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布了一篇众筹的文章,收到很多留言,看来大家对众筹还是很关注的。把所有留言全部读完,觉得有必要再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有读者在留言中,拿众筹和保险做了对比。他觉得众筹就是比保险好,起码不用花钱。我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对比就要从多纬度进行,不能只比其中一项。
我早就想做这事了,让大众明白众筹和保险的区别,也了解这两种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尽量唤醒更多‘指望着众筹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人。
立意使命
众筹和保险,都是‘急用的时候给钱’,但两者的立意和使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用社会资源救济部分家庭,后者是由保险公司主导,用科学的制度组建家庭保障。
众筹是在风险发生后,根据损失或需要筹款,是风险发生后的救急手段;保险则是在问题出现之前,自己决定保障种类与额度,是风险发生前的未雨绸缪。
两者都是在用经济援助的方式,帮助用户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避免‘因病致贫’的处境。两者可以共存,没必要谁取代谁,各有各的用途和存在价值。
使用门槛
众筹的使用门槛比较低,几乎人人可以发起众筹。只要描述自己的困境,并提交文件证明,然后通过平台发布链接,就可以发动亲友转发,等待捐款。
正是因为门槛低,才会存在各种问题。南方都市报做过测试,购买虚假住院证明、出院小结等资料,用个人身份在多家众筹平台发起筹款,最后成功提现。
保险有门槛,审核也挺严格,只要有过疾病史、手术史或者医保卡被借用过,就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保险看重风险,只对健康年轻的人友好。
当然,还有一个门槛。保险需要每年交保费,甚至要连续交好几十年。但众筹不用,发起众筹在金钱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所以这一条众筹完爆保险。
来钱方式
公筹的钱看似来自于公益,是来自于社会的捐款,其实它也是发起者人品的变现。特别是那种在朋友圈发起的,多数捐款都来自亲戚邻居朋友社交圈子。
发起筹款,筹到的10000元,其中就有亲戚捐的500、朋友捐的300、邻居捐的200、同乡同事或其他村的人每人捐了30到50元。这就是资金的来源。
而保险公司的理赔,就来自于保险公司。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收取用户保费后,把保费分成两笔,一笔用于理赔的准备金,一笔用来投资。
大病是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但在保险公司眼里,就是精算模型中的一条数据。每款产品在研发阶段就有出险概率,大概多少人会出险,要赔出多少钱,都有数据的支撑,且这笔钱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获赔标准
众筹的发起标准是很模糊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到底困难到什么程度才有条件受社会捐助?这种模糊的标准就造成了,有钱人也能来薅羊毛。
还有就是不同人发起的众筹效果也千差万别。某位众筹平台离职员工透露:可怜又可爱的孩子、看起来漂亮贤惠的妻子、长相和蔼的老人,筹款效果最好。
因为人人都能用众筹,它的门槛就变相提高了。想获得高额捐款,还要有内容文案的支持。所以能得到高赔款的,是擅长写作、懂传播和会煽情的人。
而保险行业的获赔标准相对严格。比如重疾险,是由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标准的,每类疾病都有详细的说明,哪些赔、哪些不能赔,保险合同中都有明确的标注。
给付速度
众筹,这两个字就说明了一切。‘众’代表这笔钱是大众给的,就说明不可能同一时间马上给到你。‘筹’就意味着要等,一点一点的把目标数额给凑齐。
我见过很多个案例,发起筹款前几天,是筹款速度最快的,再往后能筹到的钱就越来越少了。有些筹款悲惨到发起快30天,才筹到2000到3000元。
轻则15天,长达60天的筹款期,有些平台甚至要等筹款期满,还要经过3到4天的审核,才能提现到账。而大病卧床的病人,经得起等待吗?这种求助方式注定了救贫不救急。
