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保契
  4. 正文

保契大家谈丨监管层屡提险资入市有深意,“近水”如何解“近渴”?

  • 2022年05月12日
  • 17:35
  • 来源:
  • 作者: 保契

保契大家谈


这几天,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陆续接受采访。他们直面市场关切,对热点话题一一作答,并给出一揽子政策保驾护航,释放出稳预期、稳市场主体、稳资金面、稳市场行为的强烈信号,彰显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信心和决心。




从新闻稿透出的信息来看,表态延续了之前金融管理部门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主基调,即聚焦难点痛点堵点,发挥金融优势,政策靠前发力,助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源头活水。这些“水”很多来自资本市场,社保、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领域的资金汇集于此,各展身手,共同承担起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




正是因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无论是最近金融管理部门接受采访,还是学习有关会议精神,都不约而同提到了支持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配置比例,尤其是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这既是为市场加油鼓劲儿,也是为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保险资金凭借其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为资本市场提供“真金白银”,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多次救市中,保险资金都发挥了救火队、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成效显著,不可替代。




如今,面对“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任务,保险资金自然责无旁贷。既要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又要能获得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红利,这是一道难度不小的“平衡术”综合题。




对险资来说,一定要具备“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能力,“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魄力。




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为包括险资在内的中长期资金营造一个“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是当务之急,更是关键之举。






01 打铁必须自身硬




保险投资是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保险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需要保险资金积极参与。




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以及近期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内外部因素交织共振,A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市场信心受挫。




市场的大幅波动,反映在险企投资收益的“缩水”上,投资收益的萎缩直接导致净利润的下滑。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88%、3.7%、2.3%,同比均出现下降。




上市险企投资成绩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可想而知。投资环境承压,任何一个行业、机构都不能独善其身。投资业绩下滑直接导致投资信心受挫,背后是整体投资能力的不足。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行业机构的努力和进步。这些年,保险监管部门不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持续为险资松绑,赋予保险机构更多投资自主权,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投资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2005年至2019年,保险资金年均收益率为5.44%,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是期限最长、风险偏好最低、约束条件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资金之一。




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在上升,困难和挑战在增多。能力建设是摆在保险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尤其要在提升信用风险、股票投资、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衍生品运用、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股权投资计划产品的管理能力方面下功夫。




保险业“承保+投资”双轮驱动,两个轮子互为支撑,压力相互传导,需要加强协调、同向发力。当前,保险机构承保端压力山大,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仍将持续,在重视提高投资能力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优化业务结构,改善承保业务绩效,“双轮”良性互动方能行稳致远。






02 乱云飞渡仍从容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身处变局之中,唯有以辩证思维冷静研判形势,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方能处变不惊,落子无悔。




从资本市场发展大势来看,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明确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生态在改善,市场活力在增强,经受住了各种内外部超预期冲击,展现出较强韧性。目前,市场杠杆资金规模有限、风险可控,市场短期波动不会改变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机构也对市场形势有着自己的判断。在一些金融机构的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多位负责投资的人士认为,从估值角度看,权益市场已经达到了左侧加仓条件。从政策层面看,呵护宏观经济的政策逐步落实,对权益市场长期向好的判断没有变化,长期配置价值也没有变化。




中金财富也认为,中国权益资产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长期配置价值。依据是,A股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区间的低位。按照历史经验,如果能够坚持3至5年以上的投资期,那么在当前位置进行配置将会取得不俗回报。




对于大势,监管和机构的判断高度一致:长期看好。这是不是意味着就能放心大胆地加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了呢?其实不然,观大势固然重要,但在顺应大势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投资标的精挑细选,投资组合优化配置,才是最考验投资者的技术活。




正如牛市中依然有人巨亏,熊市中也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一样,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高超的投资策略永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银保监会资金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保险资金有刚性成本约束,它决定了保险资金的投资以覆盖成本、追求绝对收益、实现资产负债匹配为前提,这也是保险资金每年都必须保持正收益、固定收益类资产始终占比2/3左右的根本原因。




所以,尽管2014年以来保险监管部门陆续提高险资权益投资比例至40%,并取消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险资投资权益资产的比例依然在20%左右,并没有把“额度”用足用满。这是由保险资金的特性和投资策略决定的。




个别没管住手的保险机构,得到的也不是投资丰收的喜悦,而是众人皆知的失败苦果,对自身业绩的拖累到现在还未完全摆脱。




复杂严峻形势下,保险资金投资应是稳字当头、防范风险、保持定力、扬长避短。






03 愿意来,更要留得住




4月下旬,一则“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和证监会掌门人座谈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




这样的座谈会不多见。




座谈会围绕“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展开。是啊,在座的社保基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都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




对险资来说,回首过往种种,酸甜苦辣咸,一定是个中滋味涌上心头。




雨打风吹,物是人非。莫计前嫌,同心向前。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是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资本市场韧性的重要条件。对23万亿元保险资金来说,理当不辱使命。




一组数据,见证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2万亿元,其中投资债券9.1万亿元,投资股票2.5万亿元,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此外,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管理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余额3.2万亿元,主要投向债券、股票等。




把中长期资金吸引到市场中来,只是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让资金愿意留下来,让其有“家”的感觉,更多分享发展红利,才能使其安心、放心投资,不断扩大权益投资比例。




放下身段、扑下身子,征求社保、银行、保险等机构的意见和建议,正是构建“愿意来、留得住”市场机制的生动体现。这样的互动不妨多一点,最好能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时之举。




对有关部门来说,当下要抓紧梳理社保、银行、保险机构的政策诉求,协调有关方面打通堵点痛点,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让机构看到希望和变化,感受到善意和暖意。




从长远来看,还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对资本市场来说,要进一步丰富市场工具和品种,改进市场微观结构,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加大市场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改进市场监管,加快监管科技发展。




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非一己之力,需齐心协力。“近水”就在眼前,静候潺潺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