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一如统计和财务数据经常“打架”一样,“数据”,往往又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月保费数据增速放缓,仅就寿险而言,银保、经代的保费增速呈负增长趋势,而个险则整体呈正增长态势。
对于当下银保和经代的颓势,行业有着充分的解释空间。以银保渠道为例,因预定利率下调而提前预收了全年保费、“报行合一”导致银行端动力不足,等等。
而对于中小险企的个险保费增速上涨,其实亦有诸多可解释空间,比如,保费基数低、费用好、投入高,等等。
基于此,个险的保费价值、规模价值、业务价值等等再被讨论。
其实,在过去二十年间,“得个险者得天下”的论调始终是行业主流,不仅因渠道的自主可控性,更在于相较于银保和经代的高利润率。
为此,在过去二十年间,形成了两三个鲜明的流派:一是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基本已早早构建起了相对成熟的个险体系,依靠成熟的个险队伍的惯性,保费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二是依靠银保渠道实现高保费增速目标,这类公司,在过去十五年间,是中小公司弯道超车的主流;三是更多依赖经代渠道(包括互联网)的公司,其凭借强大的产品研发的推广能力,且与银保相似,依靠相对较高的佣金费率,一举拿下更多保费市场。
当然,银保和经代公司的共性是对外坚持产销分离的逻辑演绎,对内则坚持费用至上的推动策略。
而对于众多中小公司或新型公司而言,由于其战略导向以及本质诉求的不同,在过去十余年间,其渠道选择基本在银保、经代、个险、互联网等不同的渠道间摇摆,但更多的发力点仍是银保和经代。
但从本质看,这更像是保险公司的被动选择。毕竟,从寿险实践看,个险是一条需要长期经营的且最为艰难的路径,不仅在于产品、销售策略、团队管理等基础要义,更重要的在于其经营的是人性本身,其依靠持续的利益诱导才得以构建可持续的代理人队伍,这一逻辑下必然导致个险的竞争是一个长期的竞争。
即便到今天,不管个险的外在“模式”如何演进,本质上个险的内涵并无太多改变,且由于个险保单和增员等利益的延续性,在无特殊外力的情形下,个险的本质确难以改变。
在这种情形下,个险的途径确实更具长期价值,但就这个问题而言,则需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观察。
首先,从全球保险市场看,在社会福利日趋完善的一国经济体内,普通社会公众的保障需求呈下行趋势,反映到寿险产品上,则是保障型产品式微,储蓄型产品走强,而从发达国家的寿险市场看,储蓄型产品亦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
再者,从渠道看,在欧美等保险发达市场,银保渠道的价值在近年来再次得到蓬勃发展,银保渠道的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在40%-50%之间,经代次之,个险最差。
换言之,在成熟保险市场中,在寿险市场逐渐走向储蓄型保险为主的背景下,具有渠道、客流、销售能力等先天资源的银保渠道正逐渐成为最主流的渠道。
再回归到今年1月的开门红,多家公司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投向个险,但从市场本身看,买人头、买保单以及银保飞单和实质为“退保黑产”操控的短期保单(投保后一年左右退保,从近期市场公布的退保率亦可观察到这一情况愈发严重)等成为众多中小保险公司个险保费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个险保单的质量并不及增速那般好看。
概而言之,就当下以及可见的寿险未来,中小公司或者说没有个险基础的寿险公司,除行业预期的兼并收购外,更可行的方式或许仍在银保和经代。
从长期主义视角下,中小公司与其投入巨大资源从头开始做个险,不如专注于原有银保/经代渠道,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深耕细作相关渠道,或才有可能在更大的风浪到达前蓄积起活下去的资本。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