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这一天,我们中有多少人因地球母亲的3分钟告白而动容。
“我是地球,已不停歇地转动了45亿多年。你们自诞生之日起,就习惯了我的富饶慷慨,却忽视了我的脆弱。”
温室气体汇集、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我们的地球母亲,已伤痕累累。她欣喜于我们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不懈努力,她期待着我们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早日实现。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更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继“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发展基金之后,2020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再度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
建设美丽中国是各行各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这张擘画着生命颜色的图纸上,金融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理应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和担当。
绿色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风险治理机制。狭义来看,具有代表性的险种是环境污染责任险和巨灾保险;广义上,则指在适应绿色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环境问题衍生出的环境风险,而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安排和长期治理机制。
具体而言,在保障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应对中,所用到的兼顾风险管控和资金运用的手段,都可作为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方向,一如绿色建筑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绿色信贷风险保障类产品等。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亚洲博鳌论坛上发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要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
而应对气候风险,正是保险业的优势所在。其在量化相关风险方面有诸多的数据积累,除了直接给相关实体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也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量化方面赋能。
01
探路者先行
头部险企开拓绿色保险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践行节能减排,均在向可持续的生产运营方式转型,市场亟需更多创新型绿色产品和服务。在有关部门政策引导与推动下,保险公司也正逐步向绿色发展转型中迈进,积极调查、研究、挖掘并引领企业的市场需求。
大型保险集团已率先开始行动。
2020年,中国人寿集团通过环境污染责任险为18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0亿元,为1.3万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近万亿元。投资方面,仅2020年,中国人寿新增绿色投资306亿元,特别是与国家电投联合推进的国家级清洁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色电力,有效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用能需求。
中国平安则明确了自身在绿色发展中的行动方针: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和服务,例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及绿色增信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在此指引下,绿色投资规模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绿色信贷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到2025年,力争实现“绿色投资+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
对气候变化及巨灾风险的研究,一贯以来都是中国太保倾力投入的重点项目,其自主研发的“风险雷达”融合风险大数据,创新风险评估体系,自发布以来已完成37万余份风险查勘报告,提出31万余条改善建议,建立24万余个客户风险档案,实现自然灾害和承保业务的风险识别及预警,有效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2020年,中国太保在24个省市开展了气象指数保险项目,为5.3万农户提供了超过14.6亿元的气候变化损失保障。
02
潜行十三年
环责险投保规模仍待提高
尽管保险公司已从保险保障和保险投资两端展开了各式各样绿色金融探索,毋庸置疑的是,我国保险业的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政策支持,但在实际落地层面仍亟待加强。即使是发展最早、政策和实践更为成熟的环境污染责任险,目前就其推进情况而言并不乐观。
绿色保险中的代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起步于2007年。2013年,原环境保护部与原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截至2020年12月,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十三年时光并不短暂,试点效果如何?《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问题与分析》中指出,2015年至2017年间,中国环责险投保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保费收入不断增长,保险费率有所下降。然而,全国范围看,投保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仍不足5%,环责险保费占责任险保费仍不足1%,保险费率仍高于一般责任险的平均保险费率,投保规模有待提高,产品性价比有待进一步优化。
这一数据略显尴尬,既表明企业投保意识和动力相对不足,也体现出保险公司经营环责险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提供环责险产品需要保险公司具备环境领域的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数据。但由于历史上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方式多为行政罚款,较少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减少了企业投保环责险的必要性,也导致多数公司基础数据匮乏,难以进行科学合理定价,极大增加了环责险产品在定价和损害赔偿服务方面的难度。
此外,对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的法律约束、对污染者追责力度的缺失,加上环责险承保范围狭窄,企业环境信息不透明等重重桎梏,影响了环责险的落地实施。
由此,为环责险推行提供立法保障刻不容缓!
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蓝图上,政府层面应当为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厚植丰沃的土壤。
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背景下,先锋企业都在调整自身商业模式,努力提高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具有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和增益奖补、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减轻政府和企业经济负担等功能的绿色保险,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回应地球母亲,回应时代需求,绿色保险将成为撬动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金融反腐不应投鼠忌器
保险业是否可以实现错位发展?
向前看,十年危机中寿险业如何抉择
杂谈:花儿为什么不红了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比亚迪后又一科技巨头拿下财险牌照:车险市场群狼已至,真正的颠覆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