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2024,不折腾

  • 2024年02月20日
  • 10:23
  • 来源:
  • 作者:保契

保契锐评


不折腾,是近一年来管理学界和咨询机构给出的高频建议。




但所有理论建议都是迟于现实的。




前几天一位朋友发来一份他们团队的加班时长统计表,18个人的团队,平均加班时长720个小时,最长的1400小时,最少的270个小时。其中,加班时长最少的这位同学是今年刚毕业的校招生,985硕士。




交出这份加班时长成绩单的是行业排名居前的大中型险企的中台部门,加班时长最长的同学毫无疑问地拿到了部门优秀,而排名垫底的同学则已被纳入优化名单。




当然,这或许只是行业面对下行趋势时的自然应激反应。




2023年,尽管从全年行业成绩单看,表现并不差,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是截止2023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而从目前各媒体发布的消息看,全年产寿险整体业绩较为乐观。




但从实际看,产寿险却均面对着阶段性难题。产险车险独大局面难有根本性变化,除老三家、外资等少数公司外,综合成本率仍居高不下,渠道以及查勘定损理赔等老问题亦未有实质性转变,且与国民经济高度同频的责任险、农险等也未能实现明显突破;而寿险业则借助上半年的预定利率下调和下半年报行合一启动等动作揽收了一波保费,稳住了基本盘且实现了相对乐观的上涨,只是可稳定大盘的个险则尽显颓势,举绩人力、人活以及代理人数量均呈快速下行趋势;与负债端相比,投资端显然更为艰难。




预期和信心是典型的一体两面,预期下行时,信心自然会受到影响,而一旦信心不足,标准的动作或许只能是折腾了。




就行业而言,这种折腾基本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折腾人,二是折腾事。




就折腾人来说,不管是业绩不好,还是经营形势不好,抑或是未来预期不好,都会反映在人身上,高管认为是中层干部不能理解公司经营战略,中层干部认为是员工偷懒不干活,反之,员工则认为是高管无能。




但在基本的职场规则面前,变本加厉地管控员工则成为常态——早请示,晚汇报,卷PPT,卷加班,更有甚者,全体起立,重新排队队,借机吃果果……管理层寄望于通过强化管理来摆脱业务下行的焦虑,试图通过行政上的管控,去解决业务上的问题,进而实现或公或私的目标。




但事实上,管理是解决不了经营上的问题的,过度管理反而会让组织陷入内耗,失去战斗力,反之,越是艰难时刻,越需凝聚人心。




比如,近年来,网民们的“梦中情司”,不再是大厂、不再是金融,而是一家传统的商业公司——胖东来,其被热捧当然离不开“上最少的班、拿当地最高的工资”的现实福利,但更离不开的是其把员工当成人,当成家人的企业文化。




胖东来再次印证了儒商文化的威力,企业的成功和员工的成功是可以并行的。但与此同时,亦有无数的案例印证着管理导致的败局。




一如任正非所言:做不成事不要老折腾组织,不要以为一折腾就灵。




再看折腾事,大到公司战略,小到一个基础问题优化,都可以搞得风生水起,但近年来在折腾事上最典型的非“科技”莫属。




前些年,“保险+科技”是行业当之无愧的主流,在传统直保公司全面实施技术改造的同时,一批保险科技公司亦随之兴起。但从结果看,直保公司花重金打造的高科技系统多不了了之,而保险科技公司则基本都成为实质上的中介机构,从行业宣传看,近几年,科技多已不再被提及。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高科技之名重塑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等动作却在业务下行周期再次兴起。




当然,保险科技只是一列,其他情形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或许是病急乱投医,在向好维艰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失去了专注保险主业的定力,似乎只有折腾才能刷出存在感。




尽管今天还不能看到折腾的最终结果,但大致可以预判的是——钱折腾没了,人折腾疲了,高管拿钱走了,股东急了。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越是困难时刻,越需经营人心,以尊重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和价值,而绝不是去折腾人(从本质上看,折腾事也就是折腾人)。




不折腾,是最高的智慧和善政。




2024,但愿保险人都可以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