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姜先生早早起床去运动。卧室里还很黑,他朝着光亮的地方摸索着去拿衣服,掬起的却是一片月光。
月光沁着深深的寒意,如同他从事的产险行业。
作为一个基层团队长,上个月完成了近一百万业务(渠道业务),各种考核下来,上个月的工资只打进了三千多元,按当地的平均房价,大概可以买到0.1个平方。
自己垫的费用大概还有十多万公司没结给他呢。
从业已经快十年了,感觉一年不如一年,业务量不断在缩小,业务员也在不断流失,公司的管理人员数量已经接近业务人员的两倍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激流中死死拽着一根树的溺水者,做着无望的坚持。
如果把综合成本率比喻成一个蛋糕,人力和公共性开支分了一部分,市场费用占据了一部分,最大的成本是车主的赔付,也就是保险的社会效益。无论如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力是一个成本。
当整体经营不佳的时候,只能做减法,市场费用是刚性的,赔付成本只升不降,人力就成为了一个负担。
好在前几年的时候,自己也有打算,外面接一些代理的业务,要不然三千多的收入还真是养活不了一家老小。这事不用瞒着,公司也知道,毕竟这样大家压力都小了。
那个代理公司的老总算是他朋友,老总的烦恼是招不到人,他觉得窝在保险公司的人太浪费了。
对于人员成本,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说站在主体公司的角度,人力是成本,但是站在代理公司的角度,人力是资源。如何理解这两个差异,并进而理解企业销售文化和管理思路的差异呢?
老总举例说,如果主体公司把人力当资源,那逻辑就是我招了一个人,年度机构或者团队综合成本是98%,那就是公司投入人力成本是5%,加上公共性开支8%,再投入20%的获取费用,获得了65%的社会效益(理赔成本),得到2%的承保利润。
如果考虑到3%的投资收益,共有5%的收益,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投资呢。但是如果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会觉得人力是负担。
他继续说,比如我吧,一年可能赚500万,但是250万都是员工的,会觉得压力太大了,因为有一半都分了,但是我的想法是我投了250万,赚回了250万,投资回报率是100%呢,这生意肯定好做。
姜先生算是理解了,就好像大家说的半桶水的概念,乐观者和悲观者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那个老总继续说,保险公司如果按这个标准去找业务员,业务员越多,那公共性开支就摊薄越多,公司的回报率会更高,也可以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主体公司的考核有点复杂,第一个就是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第二个是如何准确地衡量到每一个业务员的成本的问题,一家公司肯定会有成本率高和成本率低的业务员,要看总数的,这样难免会有不公平的情况。
姜先生知道这是一家之言,但是如果思路换了,可能出路就不一样。如果把人力看成资源,公司会不断地寻找资源,开发资源,给予完整的赋能体系。业务员得到了尊重和赋能,就会不断精进自己,努力上进,形成正循环,这大概就是良性的销售文化吧。
而不是现在这样,公司和员工只能相互将就,不断陷入恶性循环,公司找不好业务员,业务员也找不到更好的主体公司。比如他,一直以为坚持会有回报,但事实上是陷入期望到失望再到期望的“闭环”中。
到底是留还是走,其实也是一个思路的问题,留是盯着过去的舒适,走是为了未来更多的可能。如果考虑这些,答案就不会无迹可寻了。
因为多巴胺的作用,越跑越有精神了。城市还没有醒过来,但是他看到了这个世界晨䂀微张的样子。
有一句流行语是:当你跑步时,你在想什么?姜先生的答案非常明确:
动起来!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唉!钻保险空子赚钱的人不少呀
非车险太乱了,我们还是做车险吧
燃油车保费也在涨价?那是给新能源车背锅
保险中介最忌讳的是“飘”
财险基层表示对高层领导的变换无感
脑洞大开!有保险公司用产品责任险承保车险
财险基层高管:业务决定下限,格局决定上限
保费从九百涨到三千九,新能源车保险难仅仅是因为赔付率高吗?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比亚迪后又一科技巨头拿下财险牌照:车险市场群狼已至,真正的颠覆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