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保险小说
  3. 迷失的盛宴
  4. 正文

平安的分业抗战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来源:
  • 作者:
分业经营是一把刀。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以整顿199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控的局面。
落脚保险行业,1995年10月1日出台的第一部《保险法》也明确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此时内地保险主体尚少,需要动手术的便是四家综合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新疆兵团保险以及平安保险。
首当其冲的是最听话的中国人保。
1996年,中国人保改组为中保集团,其下分设中保财产、中保人寿和中保再保险3家子公司。1998年,中保集团再度改革,被一拆到底,形成3家完全独立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
2000年前后,新疆兵团保险和太保紧随其后,做完分业手术。新疆兵团保险改为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在把原有的寿险业务消化完毕后,成为专营财产险业务的公司,同时业务经营范围由兵团范围扩大到全疆。
太保仿照人保,一分为二。太保改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太保集团发起设立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太保分业极大地解放了寿险的生产力,太保产、寿险分业经营后,寿险业务发展迅猛。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11月底,太保集团实现保费收入2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4%;人身险保费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68.3%。
同为股份制公司,平安要固执得多。
几乎和国务院的规定同时,1993年,马明哲就在平安内部提出了平安走综合金融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当年年底,外资股东高盛、摩根登堂入室,极大开启了平安的国际化视野。国内无参照先例的情况下,平安历经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谈判,在一片争议中引进了摩根和高盛两家股东。当时国务院的批复是,不允许外资向平安派入董事,外资代表只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董事会,这成为国内金融机构引进外资的初始模式。但是,平安做金融控股、搞综合金融集团的战略设想,和监管层分业经营的思路背道而驰。
宏观层面,1994年到1997年,分业经营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坚决地贯彻和执行,通过假回购、真拆借,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引发股市波动。于是1997年,中国的决策层再次强调“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平安不得不孤独地“违逆龙鳞”。平安心仪的模式是:集团控股模式,即由一个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产、寿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由集团控股公司对业务、财务、投资、人事、计划和风险内控等重大决策进行统一管理的分业模式。日后回归A股之时,集团高度控股子公司的模式被认为平安的卖点之一。 
这和监管层的要求直接相悖。
平安从1996年即开始着手分业准备,但是方案并未顺利通过,1998年和1999年分业方案更是两度被驳回。
平安集团现任副董事长孙建一回忆当时的压力:“分业的时候,保监会召集全系统开会,监管领导当众批评对分业执行不力的平安,马总回来说,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向我射来,但我觉得很坦然,我相信综合金融是国际趋势,对平安也是有利的,那就坚持吧。虽然事后证明平安是对的,但这一挺7年的艰难常人无法体会。”
面对困境,马明哲的策略是一个字“拖”。
不仅“拖”,平安还不放过吃“窝边草”的机会。1996年,平安完成对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的收购并更名为平安信托;同一年更在信托公司名下正式成立平安证券。
不过,“拖”亦有代价。
当时马明哲求见监管部门的领导,曾遭遇提出“只谈五分钟”都遭拒的尴尬。同时。平安分业没有完成之前,监管机构一直不审批平安新的分支机构。1994年至1998年期间,平安经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批准,在郑州、太原、兰州及部分中心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是保监会成立后,只核准了其中少部分分支机构开业,仍有43家分支机构尚未恢复业务。直到分业改革完成之后,这些遗留机构问题才一并解决。引自《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实施方案》。
跨过20世纪,宏观环境天翻地覆。
1999年10月22日,经过25年12次的尝试,美国国会最终决定废除《格拉斯•斯蒂哥尔法》及《银行控股公司法》的限制,取而代之以新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新法案允许美国金融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从事任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金融业务,而不受到法律约束,从而结束了美国半个多世纪分业经营的局面,宣告混业经营的正式到来。
同时,中国加入WTO在即,本土金融企业即将被卷入更大的开放与竞争的形势,鹿死谁手尚难预料,监管层的思路从“管制”防风险,开始向“促进发展”转变。
2001 年12月7日,保监会同意了平安按保险集团模式进行分业改革。2002年4月2日,平安分业改革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平安成为最后一家完成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2003年2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平安金融控股架构正式确立。8年的磨蹭,平安终于获得了一张完全的金控牌照,成为当时继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之后第三家金融控股集团。
2003年底,平安集团凭借平安信托,和汇丰联手收购了福建亚洲商业银行(后平安取得控股权),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成为首家并购银行的国内保险公司。但是,随后于广发银行的世纪之争中,平安最终不敌花旗银行和中国人寿,成为其实施银行战略以来最大的挫折之一。
平安之版图中,未来3~10年,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5~15年,消费信贷、年金、健康险、第三方资产管理等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汇丰的客户平均从汇丰购买4.9个产品,花旗是6.7个,汇丰单一客户的平均利润1629元,而平安的(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大。”
平安综合金融的协同效益也开始显现。2004年到2005年,平安寿险交叉销售平安产险8.73亿元和13.38亿元。同期,平安产险交叉销售平安寿险5.40亿元和2.52亿元。
但是,究竟要不要综合化,H股上市之时,平安亦无数次被专业投资者问及,全球已经不流行综合金融了,平安为何还要做?
马明哲对之曰,“国情、司情和做法”,“公司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销售渠道,并建立良好后台,拥有了成本和品牌的优势”。
天下大事,从合至分,再至于合,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一个轮回。面对混业,乃至更为摩登的称谓“综合经营”的趋势,一个横跨分业监管鸿沟的超级监管呼之欲出。
1998年,英国以及日本将国内金融业的多个监管者合并为超级监管机构后,丹麦、冰岛、韩国、挪威、瑞典和德国等国也纷纷开始效仿此种单一金融监管模式。2008年,华尔街深陷次贷危机,握有更大权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金融业的超级监管者。
就中国市场,2006年也曾讨论,中国将建立一个规格高于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和财政部门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计划。

阅读排行榜

  1. 1

    《迷失的盛宴》简介

  2. 2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7 跋:保险与茶

  3. 3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6 肖建华浮出水面

  4. 4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5 巴菲特和复星“保险梦”

  5. 5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4 安邦:地球人挡不了

  6. 6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3 张峻的生命人寿

  7. 7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2 来自星星的解植春

  8. 8

    《迷失的盛宴》修订版连载 01 序言:盛世保险的冷思考

  9. 9

    致谢

  10. 10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