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
作为金融垂直细分领域,保险业相对闭塞。新闻出圈难,舆情出圈更难。
也正是基于此,于保险业而言,舆情风险的管理本身压力并不大。
但不容忽视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式的舆情风险仍可能危及行业整体形象。
事实上,舆情管理有很多种方式,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舆情管理已经非常成熟。
困境在于,舆情不是品牌公关部门一家之责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现实中却仍无法跳脱出对其救火队的角色定位,向上管理或者真正的一把手负责制,整体而言并不多见。
近几年来,行业出现重大舆情的频率较前些年明显增高。
在行业整体下行的特定时间和空间里,高速发展过程中可以忽略的问题很容易在低速发展阶段被激发出来。
当然,仅就行业共性问题而言,媒体通常都会给予最大的包容和理解。
当媒体与公司可以双向理解,甚至仅仅是单向理解的背景下,行业共性的舆情基本不会带来致命伤害。
换言之,真正的重大舆情风险是需要共情的,而行业性的问题,或者政策性的问题,往往难以激发这种共情。
回溯近几年来的重大舆情事件,几乎都是与具象的个体有关,充满个人情感的鲜活个体,才可精准触及到公众痛点。
由此可见,共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心。
讲个故事吧。
2021年的一个专业研讨会上,见到某公司的几位老朋友,会后大家一起喝咖啡,与以往聊专业为主的互撕模式不同,那天,他们都在吐槽公司的一项制度——在岗工时。
不管其初衷如何,具体执行时却已演变为变相全员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费。在此之后,虽因疫情原因见面不多,但有限的几次聊天基本都以对这一要求的吐槽而结束。
对此,员工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甚至有人说会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通过网络实名举报。
尽管后续未见“暴雷”,但就本身公众形象并不乐观的保险公司而言,不管是其背后或多或少的国有资本还是社会关注度,一旦员工与公司间的平衡被打破,员工整体表达出不满情绪时,群体性的投诉演变成出圈的舆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行业困境有目共睹。但也正是在业绩难有突破、创新停滞不前的情形下,职业经理人更需要有可以拿给股东/老板看的亮点,典型的如,加班之风渐盛。
换言之,前述故事的场景在今天已不止于一家。
与互联网大厂加班费是员工重要收入来源不同的是,保险业的诸位经理人在要求加班的同时很少会支付加班费。
毕竟,加班是态度,降本是核心。增效,终归是虚无的。
对此需要考虑的背景是,保险业职业经理人的在职时间,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年的周期,基本也就决定了这种虚无的形式主义之风注定会愈演愈烈。
至于是否会由此失去基层员工人心,以及因触碰到员工法定利益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在职业经理人在该公司短暂的职业生涯中自然不足为虑。
反倒是股东或老板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自下而上的否定性评价注定是潜在重大舆情,某些时候,这一风险或许足以击垮一头大象。
只是,职业经理人并不需为此负责。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