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险,能不能成为“倾听者”?

  • 2021年09月27日
  • 15:04
  • 来源:
  • 作者:李亦斐


电影《心灵捕手》中,天才少年威尔(Will)破解了麻省理工学院学生都不能破解的难题,因而受到了数学教授的赏识。这个天才少年虽天赋颇高,却难掩性格弊端——因情绪冲动打架斗殴,频频出入法院和监狱,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电影的最大看点就在于,这样一位随时可能走偏的天才少年,在心理学家肖恩(Sean)的帮助下,终于走向新的人生。


再看整个治疗过程,从极度抵触到敞开了心扉,咨询师肖恩与治疗者威尔之间斗智斗勇的场面高潮迭起,而这也成为世界关注心理健康的经典片段。


根据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包括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实中,显性的身体健康是当下人们更关注的对象,从保险领域来看,国内健康保险的责任一般也只保障身体的疾病,个人的心理健康通常不在商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内。


但伴随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以及越来越丰富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全员健身的景象下,心理健康的受重视程度亦持续提升。从国家层面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明确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并鼓励促进健康服务新业态。


实践中,2021年8月15日,广东省医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开启了心理健康全面化的第一步。


作为公众健康保障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保险业可以做什么?



01

心理问题藏心里?

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成长、成熟、衰老、死亡,这是人类生命周期的固定路径,在这一路径中,如果说生理健康是基础,那心理健康就是前提。区别在于,是否可以成为公开的谈论的话题。毕竟,公开的信息是保险承保的前提。


基于心理问题的难言之隐,心理健康的整体健康状况更趋糟糕。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达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

 

在高企的数据之下,白皮书揭示的另一个问题更令人担忧——心理健康状态与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例如,甲状腺结节、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在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更加突出。

 

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多以个人的身体状态为核心,并越来越重视亚健康与康复阶段面临的风险与保障需求。但实践中却选择性地忽视了可以影响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心理问题。

 

( 图片来自普华永道和光大永明人寿联合发布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经营模式研究报告》)

 

具体到心理健康来看,其以人生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焦虑情绪为核心,心理成熟时间比生理成熟期略微滞后,且心理状态变化与生活中的焦虑场景息息相关,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心理健康风险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相对更强。

 

( 图片来自普华永道和光大永明人寿联合发布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经营模式研究报告》)

 

为何心理健康难以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在国内,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启齿,甚至有抵触情绪,很少就医咨询。


有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在精神卫生事业上的费用支出差距非常之大,分别为59美元和低于2美元,而中低收入国家在精神健康的可支出费用之低也导致很多人得不到有效治疗,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当然,伴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心理教育的普及,相关患者也渐渐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并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但资金问题却是心理健康欠佳人群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即使在高收入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费用相对于普通家庭患者而言,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巨大的支付缺口激发了对心理健康保险的市场需求。

 

以美国为例,其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十分可观。美国一直有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法律,要求在保险市场上销售的小团体和个人健康计划涵盖心理健康服务,且覆盖水平要与医疗服务相当,并给出免赔额的设定要求以及就诊次数和住院天数等治疗限制。

 

相关法案的颁布促使更多商业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将心理健康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也给服务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对患者而言,其获得诊疗的机会则大大增加。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我国总体抑郁检出率约为14.9%,其中青少年群体、科技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抑郁程度尤为严重。在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日渐提高的同时,我国内地保险市场却鲜有推出覆盖心理疾病的保险产品。

 


02

通过增值服务提供专业咨询

团险或是主要渠道

 

现实的问题是,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如果不能从心理健康这一诸多疾病的根源性问题出发,保险业又如何真正管理好人类的健康,进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精算角度的有效假设平衡?

