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现部分险企拒保出租车等营运车辆商业车险的现象,引发外界关注和业内讨论。
这一行为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银保监会财险部已于近期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营运车辆保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积极主动为营运车辆提供保险服务,并表示将全面排查整改营运车辆保险承保限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有这样的表述:各财险公司要坚定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高质量发展意识,加强风险管控,推进科技赋能,通过运用大数据、车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车险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风险减量管理,逐步改善营运车辆保险经营状况。
显然,这是行业对目前这个难题的顶层设计,毕竟不能一直靠提价解决拒保问题,而是要用技术手段提升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
事实上,以高危车型为突破口的科技公司层出不穷,掐指算算,至少也有十多年历史了。并且在一些小范围内,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据了解,某科技公司与某大公司深圳分公司合作了五千台自卸和牵引车,科技公司围绕货车、牵引车的前方碰撞智能主动刹车系统,和后八轮自卸车辆的右侧盲区监测与主动刹车系统两产品的功能实现科技降损。
从去年综改后开始,至今年十月,赔付率下降17至23个百分点,出险频度降低40%左右。
其实道路安全科技一直在发展,但是他们与保险公司的减损为目的的合作均是小范围和短时间的。大部分的合作是以科技公司的数据进行业务筛选,这样反而提高了拒保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主体公司的意愿不强,长期养成的“挑”业务做的习惯成本更低,见效更快,并且决策成本更低;
二是不同行业间合作的摩擦较多,特别是分润模式的,常常纠葛于准备金的计算方式,账期也非常长,有些科技公司甚至有好几年前的都没结算,但是保险公司负责人换了好几任了。
三是硬件成本分摊问题,究竟是投保人,还是科技公司还是保险公司都莫衷一是,保险公司认为是这个渠道,应该渠道方出,科技公司认为是减损办法,应该由保险公司出,投保人认为我花钱买了保险,为什么要凭空再出设备的钱。
四是保险公司预算考核和决策惯性问题,有些科技公司对自己的技术和商务能力信心满满,不断与保险公司总部签约,然后打算对接到各省公司。等具体落地的时候,他们才感受到现实的骨感,看是高度垂直的管理架构,但是在具体项目上,分公司有自己的意见,分公司不同部门有自己的意见,中支公司也有不同的意见,并非像想象中的有执行力。这主要是因为预算管理方式和决策惯性问题,需要机构(省公司或中支公司)负责人有一定的决断力和战略定力。
五是商用车的业务特点问题,一般来说商用车集中度较高,很容易冲量,所以不断会有保险公司出来不计成本地完成短期目标,从而给客户一个印象,没必要考虑那么多的问题,能买上就好了,反正明年说不定又有公司抢着要呢。
……
原因零零总总,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会涉及到行业多年的经营习惯问题,简单说就是俗称的长期主义的经营方式无法落地的问题。
目前媒体拒保问题的发酵,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客户教育的过程。从外部环境来看,不破不立,从内部来看,要提高战略高度,为行业的未来买单,用匠心,用长期经营主义破解短期困局。
健康险很热,但是这个风险很大,目前已有公司面临集体诉讼
携程的车行保障服务到底是不是车险呀?
往往没想到,财险公司流行的团建居然是……
对于财险业务员来说,区分车险非车险没有任何意义
“老三家”赚得盆满钵满,“车险限速”帮了大忙
“砍掉”基层机构的大脑,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是明智的吗?
财险行业:不怕公司规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门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车险吗?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