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之辩证法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来源:
- 作者:
这一年1月24日下午,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如期于北京召开,新任的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发表了近3个小时热情洋溢的“施政演说”。
吴定富说:“在5到10年的时间内,要真正把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中国的保险业应该、也有能力为世界的保险业作出贡献。”
而到年底,两家国有保险公司先后海外上市,其中中国人寿还是香港、美国两地上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形式上得以实现。这次会议勾画的蓝图,包括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新批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上市、鼓励保险到中西部等,皆成为后来中国保险发展的主轴。
但是,这次会议最富影响的却是“做大做强”这四个字。它不仅是这一会议的主题词,而且日后成为决定中国保险行业走向的战略方向之一。
“做大做强”有其深刻的行业背景。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使得中国金融的三大支柱银行、证券、保险中,保险的影响力最不济,声音最弱小。要改变命运,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快速发展。
不可否认,“做大做强”的战略将中国的保险行业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中国保险行业近30年之最大变局。但是,实施过程中,“做大做强”被片面理解,片面执行。因为“做强”难,但是“做大”易。
而要“做大”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做大资本;二是做大规模。前者一方面催生了保险公司海外、国内上市的热潮,新的保险主体不断涌现,民营资本得以大踏步挺进原本相对封闭的保险行业;后者使得投资型保险风生水起,保险加入对巨额的居民储蓄的争夺。
但是,片面做大,负面影响突出。
民营资本持续注资的能力相对较弱,而短期要求回报的心情迫切。公司层面上,保险公司从传统的内部人控制,演变为资本控制,公司治理乱象不断。同时,保险不做保险,而做理财,不仅偏离了保险的核心业务,而且使得保险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高风险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样的风险并非没有征兆。
2004年4月14日,《中国保险报》发表了一篇类似评论的文章《保险业:做大做强还是做秀》,该文对于片面的“做大”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批评。
“数字大,不等于保险业做大”;“个体效益好,不代表保险业做强”;“靠技巧展业,再强大也是骗来的”;“嫌贫爱富,做大做强又有啥意义”;“做大做强了,不等于实现了小康”。
文章直指寿险产品的结构不当。
“占人寿保险新单保费80%以上的投资类险种,即使真的有可能再过几年,将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万亿做到银行业的27万亿那样大,但又能说明什么?无非是将老百姓手中的钞票从一个篮子里一起搬到另一个篮子,整个国家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而凭空增加搬迁费用。”
因为文字过于辛辣,再者标题容易产生歧义,这篇意在帮忙的文章,却帮了倒忙。不仅业内引发轩然大波,而且导致刊发此文的《中国保险报》内部不得不作出相关的人事调整。
同年10月,《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马斌采写了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的一份课题报告,形成文章《保险“泡沫”真相》,再度指向寿险行业的产品结构。
该文认为,“2003年中国保险密度大约40%有‘泡沫’嫌疑”。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03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3880.4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人身保险实现保费 3011亿元,同比增长32.4%。2003年的人身险保费中,分红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为 1670.01亿元,占人身保险费收入的55.48%。此外,2003年还有约94亿元的万能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
郝演苏的报告称,按照美国和香港对于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2003年保险费收入要进行两次剥离:第一步是1670.01亿元的分红产品的非风险保费业务收入,第二步是94亿元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业务中的非风险保费业务收入。
“假定按照7%的标准,对包括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在内的1764亿元新型保险产品平均提取其中具有保险保障功能的风险型保费收入,则为123.48亿元,从而2003年对国民经济和国民人身保障最具有真实意义的风险保险费收入仅为2239.88亿元 (3880.4亿元-1764亿元+123.48亿元)。如果将其与全部保险业务收入之差的1640.52亿元均视为‘泡沫’,占比达42.28%。”
“保险泡沫论”亦在当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表面上,这是一场统计口径不同之争;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标准之交锋。就保险泡沫争论之时,寿险业务结构明显不合理:短期分红型产品占比过高和趸缴业务占比过高。
这种结构其实是对保险资源的一种过度开发,未来的业务成长难以持续发展。果然,2004年,寿险行业就遭遇了一次罕见的负增长;同时,由于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降低产品的吸引力,导致退保率上升、续保率下降。退保与满期给付两大支付高峰叠加,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现金流严重不足,诱发流动性危机。
此后,为从思想上彻底纠偏,保险业的监管者们于“做大做强”之后,又增加了四个字“又快又好”,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保险行业,区别于银行和证券的,独具特点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