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契大家谈丨异化了的增额终身寿险亟需规范

  • 2022年09月22日
  • 17:50
  • 来源:
  • 作者:保契

增额终身寿险,正异化为一种理财产品。




不可否认,增额终身寿险现在很火,特别是在利率下行、刚兑打破的背景之下。以寿险之名,行理财之实,着实抢走了一些理财产品的地盘。




但这种“火”,更像是一种“虚火”,火光照耀之下,是行业虚弱低迷的面庞。这种“火”,也像是一种“急火”,映照出一些保险公司面对复杂困难局面的急功近利和急火攻心。




一个增额终身寿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真面目。是踏踏实实回归保障本源,以短痛去长痛?还是深陷“短平快”泥潭,自我麻醉?一目了然。




增额终身寿险,因其保额逐年增长、现金价值高、“收益”相对有优势等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长险短做、利差损风险、销售误导等问题持续显现,已经成了制约这一险种长远健康发展的“毒瘤”。




尤其是在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增额终身寿险所谓的“高收益率”成为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大炒特炒的卖点。这些销售人员像着了魔一样,疯狂更新朋友圈,极尽销售误导之能事。如:“明晚停售!对抗利率下行产品,你还在等什么?”“复利3.5%的保险理财产品,不香吗?”




不难看出,这些宣传语都完全忽略了保险的保障特性,而是将锁定利率作为宣传重点,并与银行理财、定期存款等进行简单比较。




增额终身寿险真有那么香吗?收益率真有那么高吗?其实不然。一些销售人员宣称的固定收益率达到3.5%,实际上指的是保单每年的有效保额增速,这并不等于保单现金价值真实的增速,也不等于增额终身寿险的实际收益率。




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来说,在如此宣传之下,很容易就会轻信上当。




前不久,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5期风险提示,直指保险销售误导。其中明确批评: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使用保险产品的分红率、结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标,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简单对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容易引发理赔争议或退保纠纷。




无视监管提醒并变本加厉误导,这样的保险销售人员并不是少数。




回到所谓的“高收益率”。“资产荒”持续,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很多长期以来久负盛名的专业投资机构都很难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率,保险就可以吗?




言犹在耳。一位已经离开保险监管战线的监管大员曾说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也很重要,但是不应该把它作为核心竞争力。也很难指望一个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可以比其他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还要强。”




翻看上市险企上半年业绩报告,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尚且如此,能指望中小公司们投资成绩高人一筹吗?再想想增额终身寿险的所谓“高收益率”,真替他们捏把汗。




利差损风险恶化进而引发退保风险,再到现金流风险,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轻保障重理财,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这些都与监管部门倡导的长期主义、坚守保障大相径庭。




治理保险业“虚火”,规范增额终身寿险发展,已是当务之急,需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