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契锐评丨最大的舆情风险是人心

  • 2023年02月27日
  • 11:10
  • 来源:
  • 作者: 保契

保契锐评

作为金融垂直细分领域,保险业相对闭塞。新闻出圈难,舆情出圈更难。

也正是基于此,于保险业而言,舆情风险的管理本身压力并不大。

但不容忽视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式的舆情风险仍可能危及行业整体形象。

事实上,舆情管理有很多种方式,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舆情管理已经非常成熟。

困境在于,舆情不是品牌公关部门一家之责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现实中却仍无法跳脱出对其救火队的角色定位,向上管理或者真正的一把手负责制,整体而言并不多见。

近几年来,行业出现重大舆情的频率较前些年明显增高。

在行业整体下行的特定时间和空间里,高速发展过程中可以忽略的问题很容易在低速发展阶段被激发出来。

当然,仅就行业共性问题而言,媒体通常都会给予最大的包容和理解。

当媒体与公司可以双向理解,甚至仅仅是单向理解的背景下,行业共性的舆情基本不会带来致命伤害。

换言之,真正的重大舆情风险是需要共情的,而行业性的问题,或者政策性的问题,往往难以激发这种共情。

回溯近几年来的重大舆情事件,几乎都是与具象的个体有关,充满个人情感的鲜活个体,才可精准触及到公众痛点。

由此可见,共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心。

讲个故事吧。

2021年的一个专业研讨会上,见到某公司的几位老朋友,会后大家一起喝咖啡,与以往聊专业为主的互撕模式不同,那天,他们都在吐槽公司的一项制度——在岗工时。

不管其初衷如何,具体执行时却已演变为变相全员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费。在此之后,虽因疫情原因见面不多,但有限的几次聊天基本都以对这一要求的吐槽而结束。

对此,员工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甚至有人说会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通过网络实名举报。

尽管后续未见“暴雷”,但就本身公众形象并不乐观的保险公司而言,不管是其背后或多或少的国有资本还是社会关注度,一旦员工与公司间的平衡被打破,员工整体表达出不满情绪时,群体性的投诉演变成出圈的舆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行业困境有目共睹。但也正是在业绩难有突破、创新停滞不前的情形下,职业经理人更需要有可以拿给股东/老板看的亮点,典型的如,加班之风渐盛。

换言之,前述故事的场景在今天已不止于一家。

与互联网大厂加班费是员工重要收入来源不同的是,保险业的诸位经理人在要求加班的同时很少会支付加班费。

毕竟,加班是态度,降本是核心。增效,终归是虚无的。

对此需要考虑的背景是,保险业职业经理人的在职时间,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年的周期,基本也就决定了这种虚无的形式主义之风注定会愈演愈烈。

至于是否会由此失去基层员工人心,以及因触碰到员工法定利益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在职业经理人在该公司短暂的职业生涯中自然不足为虑。

反倒是股东或老板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自下而上的否定性评价注定是潜在重大舆情,某些时候,这一风险或许足以击垮一头大象。

只是,职业经理人并不需为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