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莉 王琅
策划:李伟
来源:险企高参
“开门红,全年红。”近日,保险行业由来已久的重头戏正式登场。
不同于往年11月险企间的“开门红”酣战,今年各家险企的“开门红”启动会均有所推迟。
尽管时间推迟,但“开门红”作为奠定下一年销售额的大事件,不少代理人仍然热情不减,认为这是个“爆大单”的好机会。《险企高参》发现,不少代理人仍在朋友圈里大力推广在为“开门红”冲刺。
近两年来,由于监管频繁降温,淡化“开门红”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有公司表示不提开门红,更是有不少从业者探讨开门红的弊端。
“年年搞‘开门红’的战术该休矣。”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近日向《险企高参》介绍,“一方面,目前科技创新,市场变化,经济不景气,(领导层)真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未来越来越要求高层靠近一线,靠近战场指挥。如何一省一策,如何高质量发展是各级领导者应考虑的重中之重。”
“虽迟但到”,
各险企开启“开门红”大幕
较之于往年,今年的“开门红”来得更晚一些。
“以前9月便开始造势了,今年的 ‘开门红’备战明显安静了很多。”有头部寿险分公司高管向《险企高参》透露,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开门红’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为完成保费收入,集中推出优惠的保险产品。
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人寿最早打响“开门红”战役。
今年10月,中国人寿已发布“鑫裕金生(两全险)”、“鑫裕年年(年金险)”、“鑫裕臻享(年金险)”3款“开门红”产品。泰康人寿于10月末召开了“开门红”全国启动会。平安人寿于本月初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从产品端,今年“开门红”的产品仍以年金险产品为主。而在具体的产品类型中,则更多融入养老、健康等多种消费需求。部分险企已推出可对接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年金险产品。
国泰君安指出,主流保险公司当前均推出“健康保障+养老储蓄+终身寿险”等多产品组合,满足差异化客户的全方位保险需求。
前述寿险公司分公司高管向《险企高参》表示,监管提出“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今年曾有多家寿险公司因“开门红”业绩激进被点名通报,各家公司对开门红肯定会更为谨慎。
更为严峻的是,目前多家公司今年业绩明显低于考核要求,四季度冲刺任务较重,业绩压力较大,无暇顾及“开门红”一事,导致2022年开门红启动或有所延后。
“延后‘开门红’启动时间、开门红人力大幅缩减、新老重疾切换一次性因素消失,将制约上市险企22年开门红新单增长。”国泰君安刘欣琦、谢雨晟认为,预计上市险企22年“开门红”主力产品与21年接近,部分公司将在产品中增加健康和养老的元素促进销售。
例如,中国人寿“开门红”短储产品鑫裕金生和虎虎生鑫,产品形态均延续21年的3年交8年满期,其中虎虎生鑫对接养老社区,提升对客户的吸引力。中国人寿2022年一季度整体销售业务等相关工作已经在开始准备中,包括产品、业务规划等,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在开展。
险企刻意淡化VS代理人热情高涨
一直以来,“开门红”都是保险公司每年的重头戏。但是,随着近年来保险公司“开门红”的愈演愈烈,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销售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保险公司为了在“开门红”期间获得较好的业绩,会进行活动炒作,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相混淆或片面比较收益,尤其在银保渠道销售不规范现象更为明显。
其次,过度规模导向导致恶性竞争。保险公司为了获取更多规模保费,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通过暗中支付手续费或者其他利益输送的方式,扰乱市场秩序。
在此背景下,今年曾有多家寿险公司因“开门红”业绩激进被监管层点名通报。
7月5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落实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其中有21家人身险公司被点名。其中,人保健康、合众人寿、中邮人寿吉林分公司“开门红”期间实际销售情况大幅高于报告的业务发展计划;农银人寿、信泰人寿宁波分公司2021年一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超50%,完成全年计划的70%以上。
银保监会在通报中表示,发现的人身险公司的问题主要有:激进发展模式仍然存在、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市场乱象仍然多发等。
受上述因素影响,保险公司有意淡化“开门红”。但与险企的相对“冷淡”而言,代理人的热情却似乎并未减退。
《险企高参》发现,近日一些保险代理人在发朋友圈的次数更多了,文案也十分类似。无非是公司上市了一款新产品,就卖多少天,保单大升级感恩活动,“开门红”特惠产品,买保险送冰箱洗衣机等等。
甚至连朋友圈头像也变成统一红色的,人人跟过节一样。实则不然,这些人只是在冲刺“开门红”而已。
“开门红”存在与保险行业由来已久。据悉,过往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开门红”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为完成保费收入,集中推出优惠的保险产品。多年以来,通过年底和年初“打鸡血”式的营销,保险行业第一季度保费收入尤其是1月和2月份的保费,往往占据了保险公司全年保费的很大比例。
“年年搞‘开门红’又何尝不是保险行业思维的固化,保险代理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吃‘快餐’的模式,哪怕是‘抢不上肉吃’,也不会不想着去创新。”有资深保险代理人感叹道,“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甚至战役之前大家都知道结果,但是又不得不打。”
年年“开门红”战术该休矣?
