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 2024年11月21日
  • 18:15
  • 来源:公众号保契
  • 作者:

保契锐评


“听得懂话的理发师终于出现了!”




11月初,湖南怀化一位发型师晓华突然火了,其不仅在流量平台掀起热潮,各主流媒体亦纷纷跟进,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据媒体报道,仅一周时间,晓华就为当地贡献了1.2亿元的GDP。




综合各方观点看,晓华姐爆火的原因主要在于她可以仔细聆听顾客想法,客户或明确或模糊的要求都可以被完美实现,概而言之就是可以“听得懂话。”




当然,亦有人说,没有任何一次爆火是偶然的,背后一定有流量推手。但无论真相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爆火都有其必然性。毕竟,每一次爆火的背后都多多少少戳中了人性中的痛点。




如果以营销的角度看,无非是顺人性者成,逆人性者亡。




就此次爆火的晓华姐而言,最大的贡献在于给了普通消费者质疑越来越高大上的Tony们一个支点——没有对讲机、没有西装小夹克、没有英文名,没有炫目的Title等等外在噱头的加持,一杯奶茶钱也可以开开心心地走出理发店。




不管美发界的专家们如何质疑晓华姐的技术,但就是这么“一般般”的技术就可以让大众为之狂欢。




换个视角就是,当下社会公众的需求越来越回归本真,供给越炫酷,受众越规避,产品越接地气,消费者越追捧。




回归到保险业,这个逻辑或许依然适用。




近年来,除了人事更迭,保险业爆火的事件似乎并不多,具体到产品供给,爆火者就更是少之又少,能被业内外所熟知的爆款产品或许还要追溯至百万医疗时代。




2016年,首款百万医疗险产品上市后,其凭借“百万医疗费用保障,只需要一顿饭钱”的卖点,推翻压在国人身上“高额医疗费用”这座大山,迅速火遍全国。




此后,各保险公司意识到,百万医疗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爆点,于是纷纷开始推出百万医疗险产品,在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之后,百万医疗不但获取了大量的粉丝,亦为城市管理贡献了力量——惠民保,某种程度上便脱胎于此。




相较于传统保险产品,价格低、有用且好用,无疑是百万医疗最大的卖点,直接击中了普通消费者风险规避的痛点,在这一产品体系中,保险不再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骗子”、不再是“套路满满”的专业金融产品,而是社会公众轻轻松松便可获得的一份保障。




今天,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在低利率背景下,寿险行业持续了十年左右的“固收类”产品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还,行业再次回归到分红险时代。




与2013年之前的分红险时代不同的是,在上一轮周期中,不管是普通型保险产品还是新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并无差异,从消费者获益的角度看,同样的预定利率、同样保障的情况下,分红险的收益会更高,消费者自然会选择分红险。




但此次分红险转向却明显不同,预定利率不超过2%的背景下,其固定的保单利益某种程度上已不及定期寿等普通型保险产品,而浮动收益在长周期背景下是否能实现还是要看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




除此之外,更为套路的是,在报行合一的大背景下,今天上市的分红险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困难——同样保障范围、同样承保条件下,消费者的固定收益最高可达到1.98%,最低却只有1.12%,这种区分不仅存在于不同保险公司间,甚至还存在于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产品中。作为普通消费者,要买到利益最大化的产品,确实需要修炼出火眼金睛。




当然,有人对此会有质疑,通过产品设计,将更多的利益让与消费者,在艰难转型的背景下才能更有利于薄利多销,为什么保险公司还要把客户利益压降至1.12%?对此,多提一句,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销售。




比如,消费者固定收益1.98%的分红险产品,在报行合一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可以给到销售渠道的费用大致只有保费的10%左右,而消费者固定收益1.12%的分红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给到销售渠道的费用至少可以达到保费的40%以上。




换言之,客户利益越少、渠道费用越多。但从实际情况看,客户利益的高低与公司大小并无直接关联。




当然,如上种种,都是公司战略决定的,但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作为最终要回归到风险保障的行业,产品端少一些套路或许才是持久经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