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理路过一个小巷的时候,被一个算命先生拦住了。他想也没事,就算算吧,反正现在车险业务不好做。算命先生特别自信,还没等他说完生辰八字呢,就说你这命太薄,怕是活不过三十五岁。
李经理说,不对呀,我今年都四十岁呀。
算命先生说,这样哦,按照我的规则你就是这个命。
李经理甩下一句话就走了:你怎么好像和我们核保部门一样?
他多少有点泄愤的情绪。最近他们总公司研发了一个风控体系,重新启动了车险业务,他兴致勃勃地开始做了,做回来好多公司不愿意做的新能源新车。一开始业务就上来了,他还以为公司定价体系特别精准,找到了局部市场优势呢,结果没两天,公司把这个业务叫停了。
他不得不一个个去解释做不了了。总公司的意见说是这个业务不符合风控要求,被市场逆选择了,他说那不是你们主动选择的吗?
后来他又上报了一批业务,是市场上大家都抢的红海业务,结果被总公司拒了,理由是这类业务根据现在的风控要求,赔付会很差,他找同行要了一些行业数据,以证明市场上这些业务综改以来是极优的赔付质量,还在总公司的批复中。
李经理的境况多少反映了当前中小公司定价上的尴尬,一些小公司不断地尝试,拓展业务边际,寻找差异化市场空间,但冷冰冰的市场现实常让这种努力无疾而终,因此大部分的中小公司选择跟随大公司的策略去筛选业务。
有时到了亦步亦趋的程度,比如说某地的网约车业务市场,如果大公司这段时间要网约车,大家就蜂拥而上,不断抬高市场行情。如果大公司收了网约车,大家一哄而散,谁都不做了。这现象有点“杭儿风”。
大公司的步伐在综改后越来越魔鬼了,一月内会陆续出现“网约车开了、网约车转保停了、网约车关了、网约车续保开了”等指令。
就像一辆快抛锚的车,走走停停的,要么疾进,要么趴窝。
小公司跟在后面,不知进退,左右为难。有时他们认为是市场因素,实际上大公司的很多决策不是基于市场本身。
大家很难想象,在内外部环境没变的情况下,同一类业务在一个月内会反反复复地出现抢着要和都嫌弃的情况,这应该不是定价的问题,而是其他原因。
最近某地区的车险行情是这样:A大公司放条件,B大公司跟进,并且超过A大公司,然后行业开始自(jiang)律(fei),大家一起降,然后A大公司抬升,B公司不动,再B公司只做续保,A公司也只做续保,进而A公司只做十天内的续保……
整体市场也会随着这样的节奏起起伏伏。
这样的局面在车险市场俯拾皆是,这样不仅给基层业务员带来很多困扰,同时在车主层面,对于行业形象有破坏性的影响,某公司客服人员说今年开始关于承保纠纷的投诉案件剧增。
客观说,大公司的竞争极大推动了车险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作为占市场总额60%以上的大公司,将竞争的焦点转移到服务和科技中,而不是市场费用和场外因素会更有意义,这是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使然。只有这样,平衡市场秩序,提高客户服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才能赢得尊重。
车险综合改革已经一年有余,但整体的市场秩序并没有彻底得到改善,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经代中介公司目前式微,中小主体公司经营困难,作为仅有承保盈利的大公司保持怎样的格局,带领行业进入到什么层面,是令人期待的。
有人坦言,如果车险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对于行业整体发展是否有利需要观察,他的观点是目前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并不能令人乐观,比如近一年来出现的费用驱动,捆绑销售,高风险车型拒保,强制三者保额等现象。
目前的市场在经历着改革之痛,小公司亦步亦趋,大公司魔鬼步伐,市场跌宕起伏,业务员苦不堪言,客户体验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呢?
有些恶意投诉,让财险业务员很抓狂
一入财险深似海,离职后我们还能干什么?
汽修厂状况频出,车险合作要谨慎
努力下沉吧,留给财险业务员的时间不多了!
停售几年的疫情险还在扣钱,同行看了直摇头
“人员只出不进”!财险行业真的不好混了
财险行业存在大量的“假派遣、真用工”情况
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你后悔了吗?
“报行合一”的执行偏差,是造成车险“投保难”的重要原因
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暴力”驱除车险业务员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