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中科软上交所上市
中科软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1999年,灵智科技与中科软(当时叫中科软信息)均为软件所控股公司,双方计划进行资产整合并以灵智科技为主体进行上市,于是在1999年10月,中科软信息的14个自然人股东将股权转让给了灵智科技;但灵智科技却不满足上市条件,结果双方取消了整合计划,同年11月,灵智科技又将股权按原受让比例转回给原自然人股东。
2000年,中科软终于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由软件所、海国投、知金科技、新华科技、四博连和14个自然人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了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继续铺路。
2006年,中科软在新三板挂牌。但新三板显然不是中科软的终极诉求。
2007年,中科软再次开始谋划上市,不料大股东股权遭到司法冻结,上市计划不得不被搁浅。随后,由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大限,公司的公开交易在2008年遭到"禁闭"。直至2013年6月,随着"三板新政"出台,公司股权才得以恢复转让。
2014年11月10日,中科软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具体事宜的议案,拟发行股票数量为不超过7067万股,但具体发行时机、数量、对象、方式和定价尚未敲定。反复之后,无疾而终。
直到2019年,中科软终于转板,成功登陆上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16.1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1.54倍。
值得举杯相庆的是,其自上市当日起连续经历了14个涨停,即使在新股中也颇为罕见。虽然股价经历过跌宕起伏,但截至2020年5月7日,中科软收盘价依然高达60.6元/股,大概相当于发行价的4倍。
近日,中科软公布了其转板上市后的首次业绩报告,总体来看中科软依然有着不俗的业绩表现和增长能力。
数据显示,2019年,中科软实现营业收入54.99亿元,同比增长13.38%;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0.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8.49%。
不止2019,多年来中科软的业绩都颇为稳定,无论是前些年软件行业不景气时的自身低谷期,还是互联网保险经历蓬勃发展后迎来严监管的外部环境低潮期,对中科软似乎都影响不大,均保持着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而且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比营业收入的增速还高。
但也有人质疑,中科软的业绩严重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据招股书,报告期内中科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重点软件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
2016年至2018年,中科软合计收到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7451.27万元、9034.24万元、11633.14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35.38%、35.39%、36.01%。
不过,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也算是“常态”,非中科软一家独享。
02
“稳”业绩到底靠什么?
实际上,从业务经营角度来说,中科软业绩的最大“功臣“便是保险了。
分行业来看,中科软的业务范围涉及金融、教科文卫、政务通讯等多个领域,但是金融领域一直是营收的大头,而金融领域中保险又是占比最大的一块业务。
2019年,中科软保险客户收入28.16亿元,同比增长24.04%,毛利率增长0.0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底,其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客户数量合计174家,88家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6家是公司客户,其中68家财产保险公司在用它自主研发的财险核心业务系统;91家国内人寿保险公司(含开业和筹建)中88家为公司客户,其中72家公司在用它自主研发的寿险核心业务系统。
2019年,中科软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也主要是用于扩展自身的保险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募投项目中,寿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共投入7639.99万元,占项目预计投入总金额的比例达到47.2%;财险领域参考系统平台项目共投入4908.01万元,占项目预计投入总金额的比例达到28.64%。
多年来,中科软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基本是本着什么赚钱就加大力气做什么的原则。2019年,保险的收入就占了总营收的51.2%。在趋势上,保险行业收入占比这几年也一直在提升。
因为从毛利率来看,2019年保险业务的毛利率高达31.36%,远高于其业务结构中其他的行业领域,例如毛利率最低的政务行业仅为15.43%。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中科软同样是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收入贡献度最高,增长也最快。2019年,其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收入38.2亿元,占总收入的近70%,较2018年增长21.44%,毛利率高达30.41%。
不过,行业对比来看,中科软毛利率还是低于行业均值的。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中科软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65%、23.18%、23.01%。同期,同行太极股份、东软集团、中国软件、东华软件四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0.60%、30.39%、29.52%。
也有人喜欢将中科软的毛利率与恒生电子进行对比,中科软属于靠保险IT吃饭,恒生电子则主要聚焦券商基金,二者毛利率还是差异巨大的,恒生电子近几年毛利率高达95%左右。
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相较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中。
中科软毛利率较低主要由于保险行业产品非标准化严重,且保险公司集中度相对较高,客户议价能力强,导致公司目前仍处于积极拓展客户抢占市场阶段,盈利水平相对较低。而恒生电子毛利率逐渐提升主要得益于恒生电子在覆盖主流基金、券商后不断更新自身软件系统,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且证券、基金行业对接证券交易所,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为恒生电子节省下大量再开发人力成本,毛利率随公司议价能力提升不断增强。
当然,目前来看,中科软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足够“稳”的。2019年,中科软资产负债率为60.52%,从负债结构来看,中科软负债虽高却不存在有息负债,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合计高达26.01亿,占负债比例83.79%。
应付账款多代表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意味着中科软利用自己的优势行业地位就可以为公司赢得免费融资,享受资金优势,获得高杠杆率进而抬升公司净资产回报率;预收账款多原因为管理层的稳健财务政策,确保现金流充足、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也预示着公司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也较强,在尚未交易之前就收取了大量定金。
今年3月份,中科软董事长左春在接受专访时表现的“信心满满”,预测2020年中科软全年的业绩会稳中有增。“因为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好处在大发展的路上,上升空间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可以去把握的。”左春说。
结果,今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中科软一季度业绩也未能幸免,一季报还是迎来“当头棒喝”。2020年一季度,中科软业绩遭遇”滑铁卢“,营业收入9.16亿元,同比下降23.26%,归母净利润更是惨淡,为-2241万元。
有投资者专门针对该业绩下滑的情况向中科软进行了提问,中科软回答称,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员工未能及时到岗,客户和供应商未及时恢复正常经营状态,部分业务延后,公司将采取多种措施,保障2020年度经营计划的顺利完成。
初步来看,疫情影响下多数公司的业绩下滑均在所难免,是为短期冲击,对一家公司的评价还需进一步窥探硬实力。
03
硬实力如何?
