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保险经历了诸多思考和变化。
具体而言,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一度成为重点关注的焦点。放眼港澳地区,疫情之下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诉求,尤为值得分析。
本文试图从港澳、内地居民养老现状,时下的养老社区相关产品等维度贡献一点思考。
分化的现状
港澳居民养老和内地居民养老呈现不同的分化,
港澳居民养老现状
21 世纪开始之际,世界人口中老年人将近 6 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现在以及将来面对的重要问题。
根据 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 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超过 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今的港澳已经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程度仍在不断加深。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港澳政府采取多种举措来解决,港澳政府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的方针政策。并立法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将“老年人”这个词语替换为“长 者”。并在去歧视化、去符号化之后,开启运行并不断改进港澳的长者服务政策和安老模式。
图表 2. 澳门 2019 年统计出得不同年龄段得人口数
优势:
在老年福利方面,港澳政府是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并重,并不因为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援助而忽略了社会服务的提供,为全港澳的老年人提供了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如今港澳的服务体系完善、资金来源广泛、服务方式多样化、水平专业化、行业管理严格。
香港社会在养老保障问题上的 解决更多依赖于服务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 政府政策的不断改进,香港养老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形成了多元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服务格局;
澳门的安老服务运行 模式呈现出运行机制灵活、服务种类多元、服务分层合理、 实务研究充分等特点。
问题:
养老机构缺乏,床位紧张、且收费昂贵 由于港澳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用地审批严格,难以建设。
新的安老院舍,安老院舍数量相当有限,安老院内部人均面积非常密集。政府开设的院舍数量很少,大多数老者往往只 能住进私人和民间团体办的安老院;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安老机构,政府不给予补贴。
目前,由于港澳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养老机构床位难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此外,还存在诸如护理人手短缺且具有老龄化倾向、社会局势动荡等问题。
湾区内陆养老现状
港澳与广东省在地缘上比邻而居,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随着广东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特区在经济领域的差距逐渐 缩小。目前,祖籍是广东的香港人约占全港人口的七成,因 为人口老龄化以及两地消费的差别,选择回广东养老的香港老者越来越多。
然而目前,湾区内陆在机构养老方面属于“未备先老”, 内地的机构养老起步晚,底子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养 老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也未形成。内地的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老年群体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社会养老服务存在养老基础设施不足,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服务提供主体较单一,养老 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低下,政策落实难,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港澳老年人到内地养老有着各种的担忧。
总之,湾区内陆有广大的地方可供建设养老机构,但缺乏更多的投资者,以及函需提高护理人员队伍与运营、服务水平。
不同的解决方案:养老社区型保险产品对比
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减少对险企投资养老产业的限制,支持其开拓投资领域, 保险企业投资养老社区产业已有法可依。
2010 年,保监会在 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的文件中指出,保 险资金获得了进军投资养老地产市场资格。截止到 2012 年, 保险资金对养老地产的总投资金额已经达 500 亿元,参与的险企包括国寿、泰康、平安、合众等知名企业。其中,泰康 是最早进军养老社区的险企。
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投建,不仅可以为客户“管好养 老钱”,还可以协助客户“用好自己的养老钱”,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的服务,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打通养老产业价值链的 进度,扩宽了利润来源,提高了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作为商业性地产的一种,养老社区较写字楼等地产类型有着较 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寿险资金投入的新渠道。
