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契大家谈丨稳经济大盘 保险需加力

  • 2022年05月29日
  • 17:40
  • 来源:
  • 作者:保契

保契大家谈


中国经济正承受着巨大的下行压力,难到什么程度?——“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上作出的重要判断。科学判断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经济发展预期管理至关重要。




今年3月份以来,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恢复势头良好的中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下行压力备受关注。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都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研判,对下一步经济工作作出决策部署,旨在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闻令而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系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




稳住经济大盘,需要财政、金融、就业、产业等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稳住经济大盘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发展方能释放强劲动力。




在金融业中,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行业各有所长,各施所长,共同承担起润泽经济、滋养民生的责任和使命。




相比银行提供“流动性”的可见可感,保险的作用似乎没有那么直观,但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保险一直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这种特殊作用无可替代。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面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艰巨任务,保险理当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突出社会责任,展现行业担当,充分发挥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职能。既当“及时雨”,也要当“绵绵细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






01 纾困解难,全力帮扶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这些市场主体中,很多是中小微企业。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三大任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从短期经济复苏来看,要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中小微企业面临哪些突出困难呢?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是老问题,社保的压力不断显现,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市场主体生存困难,对于还有融资需求的市场主体来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出于政策要求,银行有“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责任,但基于对坏账等风险的考虑,实际上意愿并不足,积极性也不高。




对保险来说,很有必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缺乏优质抵押物,经营稳定性较差,贷款违约风险大的特点,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为有真实资金需求、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增信担保,给银行和企业吃上“定心丸”。




保险在企业融资中发挥着与信用担保机构相近的作用,为了鼓励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可以参考担保公司享受的优惠,为开展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争取相关政策。




对于业务停滞或收缩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营业中断险”等为其提供保障,尽量覆盖企业财产损失、营业中断损失和经营场所内公众责任等保险责任;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团体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等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障,通过提高员工安全感稳住人心、留住人才,减轻企业负担。






02 丰富产品供给,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货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抗击疫情中,保货运畅通,是保民生、保防疫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波及全国多个省份,物流畅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部分地方疫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进一步对货运物流造成影响,大量生活、生产物资、司机“困”在路上。




针对上述痛点,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切中时需的举措,货运物流逐渐顺畅。对保险来说,更多要从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和有温度的服务出发,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全力以赴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出倡议,保险公司要针对货车司机等开发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针对货运物流企业的保险保障需求,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财险业务;针对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的全过程、多场景,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这类保险产品切中货运物流过程中的痛点,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但在保障程度、理赔进度、服务温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下一步,保险公司应在提升理赔时效,升级服务方面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多些“雪中送炭”,不要“釜底抽薪”。比如,要尽心尽力做好交强险承保服务,做到应保尽保,不能再以风险高为由违规搞花式拒保、捆绑销售;适度延后货运汽车保险等保费缴纳时间,通过减免单证、视频查勘等方式推进快处快赔机制,最大程度减轻货车司机负担。




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在高速公路进出口、高速公路服务区、货物中转中心以及重点国道、省道等抗疫运输车辆集中通行场点,提供快检快修服务,为货车司机提供车辆搭电、小修快修服务、赠送应急及防疫物资等便捷服务。




细节见真章,服务见真谛。一个暖心的举动,不会付出很高的成本,但可能会让一个人记住好久,从而收获信任和尊重。






03 聚焦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国内粮食供应量足价稳,才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奠定坚实基础。




俄乌冲突、印度禁止小麦出口等令世界粮食安全受到挑战,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更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未来,要不断提高粮食自给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粮食量足价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切实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农业保险已覆盖农、林、牧、渔等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多种创新性产品(如收入保险、指数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但保障水平低、创新险种少等问题依然突出,使得农业保险在一些地方沦为“鸡肋”。




综合当下和未来,要积极推进粮食作物高保障保险试点,系统总结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前期试点经验,扎实推进试点范围扩大工作,稳定种粮农户收益,服务保障主粮安全。




提高大豆自给率事关粮食安全。扩种大豆是今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要以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优势产区为重点,推动大豆保险扩面提标,加大保险对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助力大豆油料作物增产和扩种。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围绕“大食物观”,加快推广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促进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稳价保供。




当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旱涝灾害频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压力明显加大。一些专家建议,加快国家层面农业保险大灾基金建设步伐。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直保、再保、大灾基金、紧急融资等多层分散模式,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






04 兜底保障,筑牢致贫返贫风险“防火墙”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不确定因素增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力乡村振兴面临巨大考验。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明确要求,扎实保障民生,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保险扶贫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工具,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衔接”阶段,保险要持续发挥在财产保障、人身保障、融资增信等方面的独特功能,筑牢致贫返贫风险“防火墙”。




防止规模性返贫,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关键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问题。一些产业外在风险较高,亟待加强支持。




对保险业来说,要抓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脉络,聚焦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痛点和难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增信和资金融通能力,助力信贷资金流入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成为百姓致富“金钥匙”。




在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方面,可以考虑通过“组合式”的保险项目和保险产品,全面覆盖致贫返贫风险,提升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一些地方推出的“防贫保”类项目很有借鉴意义,这类项目在保障因病、因灾、因学等主要致贫返贫诱因的基础上将意外事故、生产资料或产成品损失、住房毁损等致贫返贫诱因纳入保障范围,有效减少了致贫返贫现象。




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各行各业都有责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对保险来说,需在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为推动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