决策层更应重视客户需求
近两年来,由于监管频繁降温,淡化“开门红”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有公司表示不提开门红,更是有不少从业者开始探讨开门红的弊端。
近日,就有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险企高参》介绍,“年年搞‘开门红’的战术该休矣。一方面,目前科技创新,市场变化,经济不景气,(领导者)真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未来越来越要求高层靠近一线,靠近战场指挥。如何一省一策,如何高质量发展是各级领导者应考虑的重中之重。”
《险企高参》了解到,“开门红”期间保费占比逐年提高,2017年达到顶峰占比高达32%。2018年开始受到监管政策和行业内部发展转型的影响,此后保费的占比略有下滑,但依旧保持在20%以上。
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保费收入集中度往往更高,很多公司在3月完成当年“开门红”以后就进入到明年开门红的准备阶段。甚至业内戏言:‘开门红’一年红,‘开门黑’全年黑”。这也间接表现出从业者面对“开门红”的焦虑。
过度关注“开门红”,不仅使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分配非常不合理,还使公司产品导向而非客户导向,价值率相对较低。“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往往更多是根据产品导向,主推几款带有储蓄性质的保险产品,而非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推广,同时产品价值率相对较低,很多保险公司往往在下半年才主打保障型产品。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决策层在经营中很容易忽略顾客,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其实不是市场不行,也不是企业没有机会,而是决策层离市场非常远。”上述资深人士进一步指出,“这样一来决策层制定的战略,与规模和盈利会密切相关,但是与市场、客户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但是不去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把你淘汰掉了。”
据悉,监管层意图通过政策调控促使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发展理念,摒弃“开门红”期间过分的规模导向和恶性竞争、以高费用换取短期业务发展的经营思路;要求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突出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因此未来“开门红”期间保费收入占比或将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巨亏7.5亿!友邦系老将加盟,华泰人寿能否重振“小而美”风采?
共揽2.55万亿!揭秘八大上市保司十月保费江湖:人身险单月7家负增长,国华人寿前十月降幅12%;平安财增速领跑老三家
平安银行原高管跳槽“失败”跨界保险!?53岁蔡新发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创新官、创新办负责人,直接向李源祥汇报…
“天价外脑”出走?!9000万年薪李源祥宣布辞任友邦人寿董事长,陈荣声代行职责;前三季度净利增盈15%,分支机构扩张加速…
年内又双叒叕举牌!险资为何频频看好交通股?|七日谈
中融人寿“准85”后副总经理陈堃被爆失联!曾任恒大人寿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去年“老领导”朱加麟被调查…
注册资本增至73.6亿,2600亿中信保诚人寿“再出发”:增资25亿元,单季度扭亏为盈;农行系总经理常戈发声…
85家财险江湖三季度业绩风云榜:众安在线保费超太平、净利逆袭榜七;永诚财险受台风重创、亏2.4亿黯然登榜
重磅!这家险企总精算师任上被带走,与“落马”恒大人寿原董事长“颇有交集”;亏损4亿,三季度投资收益率降至1%,中英人寿怎么了?
“老七家”高调入局,百万级代理人队伍再造谁是“卷王”?!寿险转型下半场哨声吹响…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