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保险小说
  3. 迷失的盛宴
  4. 正文

第十五章疗伤和自新(2009)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来源:
  • 作者:
货币亦疯狂。
2009年,中国金融的主题就是“保增长”。
短短6个月,“老大哥”银行新增贷款7.37万亿元,须臾间注入的数万亿流动性虚火甚旺。作为保险行业,显然不能无所作为。
不过,于GDP增长的三支柱——消费、投资和出口中,保险最能撬动的只有出口。于是作为国内唯一的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接到了2009年完成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的任务,被称为“840目标”。
按照以往经验,如果实现840亿美元的承保规模,将直接拉动500亿美元的出口,据此测算,将带动和保障1000多万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帮助出口企业创造150多亿人民币的利润,并使GDP增加0.3个百分点,消费增加5.1个百分点,投资增加5.6个百分点。中信保“一把手”王毅算了一笔账。
但是,对于中信保而言,这一目标无异于一次“大跃进”。
截至2009年上半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承保额为242.1亿美元,仅占840亿美元的1/3,用余下来的半年时间完成剩下的2/3任务。
“如果按月划分,完成‘840目标’意味着每月承保规模至少应在99.65亿美元。”既要做到规模,又要控制风险,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实际上,经济危机导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昔日低风险的欧美市场,出口风险渐长。中信保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赔款金额同比增长48.2%。其中,仅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赔款金额同比增幅就高达122.9%。
“大跃进”之后,是否会留下一堆无用的土高炉,成为中信保“840目标”最大的悬念。
2008年的牛市破灭后,留下一地鸡毛,保险行业于2009年开始了疗伤和自新。投资收益大幅回落、投资型产品比重过大引发保费规模负增长,以及行业整体偿付能力下降。保险业务从快车道回到慢车道。2009年的全国保险会议上,保监会提出“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监管思路。
1 月12 日,保监会惩戒了3家新公司——人保健康、瑞福德和阳光人寿的违规销售行为。例如人保健康的“常无忧日常看护(B 款)个人护理保险”,以“满期客户忠诚奖”的名义给客户附加利益。
这种违规可能制造新的“利差损”,以人保健康“常无忧B 款”为例,该款银保产品的利率成本为5% 左右,加上银行1 个点的代销费用,综合成本估计在7% 左右,超过了保险资金综合投资收益。
“调结构、稳增长”却是一对矛盾。
保增长是矛,回归保障却是盾。在监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以及证券市场牛转熊的双重打击下,“回归保障”的寿险行业在2009年1月份“硬着陆”。
1月,国内保险保费收入为1147.6亿元,同比增长8.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7.3亿元,同比增长5.28%,人身险保费收入为850.3亿元,同比增长9.85%。
数字上,令人担忧的全行业负增长并未出现。但是,和2008年同期全行业高达55%的增长幅度相去甚远!
寿险公司中,除去养老金公司外的26家中资寿险公司中,有9家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的幅度从嘉禾人寿的-8.69%,到生命人寿的-61.64%不等。
倚重投连险,曾经也一度风光的合资寿险则成为重灾区。例如招商信诺、联泰大都会、光大永明、首创安泰、瑞泰人寿等都出现了接近,甚至超过80%负增长。同时,高的负增长如果持续,甚至会直接挤干保险公司的现金流,而现金流的断裂将引发类似银行的挤兑危机,威胁保险公司的生存。
不过,危与机共存。
金融危机导致工厂关闭,失业人数上升,却给“只有要心跳就可以卖保险”的寿险行业带来人力扩张的好时机。2008年以来,保险营销员的增长速度加快,截至2008年底已超过256万人。
第一季度之后,保增长的矛与回归保障的盾出现分化。4月15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先后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保费数据。三大寿险业巨头在第一季度表现迥异,相对激进的业务发展策略,平安人寿发力银行保险和个险,以43.4%的增速居增幅榜第一位;而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业务结构调整的中国人寿,较去年第一季度仅增长1.76%;太保寿险则笃行结构调整,回归保障,以同比减少12.7%位居最末,规模上并被泰康人寿挤出中国寿险业前三甲的位置。
不过,行业认为虽然太保寿险跌至第四名,但其业务结构好于泰康人寿,而泰康人寿由于投资能力较强,成绩一直较好,因而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较太保寿险弱。
2月,平安展开艰难的海外投资维权之路。
因为金融危机,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出现流动性困难,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宣布联合向富通出资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通银行在三地49%的股权。随后风云突变,三国政府却并未完全执行这一计划,而是意图对富通荷、比、卢三地的机构全面实施国有化,引起富通集团股东的强烈反弹。
翻过新年,平安选择抗争。
