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我国保险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容,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11月末,保险业共有法人机构238家,总资产共计24.6万亿元,提供保险金额10629.9万亿元。2021年1-11月,全行业赔付支出1.43万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这几天保险业的几则“负面”新闻也登上了热搜,一则是“200万元保单只赔200元”,一则是“煤气中毒意外险不赔”,这些新闻好好报拉了一波对保险行业的仇恨。
也许, 这也是一种警醒:保险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大概还要走多久。
目前有一种风气,就是一些媒体掌握了骂保险的流量密码,所以会出现各种标题党、危言耸听和带节奏的情况。保险被污名化,造成了被保险人的偏见,客户的风险保障缺失,身边真实的案例是有人一方面在骂保险,一方面众筹看病。
以上述说的热搜事件来看,“200万保单只赔200元”的真相是1953年的火工团险,保险期已过,200万是保旧币的保额而非保费,这个投诉案件行政部门已有专门回复,但是有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颠倒是非。
另外一个热搜,事后证明也是个乌龙,实际上是重疾险附加意外,但是重疾险投保时客户没有如实告知,造成了保单失效,作为附加险的意外险也同时失效,拒赔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一边是行业负重前行,一边是千夫所指,这巨大的断裂给行业发展、从业人员的信心和消费者保障带来巨大损失,作为保险从业有必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缺乏职业素养和保险常识的媒体吸引眼球外,行业发展中还存在这些这些问题:
一是行业快速发展中积累大量问题,比如销售误导问题,比如保险欺诈等等,这些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此外,保险营销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治,比如首月低保费、灾害营销等方式,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国内保险科普落后,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匮乏,比如上述的煤气中毒案例,其实只要单买几百元的成人意外险就可以保障风险。此外对于意外、医疗和重疾产品的保障内容均不了解,大部分还处于“人情单”的阶段。很多车主对于保险的消费理念及其不合理,保险科普任重道远。
三是社会整体的诚信危机环境,对以诚信为最大原则的保险业发展亦是一个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的营销要非常慎重,比如最近某地业务员的在12月发朋友圈说城市惠民保年底结束了,然后一月又说要延长一个月了,实际上会增加客户的反感。
四是行业缺乏互联网背景下的应对舆情的体制,只能仓促应对。比如“200万保险只赔200元”的案例中,保险工作人员谈的一万元做收藏,这种言谈在网络上容易发酵,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在“煤气中毒意外险免赔“的案例中,工作人员说法不一,拒赔点失焦,容易引起争议。这样就会导致公司或者行业陷入被动。
五是行业特殊性质导致,特别是格式条款,本意是保护消费者,但是在法律判决上通常让主体公司陷入被动,也容易引发争议。这几年“双录”和“实名制“的推行,将逐渐解决这一问题,但争议仍然长期存在。
六是市场缺乏平衡机制,也就是缺乏中立权威的平台缓冲行业和消费者的冲突。一个健康的行业需要有第三方机构做为中间方裁决,但目前保险市场这部分几近空白。
七是主体公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导向未完全确定,依然是以保费为中心,唯从监管意见,造成日常处理异议不重视,一发生监管投诉又息事宁人,放开底线,造成自身的公信力不足。
……
目前行业正处于转型时间,由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近几年产寿险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既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环境造就的。我们面向未来,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让客户有保障,让从业人员有尊严。
答案都在问题中,我辈当自强。
从财险公司考到金管局上班,一共分几步?
有些恶意投诉,让财险业务员很抓狂
一入财险深似海,离职后我们还能干什么?
汽修厂状况频出,车险合作要谨慎
努力下沉吧,留给财险业务员的时间不多了!
停售几年的疫情险还在扣钱,同行看了直摇头
“人员只出不进”!财险行业真的不好混了
财险行业存在大量的“假派遣、真用工”情况
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你后悔了吗?
“报行合一”的执行偏差,是造成车险“投保难”的重要原因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