对于科技企业,关注硬核实力首先自然要看研发能力。无论从人还是钱来看,中科软对研发实力都是相当重视的。
2019年,中科软在保险、医疗卫生、政务、教育、交通等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18亿元,较2018年增长40.62%,相比其他费用支出来说,算是投入最大的一块费用。同时,研发人员数增加为471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7.59%。
即使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业绩“滑铁卢”的情况下,中科软的研发投入仍然较高,研发费用达到2亿元,同比增长43.6%。
另外,目前中科软已启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保险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根据中科软回答投资者问题中显示,中科软与腾讯、华为、阿里、AWS等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尝试公有云技术,目前已成功为客户将保险核心业务系统迁移到公有云。
在疫情期间,中科软还秀了一下肌肉。据了解,中科软在2天内建设了国家级信息报告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追踪系统”,在除夕前上线投入使用,实现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并安排技术人员根据使用情况持续改进。该系统覆盖全国20余万用户。
中科软曾经还一度被贴上了“区块链”概念股的标签,股价也曾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跌宕起伏而跟着震荡,起因大致是源于其控股股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早前曾公布一款区块链根本组件——RepChain,全称为Reactive Permission Chain,即采用响应式编程实现自立可控的答应链。另外,中科软招股书中也提及,公司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项目中,包括区块链(许可链)平台升级系统(二期),软件所向公司交付研发成果。
但有投资者问公司是否在区块链技术有应用和布局时,公司回答相当官方:
一直重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
除了研发能力,还可以从股东和高管来看看中科软雄厚的背景实力。中科软控股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持股23.45%,第二大股东为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5.01%。其核心人员大都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左春已经供职了20年之久,左春曾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公司现任董事、副总经理张玮是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所长助理、现任董事会成员钟华、梁赓都长期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作。
在业绩稳定和强大的股东背景下,券商对中科软的评价也颇高。东北证券此前给出的评价是:龙头地位突出,看好十年黄金发展。
其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看好保险IT行业即将进入加速期的利好。由于目前大型保险公司基础建设、数据集中、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新增保险公司IT建设等因素,对保险IT的需求持续增加,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规模,也是在逐年递增。根据IDC预计,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46.52亿元,2017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5%。
同时,保险IT建设方面,目前在我国也还有较大的潜力。2018年,我国保险行业IT投资额为244.2亿,仅占18年保费规模0.6%,远低于欧美保险IT约5%的规模占比。此外,瑞再企商保险公司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潜在保费规模可达340亿美元,到那时软件出海便具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看好中科软的“保险+”的业务模式,东北证券认为,2018年的中科软在规模和发展阶段类似1987年美国保险IT龙头CSC(17年合并HPE后人数达15万,约为18年中科软人数10倍),后者1987-2000年间营收净利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20%,市值最高涨幅超过25倍。
近年来,中科软一直利用自己在保险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布局“保险+”业务战略,在保险的基础上一直向外拓展业务,当中包括与财险有协同性的农业、汽车等信息化领域业务,与寿险、健康险有关的医疗、卫生、疾控信息化领域业务,以及相关销售营销渠道信息化业务。
至于未来如何继续提升客户服务和市场份额,左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自己的“方法论”:除了服务保险公司,还有帮保险公司服务其他领域,进而拓展出更多的业务空间。
他认为,整个战略要分为知识和技术两个层面。一个好的信息服务商,不能仅满足于IT层面的支持,还需要对客户的业务层面提供支持。
这种理念从保险领域看即为“保险+”。在保险领域,IT公司是服务保险公司的,但是保险公司可能是服务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所以IT公司既要熟悉IT技术,还要熟悉保险知识,以及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知识。
以“保险+公共卫生”为例,在熟悉公共卫生的基础上,IT公司如果能做到把保险模型和公共卫生模型进行对接,实际上就是在帮助保险公司拓展业务,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个合作过程会催生形成一个生态圈,随着生态圈的发展,就能拓展出更多新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如果促进办公设备厂家、技术和应用厂商、BATJ等产生广泛密切的合作,就能形成更强大的网络、更多领域的知识融合、更多的新工具、更好的底层技术与应用模型的匹配支持,就能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
关注保契的点个在看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