运营模式探析:
养老建设相关政策的支持,各家保险公司也开始转变运营模式,不再拘泥于分类销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产品,而是将目光投放到这一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保险模式中,将“医疗、保险、养老、护理、陪伴”进行一体化。
我国已有八家保险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了共二十九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预计投资金额达到 678.2 亿元。有一部分的养老社区已经开始运营,已经投入使用的床位已经超 过四万个,预测全部建成后,将有三十三万个床位,社区占地面积超 1200 万平方米。大部分的养老社区项目都分布在 一二线城市或者风景优美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天津、 江苏、海南等。
依据投资模式的不同,可将保险企业投资建设的保险养老社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中国人寿等为代表的重资产型自建养老社区模式,另一种则是以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太平洋人寿等为代表的轻资产型养老公寓 模式,以租赁、合作、装修、改造等方式参与保险养老社区
典型的养老社区型保险产品
早在 2009 年,泰康人寿就经过保监会批准,获得中国 保险行业内首个投资保险养老社区试点资格。在 2010 年, 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泰康之家成立,专门负责泰康投 资保险养老社区的各项事宜,这意味着我国第一家由保险机构投资。设立的养老社区项目开始启动。现如今,泰康之家 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等 12 个全国重点城市设立“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目前,北京泰康之 家·燕园、上海泰康之家·申园、广州泰康之家·粤园、成都泰康之家·蜀园养老社区已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泰康 “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全国候鸟连锁模式已正式落地北、上、 广一线城市,未来泰康将进一步覆盖一线重点城市,打造高 端养老社区。
经过详细的规划,泰康养老社区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它把养老、健康、社区等多种保险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了 一起,在养老社区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上下游产品和服务的 融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从摇篮到天堂, 泰康呵护您一生”的新保障模式:寿险公司保险(0—60+岁) +养老社区(55—85+岁)=终身保障(0—85+岁)。
目前,泰康之家侧重于养老前端,即主要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对于需要护理及长期卧床的老人群体,并不是 其当前服务方向。
迁徙思考:港澳老者入陆养老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广东,有专门针对香港长者入粤养老的“广东 计划”。该计划在实施中存在三个主要瓶颈:
香港长者入住的养老机构,只能是香港福利署与 内地合作开办的定点指定机构,采取“白名单”。属于普惠 性质的公办养老院。不是名录内的,香港政府不予补贴。
其次,如拟入住,同样需要申请。等待严苛的资格审批。
第三,最为不便的,是无法与大陆医疗体系对接,不能 便利使用香港医疗券。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得出,港澳居民如果通过大湾区保险服务平台,购买大陆保险公司相关的保险产品,获得入住湾区内地高端养老机构资格,可以带来如下诸多影响:
为更多的港澳人士入陆养老提供新选择,使之成为两岸三地民心互通工程。
可以成为湾区保险服务平台的重要业务服务组成部分。
促进大陆保险公司外币保险产品尤其是高端养老税优产品的开发,丰富产品内容,同时为相关保险公司的高端产品与服务带来新客户。该产品应包含跨境医疗保障服务内容。
为港澳保险资金在湾区医养产业布局方面提供新的 投资机会,有利于解决湾区内陆养老资金缺乏、养老基础设 施不足。从而实现湾区保险服务平台双向资金流动,为港澳保险企业参与建设民生工程,提供机会(该养老机构的投资 由大陆保险公司主导、港澳公司参与)。
有助于促进大陆养老法律体系的健全。
有助于增加养老服务提供主体,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相对于港澳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广东养老服务提供的主体比较单一,大部分地方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组织、公办养老机构的财政支出和护理人员来提供服务,能够承担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民间机构和团体发展滞后,数量不足。
有助于调节专业护理人员及运营人才供需不平衡。
有助于提高大陆高端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作者万鹏系中国管理科学院大数据共享专业委员会保险课题组首席专家; 深圳金融创新研究会首席研究员; 大湾区前海保险跨境服务平台策划人)
百家保险公司的这家合作商,已“就地注销”
购买“新冠”保险屡遭拒赔 真保险or智商税?
保险年报微观察③年报中的代理人侧影
【深度】阳光保险上市故事:“最初的梦想”何时照进资本市场
保险年报微观察②八句话里的中国太保2021
保险年报微观察①中国人寿的“短”和“长”
新能源车险将满两月 能否开启万亿市场
互助牌照惹人爱?又一家将落地渔业
安心财险寻新主,江苏华远拟6.1亿增资
保险新消费时代开启,保险科技链接模式需求升级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