 

心理健康类保险产品显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只是参与者寥寥。


究其原因,作为商业保险产品,其开发过程必须要依据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而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本身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就比较短,规模较小且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病例积累不足成为产品开发的巨大阻碍。

 

当然,心理和精神疾病难以认定、治疗困难和治疗成本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从具体产品的设计角度看,心理健康保险比普通健康险的承保条款更复杂,可能涉及被保险人、保险人、心理咨询师等各方,没有可资借鉴的文本和数据,保险公司显然就失去了精算依据,定价则无从谈起。


当然,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质,逆风险选择的道德风险较普通保险产品显然更高,亏本的买卖,保险公司为何要做?


如果不能以专属保险产品的形式来服务投保人,能否通过附加在其他保险上的增值服务来呈现呢?相较之下,中国香港及发达国家在心理疾病保障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探索或可借鉴。

 

普华永道联合光大永明人寿近日发布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经营模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香港的保险公司推出的心理健康保障产品,一般分为直接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和“保险+心理服务”模式。通过将服务进行产品化打包,线上和线下提供专业的多渠道咨询及治疗环境,对客户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引导,增强个体抗逆能力、防止抑郁和焦虑,形成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

 

譬如,安盛保险在中国香港针对企业客户推出“MindHealth”团体计划,可为雇员提供多重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以及免费的线下或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个体投保人如果直接购买“智尊守慧”等医保计划,可获赠“BetterMe”平台的心理辅导与支持,接受线上的心理健康课程和线下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其实发展企业团体心理健康保险,是雇主、员工、保险人以及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利益。团体方式购买心理健康保险应该是未来该险种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实践中可以首先在高收入、高压力行业和规模较大企业的员工中试行。

 

此外,《报告》显示,有国外保险公司在重疾险中直接覆盖了心理疾病责任,并建立家庭账户,推出面向整个家庭全周期的心理健康保障服务。譬如,保诚(香港)的危疾首护保等重疾险,受保疾病包含“严重自闭症谱系障碍”和“严重精神病”。又如,新加坡AIABeyondCriticalCare的相关产品中涵盖了五种常见精神疾病:重度抑郁症(MDD)、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OCD)和图雷特综合症。

 

从国内实践来看,直接将心理疾病纳入保障范围或许存在现实困境,但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视角看,保险公司或可从最基础的增值服务开始,将心理健康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项增值服务。


光大永明人寿总经理刘凤全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标志着我国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风险保障服务的角度看,行业不断升级迭代,经历了从‘单一保险’到‘保险组合’,再到‘保险+服务’、‘保险+财富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


在全行业都在追究“保险+服务”的语境下,已有诸如中信保诚人寿的“聆听心语”服务面世,将心理咨询服务引入保险行业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普惠型的心理专家在线“轻咨询服务”。


在产品、销售高度同质化的保险业,近年来呈现出的另一个现象是“+服务”的同质化,不管是健康管理服务还是养老社区的延伸,归根结底,保险公司想的是如何获客,但从保险的本源看,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是一切销售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强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心理健康的风险保障和管理,一定是保险业必须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光大永明人寿表示,作为集团金融板块的核心成员之一,将积极践行集团战略部署,以客户为中心,以“有价值、有特色”的公司发展目标为指引,创新研发FRM(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项目,以期实现寿险公司服务经营模式的迭代升级。在保险行业发展新时代,探索一条崭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要想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期主义的经营模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回归保障、注重长期价值、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转型等关键词,成为当前处于转型困境阶段的保险行业普遍的关注焦点。”


如果说保险业转型阶段的蓝海越来越少,那心理健康领域或是其一,问题就在于谁愿意做那个最先吃螃蟹的人。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阅读排行榜

  1. 1

    保契锐评丨提防分红险异化为金融怪兽

  2. 2

    琼瑶今日花葬,我们到底该如何优雅地跟世界告别

  3. 3

    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破解公司治理难题,力促专业化经营

  4. 4

    走失的保险代理人

  5. 5

    浅谈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优化

  6. 6

    从一则上热搜的拒赔报道,看保险业之难

  7. 7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8. 8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9. 9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10. 10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