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
人生,终究是一场归途。
从呱呱坠地到离开人世,直至终了,才发现万事皆空。
当然,这个“空”是佛教徒所追寻的,与道家的“无”,颇为神似,都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渡化之旅,皆为“出世”。表述各异,但殊途同归。
不过,作为虔诚的马列主义信仰者,我更相信“有”。古代先贤首推儒家,其始终倡导“有”,或者说“入世”,当然,马列主义亦是如此,它们都着重于对客观世界、人、事物的解释、说明和理解。
如是而言,作为普通人,我们当然不可能跳脱出现实世界的干扰而一味地去追寻内心的宁静,即便如王阳明先生,亦难以躲开世俗的纷纷扰扰。
换言之,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相互左右,每个普通人都很难跳脱出物质世界去谈精神的丰盈,亦难以仅仅依靠内心的丰盈而换取丰厚的物质生活。
反射到现实世界,则是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
从入学之日起,普通人的人生便开启了被物质世界所左右的极限模式,考试、升学、就业、职场升迁、收入薄厚、子女教育、父母照护……
在这场没有预演的人生旅程中,年龄裹挟着每一个人匆匆向前,停不下亦不敢停。
匆匆60年,任何一种心境的调适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应对当下的物质焦虑。直至退休,人生方才告一段落。
在传统多子多福的宗族观念下,养老本不是问题,毕竟“养儿防老”的宣贯,仍言犹在耳。
在今天,养老之所以成为问题,当然与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概而言之,少子化、老龄化以及与之同步的大环境,才使得养老才成为最急迫的大问题。
年前,『保契』刊发过一篇随笔《养老社区,不归路》,以日本观察者观察结论为视角畅想了我国未来的养老路径,结论是居家养老是主流,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9073并不会因为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崛起或引导而改变。
普世的才是普适的。
春节期间,在有限的范围内观察了一些群体的未来养老路径规划,从伪中产到真中产,从小干部到真正获取到时代红利的实权干部,对于未来的养老基本呈现出三级分化的趋势:
一类是经济实力足够优渥的人群,其将在或已在更宽广的世界中,享受全球化的养老福利;
另一类是正在观察或已经锁定养老社区的中产人群,但这一群体却是内心波动最大的群体,犹豫的天平正在向不确定性转移。
最大的一类群体当然是伪中产,都已或多或少地在为未来的居家养老做准备,临近子女的一套单独住房则成为共同的诉求。换言之,在他们身上,仍可明显观察到“养儿防老”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当然,养老社区的价值从来都不应该被忽视。毕竟,对于规模庞大的老龄化群体而言,各式各样的需求都应被关注,只是,“养老社区”的定义和外延则可能会成为最具争议的话题。
在互助式养老的试验田不断壮大的当下,寺庙养老等新兴群体养老模式亦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人均寿命高、癌症等重疾几乎鲜有发生……
在被公开报道的寺庙养老案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加之早中晚课中不断地净化心灵,让养老成为一种修行,而虔诚的居士(志愿者)照护则从根本上杜绝了靠提高工资来留住护理人才的瓶颈问题。背后原因在于,在佛家,居士们是相信因果的大善人,辱骂殴打被照护者的情形几乎不可能发生,毕竟,三世轮回的观念已深入其心。
也正是基于此,养老照护中的道德问题一旦与信仰相关联便迎刃而解了。
老龄化社会催生着诸多关联业态的蓬勃发展,亦使得养老模式本身愈发百花齐放。在不断被拉长的时间周期里,孰优孰劣已难以一家之言来定义,随着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更加理性、客观且符合自身实际的养老模式将重新占优势。
养老,这一极具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可以标准化,但模式却越来越难以标准化。从这个视角出发,养老周边服务或才是未来的真正主流。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