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的两边都是00年左右的房子,算是市区的成熟住宅区。两边的法国梧桐偷偷抽芽,完全不顾它身边店铺的凋零。
街坊们开玩笑,这里生意最好的应该是装修公司吧,隔三差五就有店倒闭,换个老板开就要重新装修。时不时会有开业酬宾的活动,看起来很喜庆,却只听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理发店、小超市和水果店是更迭最快的几个行业。有人举小超设卡的例子,十块钱的进价成本,某多上只要一块五还包邮,加上一条街好几家,大家的品类和价格都差不多,不倒闭才怪呢。
但也有例外,就是卖菜的。而且毗邻几家店面都是菜摊,生意都很红火。究其原因,原来是各家互补的,比如有卖蔬菜的,有卖水产的,有卖冰鲜的,有卖猪肉的……,大家一起租下相邻的店面,成本也节省一些,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即便是同样卖肉的,也分不同的肉类,比如牛肉羊肉家禽等等,这样可以相互带流量,这大概就是细分市场的作用吧。也就是说细分市场让同行有了抱团的可能。
另外,产品的属性也非常重要。拿理发店举例,如果项目雷同,两个门店毫无差异,则只能相互伤害,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同一人没必要同一天洗两次头发,只能在更符合他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一家。
而保险,产品属性上客户是有多种需求的,从趋势上看,也是符合行业细分的。所以,它具备同行资源整合的多种因素。
想起十多年前,有一个小公司的省公司召集了几个差不多规模的公司,大家共享理赔资源,最终也不了了之。因为大家都是以常规的私家车为主的,各自都有防范。
行业里资源整合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产寿险联动,有同业非车共保等等,无一不是差异化经营的结果,在产险内部看到更多的是一幕幕的狗血剧。
比如同行相互诋毁的,比如区域经代龙头相互拆台的,也有兄弟阖墙的,甚至有内勤抢老板业务的。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角色雷同,功能一致造成的,极易造成内卷。
所幸,作为产险行业第一大险种,车险在综改后呈现出了差异化经营的端倪,这给未来的同行资源融合提供了想象空间:
业务方面的整合,比如做货车的公司和做私家车的公司的整合,做过户车业务的公司和做常规车业务的整合,甚至是不同区域的整合,比如有机构地区和没有机构地区的公司的整合;
专属EA门店的整合,社区化的EA门店不再单独提供某一家公司的产品,可以形成大中小公司不同业务模式的互补,这样可以做到给EA门店赋能的效果;
管理资源的整合,比如查勘资源和内勤资源的共享,深挖潜能,激活一线工作人员的活力;
业务数据的整合,各家公司有不同的业务数据积累,应保持开放和共享的心态,让各自在专注的领域发挥到最大的优势。
……
很多人认为金融保险业要做到开放是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即便是银行业,也有一些主体推出银银合作平台,旨在解决跨地域经营存在的问题、科技网络技术能力受限的问题和业务资格受限的问题等等。
都已经2022年了,不能再固步自封了。这个2022年,不只是时间维度上的概念,更是经营周期的考量。对于中小公司来讲,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成本,机构空心化,人员收入极低,产能不足,如果在细分市场的基础,加强行业资源整合,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唉!钻保险空子赚钱的人不少呀
非车险太乱了,我们还是做车险吧
燃油车保费也在涨价?那是给新能源车背锅
保险中介最忌讳的是“飘”
财险基层表示对高层领导的变换无感
脑洞大开!有保险公司用产品责任险承保车险
财险基层高管:业务决定下限,格局决定上限
保费从九百涨到三千九,新能源车保险难仅仅是因为赔付率高吗?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比亚迪后又一科技巨头拿下财险牌照:车险市场群狼已至,真正的颠覆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