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5后的小伙子,自己做点业务,就是主体公司不太看得上的“黄牛”,业务量尚可,最后有一个中型公司就想去“收编”他。
给一个中支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这可是有正经的国企的编制的“总”了。
哪料到小伙子直接回复:
“你觉得我有这么想不开吗?”
他的理由很简单,去那边虽然会有一些内部的政策,但其实也是买卖关系,公司给政策都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但是去那边上班,就是上下级关系,会有很多事情。
这样在外边,直接谈生意不好吗?省得到时结算还要垫钱。
其他的形式主义太重,比如主体公司开会特别多,领导好像业绩是开会开出来的,像他这样天天忙着搬砖的,哪有时间开会,不盯着手机客户都要跑光了。
但至少有身份呀,有些人劝他。
他说这身份值钱吗?保险公司的员工在社会上值钱吗?还是在相亲市场上有吸引力?
又有人劝了,有一份工资呀,他说只有买错不会卖错,你想呀,给一份工资,说起来是挺好的,但是各种考核指标不一定能完成呀,完不成就会扣钱,甚至有可能掏钱买保费完成任务。自己现在这么做做,有积累,尽管辛苦,还是有奔头。
对方又劝他,你看呀,在主体公司能学到好多东西的,比如非车,比如团建等一些福利。
他说又想让我坐那里听老年人唱《敖包相会》吗?非车嘛,在市场上历练一些就行了,各公司的核保政策都不一样,连车险的自主系数都差异化了,未来非车也会的,不如多接触市场,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
好吧,就这样,一个说对方太短视,一个说这个饼太大,双方就是谈不拢。
有朋友直言,目前中小公司看起来人很多,但是真正能用的人并不多,像上述这个能跑敢冲的年轻人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可能年轻人太“现实”了。
他继续说,如果是从业十年以上的财险中小公司员工,能上去的已经都上去了。
上不去的呢,基本上没什么斗志了,公司的业务维护维护就行了,基本上是躺平状态。
既然工作形同鸡肋,那为什么他们不离职呢?
他说做了十多年的业务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点自己业务的,有时还可以和领导要下政策,手头就会宽裕些,加上已经是老员工了,公司也不会太苛刻,所以就可以岁月静好了。
何况现在向上走,风险太大了,“乌纱帽”随时会被摘的。
退一步讲,现在向外走,风险也是极大的,树挪死,人挪活……多。
苟着!如此就造成这个行业不缺人缺人才,所以上述案例的年轻人会得到青睐,理论上来说早起年这样的新人来到中型国企,顶多只能从业务员做起。
遗憾的是主体公司的用人思维和市场差异较大。仍然用“编制”、“前途”和“空间”这些字眼来PUA员工,时势异也,在十多年前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确实对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现在行情并不好。
还有“年轻人”也在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不好哄了。
不只如此,他们更在乎实质,懂行的人都明白主体公司内部决策缓慢、脱离市场实际和职场潜规则等毛病仍然存在。
关键是前面排队的人挺多,哪怕有打瞌睡的。但到了关键时刻,人立刻来精神,睁开惺松的眼睛:
“什么?你想插队?轮到你了吗?”
这个错位说到底是因为销售体制落后于市场发展,产险公司销售员工的员工制理论上可以保证执行力,但执行力是需要有相应的制约的,比如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信息壁垒等等,但如果这种制约力被削弱了,那整个销售体制的有效性就值得反思了。
有些恶意投诉,让财险业务员很抓狂
一入财险深似海,离职后我们还能干什么?
汽修厂状况频出,车险合作要谨慎
努力下沉吧,留给财险业务员的时间不多了!
停售几年的疫情险还在扣钱,同行看了直摇头
“人员只出不进”!财险行业真的不好混了
财险行业存在大量的“假派遣、真用工”情况
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你后悔了吗?
“报行合一”的执行偏差,是造成车险“投保难”的重要原因
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暴力”驱除车险业务员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