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中再集团积极发展新兴业务领域 上半年净利润增六成

  • 2021年09月03日
  • 10:37
  • 来源:
  • 作者:新华金融


走过多年超高速增长的繁华后,中国保险业进入新一轮滞涨期。抢抓机遇、精研专业,创造并且巩固自身在新兴业务领域的优势,成为中再集团发力的方向。近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发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也展示了其发展的成果。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再集团实现总保费收入832.77亿元,同比下降18.5%。其中,财产再保险业务、人身再保险业务及财产险直保业务总保费收入(不考虑分部间抵销)分别为254.03亿元、354.39亿元及235.8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2%、29.8%及8.5%。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与深刻变化的监管政策,中再集团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增效益”的经营方针,实现经营利润大幅提升。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40.11亿元,同比增长62.6%。由于把握权益市场波动机会及时实现收益带动,投资收益103.02亿元,同比增长36.2%。


业务方面,中再集团的财产再保险境内临分业务占比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财产再保险境外业务占比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人身再保险境内保障型业务占比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整体的经营,以价值提升为战略出发点,是中再集团的整体经营思路。中再集团业务总监李明认为:“要从基本面上来把握盈利的关键因素,如总体投资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整体承保利润的稳定,整体风险敞口的控制。”着眼于长期,以价值提升为出发点的整体经营思路,乃是保证中再集团业绩持续上升之根本。


 

01

大力发展非农非车再保险业务

 

无论是再保险业务抑或直保业务,车险综改对中再集团的保费和综合成本率均产生了一定影响。2021年上半年,中再集团财产再保险分部总保费收入人民币254.03亿元,同比下降6.2%,占集团总保费收入的30.1%;净利润人民币20.56亿元,同比增长194.1%。

 

其中,境内财产再保业务分保费收入156.72亿元,同比下降13.0%。综合成本率99.7%,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赔付率70.3%,同比上升8.96个百分点,主要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费用率29.4%,同比下降8.74个百分点。

 

中再集团的直保业务主要是指中国大地保险经营的财产保险业务。上半年,财产险直保业务分部总保费收入235.85亿元,同比下降8.5%;其中原保费收入233.32亿元,同比下降8.4%。净亏损0.98亿元。综合成本率110.3%,同比上升8.35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73.2%,同比上升15.35个百分点;费用率37.1%,同比下降7.00个百分点。

 

但从境内境外的再保业务整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的综合成本率为97.46%,同比下降4.93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64.77%,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费用率32.69%,同比下降6.10个百分点。中再集团表示,综合成本率下降主要由于境外业务承保业绩大幅改善:一是去年同期境外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综合成本率较高;二是抓住境外市场费率上涨机会,优化业务结构,控制业务风险。

 

针对车险综改给市场带来的变化,中再集团积极把握转型机遇,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为境内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财产再保险风险保障,2021年上半年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中,非农业非车险业务总保费收入人民币95.24亿元,同比增长19.0%,占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的60.8%。

 

其中,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短期健康险、工程履约保证保险、中国海外利益项目保险、巨灾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实现分保费收入人民币10.35亿元,同比增长6.9%,进一步巩固其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发展优势。

 

尤其是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中再集团在北京、上海、海南、广东等地积极推进IDI平台建设,平台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4.34亿元,总保障面积约1.3亿平方米,2021年上半年集团实现IDI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72.9%。

 

大力发展非车业务或许是被动的选择,却也是唯一的出路。做好风险系数高、赔付金额大、拓展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等特点的非车险领域绝非易事,但中再集团凭借其专业团队与技术能力,积极回应市场需求,成功了打造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02

国内健康险领域再保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受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伴随传统代理人渠道业务模式受阻和产品转型发展,境内寿险行业新单保费普遍负增长,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放缓。

 

