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狭则急,水平则缓,车少则疾,车多则堵。拥挤是由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
因为拥挤,物体之间形成相互挤压相互倾轧的状态,造成停滞不前,无法进入到一个高级的模式,这就是目前流行的一个说法——“内卷”。
拥挤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过多,二是空间狭小。
很多人,包括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产险公司数量不多,这么大市场才几十家,相比国外是稀缺的。最近看到的一个观点让我更新了看法,这个观点认为不能只看主体公司总部的数量,而是要看到在一个局部市场的保险公司的数量。
因为目前的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大而全的,机构铺设较多,比如在一个县域市场可能就有三四十家产险主体,这么说起来中国的保险主体是多是少就有点复杂了,多的是大而全的公司,少的是细分市场的专业性公司。
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在传统市场领域竞争的保险主体公司过剩了。
可以从一个案例来理解我们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空间。
刘总是财险公司某省分公司业务部的负责人,主要对接一些省级经代渠道,但最近碰到了一些麻烦事,很多地市中支老总来分公司告状说他扰乱了市场。
原来是他谈的一些代理公司的省公司或省级代理公司的总部向省会以外的地市市场放了条件,这个条件可能比当地机构的更优,所以大家一起去分公司领导那告状了。
分公司领导考虑再三,还是让他停止了省会城市牌照外的业务,本来该启动的渠道明显受挫,业务量影响很大。
心理上是有点不爽的,毕竟他的头衔是分公司的部门总,理论上的业务范围是全省的,但现在被压缩在了高度竞争的省会市场,估计年度任务达成率会有问题。
后来再去争取了下,领导说算了,你这样会抬高我们的成本的,而且可能造成机构队伍不稳定,不如就做省会的市场吧。也只能作罢。
其实他心里算了一本账,现在机构的运营成本几乎在20%左右,做一笔业务进来就有这么高的成本,可是他的部门一直只有三四个人员,人均产能大大高于机构,也就是固定成本的杠杆效应会很大。
要知道他的公司在全省的市场份额才0.5%,现在相当于放弃99.5%的市场去成本平衡内部的关系。而且据他了解,这种矛盾在小公司中不并鲜见。
他悔不当初从大公司跳到这个小公司呀,在大公司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毕竟大公司的空间大呀。
这充分说明,空间越小,内卷越严重。说到空间,不得不说目前车险改革后的市场容量在慢慢变小的,对行业的生态有着较多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是单均保费下造成市场总体保费同比在下降。另外,尽管保费规模在下降,但是承保件数和客户数是在增长的,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来讲,运营成本率在上升,但是基层工作量在增加,这就形成另一个内卷——公司内卷;
另一方面是行业现有风控能力有待提高,对传统赔付差的业务的改善能力不足,或者说车险行业临近亏损线,对于品质较差业务的容忍度在下降,造成很多业务被拒保,造成行业空间越来越狭窄。
存在即合理,并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说事出有因。产险行业内卷的姿势一定不是主观的选择,而是各类因素叠加造成的,无需道德批判。
车险综合改革,倒逼保险主体提升经营能力,包括保险公司提高成本管控水平、提高差异化经营,提高风控水平等等,一方面优化存量机构,避免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提高市场容量,扩大主体市场空间。
也因此可以认为,治理了行业拥挤,才有可能解决内卷问题,才能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惠泽社会。
最近,将大家对车险综合改革还迷茫的时候,监管火速推出了新能源车专属条款征求意见稿,彰显了深化改革的决心。
真相越来越清晰了,剩下的就是听说过很多道理的我们,如何过好这一生了。
健康险很热,但是这个风险很大,目前已有公司面临集体诉讼
携程的车行保障服务到底是不是车险呀?
往往没想到,财险公司流行的团建居然是……
对于财险业务员来说,区分车险非车险没有任何意义
“老三家”赚得盆满钵满,“车险限速”帮了大忙
“砍掉”基层机构的大脑,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是明智的吗?
财险行业:不怕公司规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门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车险吗?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