者远程调解等等;
七是要打破职场”围墙“,化整为零,和行业产业链一起,构建共享的客户服务体系
……
改革进入深水区,对行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有些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有些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但无论如何,对于行业来说,慢慢抛弃表面的繁荣,贴近市场实际,回归经营本身,去伪存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唉!钻保险空子赚钱的人不少呀
非车险太乱了,我们还是做车险吧
燃油车保费也在涨价?那是给新能源车背锅
保险中介最忌讳的是“飘”
财险基层表示对高层领导的变换无感
脑洞大开!有保险公司用产品责任险承保车险
财险基层高管:业务决定下限,格局决定上限
保费从九百涨到三千九,新能源车保险难仅仅是因为赔付率高吗?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比亚迪后又一科技巨头拿下财险牌照:车险市场群狼已至,真正的颠覆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