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往往是最容易的,做加法却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管理人员在电脑里看哪一个车型赔付率差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手起刀落,就可以有一个交代——已经做了管理动作了。
这个很容易产生管理惯性。
那就是不断做减法,最终发现没有业务是赚钱的。
如果是小公司,这种可能性很大,保险运营只能完全看运气了,因为承保数太小,个案偶发因素太大。
甚至很多公司的市场管理部门干了核保部门的事情,不去研究如何把业务最大,而是看着报表,研究如何控制业务品质。
毕竟,相对承担做加法可能造成的决策风险,用权力去管理他人是一件容易激发多巴胺的动作。
长此以往,公司上下都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减法,加和减缺乏相互制衡的机制。
直到有一天发现,业务量不行了,再放开来做,这样忽左忽右的情况在目前的中小公司里较为常见。
最难的是基层业务员,要快速适应公司的变化,仿佛人人都是六边形战士。
车险的精细化经营是趋势,但不能过犹不及。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科学的长期经营的思路。
车险还是要围绕保险的基本原理——大数法则来做文章,也就是要研究当地的行业,看大部分的公司的业务取向,这会好于围着自己的一点小份额闭门造车。
在数据上,相信大公司是没有错的。
也不要轻易尝试小而精的差异化经营,至少目前在车险领域是这样的。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大公司不会轻易放过盈利的车型的。
举个例子,假如当地中低端的非营业的燃油车赔付率好的,那就应该加大资源去做,相反,如果网约车、新能源车、过户车和高端车赔付不好的,那就谨慎做,根据整体的容易设置比例适当探索即可。
先有这样的业务边界,才能让公司上下和市场得到正面反馈。
如果过于炫技,比如再增加很多维度来挑业务,就会极大地限制了业务的进口,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差,几个大案就面目全非了,使得数据失真,从而又推翻了当初的业务边界。
也就是安全区的业务不断缩小,非安全区的业务体量在不断增加。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很多中小公司过度迷信“差异化经营”,在一些传统的非优质的业务的步伐非常坚定,结果吃了大亏,然后不断踩坑,又不断跳离,再重复前面的错误,赔付率一塌糊涂,公司经营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他们在传统的优质业务上又过于挑剔,一有偏差就马上调整,美其名曰灵活。
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问题包括两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车险战略定力,反正是效益经营,没有效率就关停,没有长期经营的理念,短期行为成为了主流;
二是管理上躺平心态,就如上面所说的,减法是简单的,大家都好交代,但是加法要游说好很多领导,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就干脆就听上面的;
三是大的环境上不利于小公司在传统优质业务上快速发展,这是另一个沉重的话题。
综合所述,中小公司只有确定车险战略定力,划定业务边界,坚定做多优质业务,控制或者限制劣质业务比例,上下利益诉求一致,方能在目前的车险市场中突围。
有些恶意投诉,让财险业务员很抓狂
一入财险深似海,离职后我们还能干什么?
汽修厂状况频出,车险合作要谨慎
努力下沉吧,留给财险业务员的时间不多了!
停售几年的疫情险还在扣钱,同行看了直摇头
“人员只出不进”!财险行业真的不好混了
财险行业存在大量的“假派遣、真用工”情况
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你后悔了吗?
“报行合一”的执行偏差,是造成车险“投保难”的重要原因
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暴力”驱除车险业务员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