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认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市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从业绩表现来看,重大疾病业务增长乏力,新业务价值下降,长期年金业务开展也不理想,导致了整个人身险市场下降。“但是,实际上我们从目前人身险市场碰到的困难角度来看,中再寿险从困难中看到了一些机会。无论是从产品开发的需求,还是从风控的需求,包括创新方面的需求,直保公司这些方面的需求还是会越来越多。因为只有创新,只有不断的挖掘客户需求,这样才能够把人身险市场做好。”

 

在此背景下,中再寿险积极克服行业不利影响,实现利润较快增长。2021年上半年,人身再保险分部分保费收入为人民币354.39亿元,同比下降29.8%,占集团总保费收入的42.0%(不考虑分部间抵销);净利润人民币15.67亿元,同比增长79.1%。

 

中再集团战略性发展保障型再保险业务,以“产品+”“数据+”模式为抓手,助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疫情之下,社会公众对健康险及健康相关服务的需求强烈。在保障型再保险业务方面,上半年,分保费收入人民币119.9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年度可续保保障型业务分保费收入人民币55.33亿元,中端医疗险业务分保费收入人民币41.95亿元,合计分保费收入人民币97.28亿元,在保障型再保险业务中占比81.1%。

 

面对行业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再集团积极挖掘新业务增长点,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具体来看:一方面稳住传统轨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好新重疾险、长期医疗险等新业务;另一方面推进创新轨,扩展带病体、老年体等保险人群,依靠创新支付方式、健康产业融合等外延式发展寻求突破,加速推进与互联网中介、政府等平台机构的合作,争取重点城市惠民保业务,持续巩固健康险领域的发展优势。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表示:“从被保险人角度来看,我们也是从过去只保健康体,最近开始逐步承保带病体,比如说我们合作的药康复、惠民保项目,还有老年人百万医疗,都是将被保险人从健康体推向了带病体。未来在产业融合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药的融合,将商业医疗保险和药品目录相结合。”

 

与此同时,中再集团通过经验分析、数据共创、风控模型研发、产品迭代等,研究长期医疗险的风险控制机制,深化“数据+风险防控”工作。

 

在创新驱动和严控风险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短期保障型业务转分后综合成本率(剔除业务管理费)为97.42%,承保利润人民币2.27亿元。

 

截至上半年,中再集团在国内健康险领域再保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并积极作出各种创新探索支持健康中国战略,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渐显现。具体相关举措包括:开创“产品+特药”和“特药+社保”的商保社保融合新模式;为地方普惠健康保险计划提供再保支持,覆盖85个城市4100万人;参与国内第一批长护险试点,开发长期护理险、重疾护理险等产品;推出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险、专属重疾险产品。

 


03

服务国家战略 培育新业务增长点

 

2021年上半年,中再集团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深度参与全国16个省市地区巨灾试点,在八成以上项目中担任首席或唯一再保人;完成台风巨灾模型2.0开发并通过专家认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业界对河南暴雨赔付的关注,中再集团业务总监李明回应:“中国的自然区域非常大,洪水、寒灾、台风、地震每年都会有。今年总体看起来没有超出我们的预估,较往年没有明显增加。大家看到河南郑州集中的暴雨灾害,感觉到好像是很严重的巨灾,实际上和往年比并不算是非常大的事件。根据初步的预判,我们总体赔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在护航“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再集团推动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并担任主席单位和管理机构,累计承保项目12个,保障境外资产总规模约101亿元;集团旗下桥社在劳合社市场牵头设立“一带一路”政治暴力险共保体并担任管理机构;累计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32个,合作网络覆盖136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600个项目提供约3500亿元的风险保障。

 

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绿色发展战略方面,中再集团为多地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项目提供再保支持,并为境内全部运行核电机组近万亿涉核财产、上万名涉核企业一线人员提供核保险保障。此外,通过自主开发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平台,中再集团可为行业提供26款气象指数创新产品方案,提供风险保障能力超过4亿元。

 

展望未来,中再集团表示,将坚持“有效益发展、市场对标、守住风险合规底线和数字化转型”不动摇,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增效益”的经营方针,稳中求进、提升价值,全面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综合性再保险集团,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