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
4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公布:
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
M2同比增长12.4%,较去年同期高1.9%;
M1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高0.2%;
M0同比增长10.7%。
社融规模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M1M2剪刀差加大,CPI持续下行。
尽管CPI连续两个季度持续下行才会被认定为通货紧缩。但数据一出,市场中“通缩”情绪快速加剧。
尽管很快有多家研究机构、市场机构专家学者公开否定已步入“通缩”通道,但就作为平滑社会风险的保险业而言,如何做好“通缩”环境下的应对,则是必备的功课之一。
毕竟,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场重感冒,通货紧缩就是癌症。因为,通货紧缩往往被视为经济萧条的前兆。
就保险业而言,实质影响或许更多。
仍以预定利率下调至3%来说,此前已有反复论证,除保险产品的收益下行外,保险产品会变得更贵。
而一旦通缩变成既定事实,则消费者会普遍认为包括猪肉、保险在内的所有产品的物价都会比现在更便宜,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就会选择推迟消费,而推迟消费的结果,自然是当下的需求越来越不足。
反映到保险产品上则是,尽管保障型产品的价格从设计之初就已提升,但当所有的消费者都预期其价格应该会越来越低时,投保数量就会整体减少,进而整个产品体系的精算假设出现偏差,最终则可能是公司主体的整体性经营亏损。
就我国而言,近三十年来大致有过三次较为明显的通缩,分别是1998年、2002年和2009年。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应该说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但前提是,彼时以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经济体或个体,整体处于信心高涨的巅峰期。
此一时彼一时。在当下全面恢复信心的大背景下,保险业要想顺利渡过这一“癌症期”的压力显然更大。
当然,很多时候困难亦是双向的。
在价格下行的预期环境下,可以分别从产寿两个维度来看。
就寿险的保障型产品而言,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网红产品则颇具借鉴意义。
从百万医疗到普惠保,保险产品本身的价格不断刷新社会公众的认知,尽管此后此类产品广被诟病保障不足等等,但其却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消费意识并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消费行为。
就产险的商业车险而言,5月起,北京等多地已启动新一轮的费改,浮动系数下调至0.5,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典型的场景下,保险公司在4月份营销过程中,已有消费者反馈因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且自己持续未出险,故,投保时间会延迟至5月。
就普通家用轿车而言,从0.65降至0.5,车险的价格实质优惠的幅度或许不过百元,但消费者却选择了更低价。
换言之,除交强险外,商业车险更是典型的价格敏感性产品,当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持续下行时,商业车险0.5的地板价或许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商业车险“脱保”的车主数量或许会越来越多。
反观全球成熟市场,监管维度商业车险几乎不会设限,各家公司只能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定价能力等来压降成本,让利消费者。
全球走得通的路,在我国亦有可能走得通。而通缩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毕竟,让市场死掉不如让市场回归市场。
如上,仅仅限于有限的认知,保险业应对通缩要做的远不止于产品端,持续通缩背景下,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逻辑或许都要重塑。未雨绸缪,不得不行。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