2009年2月4日,平安张子欣宣布辞去富通董事。2月8日,富通股东大会前夕,平安明确表示将反对。2月11日的富通股东大会上,平安狙击荷兰和比利时政府主导的新协议。该协议包括,荷兰政府购买富通在该国的资产;比利时政府收购富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拟购买富通集团比利时银行75%的股权及其在比利时保险业务的10%。
经过五六个小时激烈争辩后,富通的股东们首先以57.01%的反对票否决了荷兰政府购买富通资产的议案,然后以50.26%的反对票险胜,否决了比利时政府收购富通银行的议案,而第三项则自动被否决。
《华尔街日报》记录下当时的场景,当50.26%反对,49.74%赞成的结果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富通股东大会现场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平安海外维权取得小胜。
对于平安而言,2009年还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落败广发银行之后,平安终于等来了深发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月12日,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公布交易方案。首先,深发展将向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7亿~5.85亿股,发行价格敲定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深发展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8.26元/股,融资约67亿~107亿元。其次,在2010年底前,深发展现股东——新桥投资有权选择以现金作为对价,即以114.49亿元人民币向中国平安转让其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或者,中国平安新发行2.99亿股H股作为交易对价。
交易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持股将近30%,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7000亿平安鲸吞5000亿的深发展,被认为是一石二鸟的绝妙好棋。马明哲心中谋划的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控股之梦,至此已经行至中盘,同时平安金融控股集团的崛起亦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不过,马明哲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称:“平安现有的管控模式完全在现有监管体制框架内。这次投资也算不得什么‘混业’的里程碑。”
除了马明哲,还有一保险强人在整合的路上衔枚急进,此人便是2007年意外履新人保的吴焰。
7月初,人保集团的股份制改革逼近尾声。改制之前,人保集团为国有独资,改制后将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为整体上市铺平道路。保险业内,平安集团上市高比例持股旗下子公司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保险巨头们经营公司的不二法门。
2009年以来,人保集团加大了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人保集团在各家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持续获得提升。例如对人保寿险的持股比例由51%增至65.5%,对人保资产的持股比例由41%增至61%,在人保健康保险的持股比例由51%增至83.67%。这成为人保意图集团上市的先兆。
同时,过去一年中,人保集团获得了华闻控股55%的股份,并获得财政部划拨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人保集团业务领域已经从原有的保险和资产管理,扩展至信托、基金等非保险金融领域,搭建起保险金融集团架构。
同时,于整合方面,吴焰亦表现出铁腕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原所谓“华闻系”,多数老人悉数被裁。
至7月初,上海新华闻的员工,“原本20多员工目前只剩下4名。今年合同到期的员工不再续签,裁掉的员工每人补偿一个半月的工资,然后与上海新华闻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奇迹并非神话。
根据圈内分析,人保寿险超常规增长的套路并不神奇,来自于两块:一是机构外延式扩张。来自媒体的非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相对2008年底,人保寿险二级机构从30增加到31个,三级机构从203个增加到212个,四级机构则从509个增加到565个。2009年第一季度末,人保寿险的个人营销员期末人力大约为10.11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20%。
二是银行保险超常发展。非公开数据显示,人保寿险第一季度全部152.7亿元的保费收入当中,银保渠道贡献近126亿元,占比在八成以上。而在同期,该公司的银保网点数已经有5.8万多个,同比增长超过150%!
显然,大而不强的银保业务的内含价值值得推敲。诚然,保险公司用保险规模换取发展时间,已有太平人寿的先例。完成规模积累之后,如何腾挪进化人保寿险的个人渠道,这是“魔术师”吴焰面对的终极挑战。
继平安和人保之后,5月初,太保透过旗下的太保寿险,受让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长江养老全部1.14亿股,还拟认购长江养老定向增发的
2.19亿股。交易完成后,中国太保将成为间接持有长江养老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并以此获得一张稀缺的企业年金市场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