但保险的理赔速度是非常快的。给付型产品只要等理赔资料齐全,几乎可以秒到账,罹患癌症只需要病理报告和确诊证明就能赔了。哪怕是报销型产品也只要等出院15天拿出住院档案等资料,就可以理赔到账。
此外,很多保险产品还有垫付的功能,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要赶快交付住院押金的压力。保险附加的绿通等医疗服务,也是众筹无法提供的。
服务体验
现代社会分工明确,都在提倡用户体验。如果我们发起筹款时,觉得平台筹款速度太慢、平台员工服务态度差,你会想着要去讨要个说法吗?很少。
我们几乎见不到有投诉或和众筹平台打官司的。因为你走上这条路,就是要申请别人帮你,无论别人帮的态度好坏,你是寻求帮助的,心理上就落了下风。
但保险不同,哪怕没买保险的,都可以骂保险两句,买保险的更是动不动就要投诉、退保、打官司,豪横的不得了。为什么?因为买保险的就是被服务的主体,他花钱买保险了,保险公司理赔就是应该的。
所以保险用户能很过瘾的去发泄各种服务上的不满,而且天经地义,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但如果有人去众筹公司闹,或者打官司,网友肯定是站众筹平台的,会说这个人真是白眼狼,帮你众筹了还这么多事。
信息隐私
发起众筹,就相当于把自己的信息公开给大众。众筹链接传播到哪里,你的信息就传播到哪里,得了什么病,花了多少钱,家里情况怎么样,路人皆知。
前段时间我们这里遇到档事,老父亲因病昏迷,儿子把钱花完了发起大病众筹,结果老爷子醒来后不愿意。因为老爷子这辈子都要面子,他恨自己儿子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保险的隐私性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除非是客户对理赔很满意,愿意保险公司公布自己的理赔信息,否则这个案件就会被保险公司烂在肚子里,谁也不告诉。
所以保险公司什么时候,给谁,理赔了多少钱,赔到哪个银行卡,赔给谁了,只有投保人知道。只要有保险的人刻意隐瞒,别人绝对不知道他买过多少保险,或者说赔了多少钱。
付出成本
很多人都看中了众筹‘不用花钱就能得到钱’的事实,就想着要把大病众筹当成自己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其实有这种想法真的非常可怕,因为它不保险。
众筹你是没花钱,但钱确实是来自周边大众,你相当于欠了很多人的人情,他们如果有意无意提到还给你捐过200块钱的捐款呢,你怎么回复?
同时筹款的资金运用,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别人的质疑。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某筹款家庭的女儿过生日买了双耐克,结果被网友人肉攻击了好久,不得不道歉解释。
保险是解决人生中的不确定风险。交了保费,付出有限成本的同时,也锁定了将来风险发生时,能有一笔足额且确定的现金流。这就不是消费了,是杠杆。
其实拿众筹和保险对比,是不太占优势的。一种是不花钱的类似于公益的解决方式,一种是需要花钱的商业化解决方案,自然是后者占优。
保险有消费群体,众筹自然也有专属的目标群体。这个社会不能只为一部分人服务,而忽略另一部分人。毕竟保险多数人有得选,而没得选的人才去众筹。
我衷心地希望众筹和保险,都能做得越来越好。无论哪个社会阶层的人,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度过难关。
更希望这个社会,参与众筹的人越来越少。在风险来临时,能有更多的人豪横的做决定:众筹就不用了,老子有保险,怕毛线。
和尚摸得,我却摸不得:为什么银行送礼合情合理,保险送礼却违规
小心了!保险业务员给保险客户送Car-T、特药卡,涉嫌违规?
做保险的都在拍短视频,但很多人觉得越做越难,我给你几条建议
每位考虑加入保险的新人,都应该先了解保险职业的四个特质
医保DRG改革初见成效:有百万医疗保险的患者,不再受医院欢迎
刘润《进化的力量》观后感:难题中找解题思路,保险困境总会花开
为什么保险自媒体这么多,就出不了一个人尽皆知的超级大IP?
以后干保险不易,买保险也不易:大数据面前,客户做不了任何隐瞒
什么样的保险团队,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不妨参考这四项标准
现在恐怕是,做保险最后的好时机了,以后想做保险估计会很难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