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6年的水滴公司,在资本市场已走过第二个完整财年。近日,水滴公司发布了2023年财报。
年报显示,自2022年扭亏后,水滴公司在2023年继续保持盈利,全年实现营收26.31亿元,归母净利润1.67亿元。不过,营收较上一年下降6.1%,归母净利润同比“缩水”72.53%。究其原因,有收购深蓝保的过亿成本等短期因素拉高营业支出,而中长期的业绩引擎“续航力”仍受考验。
在目前水滴公司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拉大车”的依然是水滴保,其近年发展思路是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和更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复购率、续保率,这也是水滴公司深耕存量客户的体现。水滴保多项指标2023年表现不俗,不过全年经营利润5.28亿元,同比下降48%,也直接拉低了集团净利润规模。
另两大业务中,最让广大消费者熟悉的、市场“触角产品”水滴筹,2023年仍处于非盈利状态,不过亏损收窄。于2022年6月成立的新业务板块翼帆医药,定位是招募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患者,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究。经营仅一年半,2023年营收就已破亿,势头迅猛,但呈“增收不增利”,且面临竞争突围难题和潜在的诸多风险。
01
从拓展增量到深耕存量
水滴保继续“拉大车”
说到水滴公司,可能很多消费者更熟悉的是它的“触角产品”水滴筹,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发挥“救急难”作用,帮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及家庭。自2016年上线至2023年底,累计有约4.5亿用户通过水滴筹向超过310万名患者捐赠626亿元。
与百亿捐赠额形成对比的一组数据是,水滴筹自上线以来从未盈利,2023年仍为亏损状态,营业利润为-2.46亿元。不过在2022年4月开始收取一定比例众筹服务费后,2023年众筹服务费达1.627亿元,同比增长4.4%,也带动2023年亏损小幅收窄。
众筹服务费一度引发争议,“水滴筹不是公益组织”,公司方面对此回应称。面对用户声音,同时为构建良性行业生态,2023年10月,水滴筹面向社会招募“平台监督员”,邀请更多公众参与业务规则研讨及资金审核,对筹款全流程进行监督。
在早期阶段,水滴筹对公司更大的作用,是为赚钱的业务水滴保引流。在2018年,水滴保85.1%的首年保费是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流量转化,其中水滴筹占46.5%。而后水滴公司转为深耕存量客户,到2019年流量结构就已改写,来自第三方流量渠道、自然流量和复购的比例快速提升,分别占34.8%、29.8%,替代了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整肃下,包括水滴互助在内的网络互助平台,近年先后行至终局,水滴互助也退出水滴公司昔日的三大业务之列。
承担公司主要营收压力的水滴保,一直通过丰富产品供给以提升复购率与续保率。截至2023年底,水滴平台向客户提供了1357款保险产品,较2022年增加582款,增幅达42.89%;第四季度水滴保续保率超过95%。
从全年表现看,保险业务2023年实现首年规模保费达71.09亿元,全年收入23.4亿元,对水滴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比达88.9%;全年营业利润5.28亿元,是目前公司全部盈利来源。不过纵向对比,受保险经纪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水滴保全年营收同比下降了8.5%,营业利润同比更是大降48%,这直接拉低了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润表现。
02
翼帆医药一年半收入破亿
目前尚“增收不增利”
水滴互助关停后,2022年6月,翼帆医药成立,水滴公司三大业务“鼎力”的格局再次形成。
定位于“招募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患者,帮助药企进行新药研究”的这一新业务,是水滴公司切入医疗行业的一个尝试,能链接水滴公司的大病患者群体与药企资源,在帮助大病患者“找钱、找医、找药”方面更进一步。在市场巨大缺口下,该业务快速展现出增长潜力。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水滴公司累计招募超过6900名患者,参与超890个临床试验项目;2023年第四季度,翼帆医药与167家药企和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合作,环比增加32家。通过为客户成功匹配合格合适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入组,水滴公司可获得“数字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2023年,水滴公司“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1.005亿元,较2022年的5950万元大幅增长69%,而2021年,该项收入仅为60万元。
因此,翼帆医药也被很多人视为水滴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不过目前,翼帆医药尚“增收不增利”。年报显示,主要包括“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等新举措”的其他业务营业利润为-1.55亿元,比2022年的1.9亿元亏损明显收窄,但和水滴筹一样仍是公司业绩“拖累项”。
不仅如此,水滴公司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机构统计,我国CRO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近千亿,CRO帮助药企提升新药研究效率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多数药企与CRO合作的意愿也越来越强。但这些药企更倾向于和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因为龙头企业在行业里地位稳固,业务综合性较强,且服务内容也更加全面。水滴进入医药领域的时间不长,虽然和很多机构展开了战略性合作,但和药企原有营销渠道的竞争仍存在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临床试验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受试者的权益保护一直是药物临床试验的关注要点。临床试验的黑灰产也曾被曝光,由于试验非常漫长,从药物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3—5年甚至10年以上,费用更是从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曾有药厂为缩短流程、尽快上市,伙同医生或CRO公司造假。试验的申办方和研究机构需警惕和规避这些风险,保护受试者安全。
03
收购深蓝保增强线下力量
过亿成本拉高营业支出
从以上举措不难看出水滴公司深耕客户的思路,为提升服务体验,公司还不断加强科技创新。
水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鹏在2023年年报中谈到AI方面的进展。由水滴公司自研的“水滴水守大模型”已经内测使用,可以为保险经纪人和用户给出更专业、准确、易于理解的建议。截至目前,水滴公司已累计申请大模型相关专利10余项。
此外,水滴保持续探索“线上效率+线下深度”结合的运营模式,助力业务可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水滴保线下经纪业务区域已覆盖北京、上海等11省市。2023年,水滴公司启动对深蓝保主体公司“深圳存真求实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第一阶段交割56%股权已于2023年6月完成,第二阶段交割4%的股权,在第一次交割后六个月内完成,剩余的40%将在三年内完成。
年报显示,2023年水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3%,主要支出项就包括合并深蓝宝、众筹顾问团队成本等。
不过这笔投入的长期回报可期。业界分析认为,在个险渠道式微下,近年不少专业中介都加速招兵买马,承接中小险企无处安放的长险销售需求。而近年持续构建“医药险”生态、着力布局线下队伍的水滴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可继续提升长险销售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客单价,提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尽管2023年水滴公司盈利收窄,不过2022、2023年共连续8个季度的盈利,使公司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截至2023年底,水滴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为33.93亿元,环比增长8.1%。在水滴公司业绩公布后,高盛最新研究报告称,这一规模的现金储备为水滴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支撑公司面向未来增长进行长期规划布局。
“长期来看,水滴公司需要调整产品组合,发力重心向长期产品转变,以保持可持续的利润增长。”高盛报告还称,在股票回购方面,从2021年9月宣布启动股票回购计划以来,截至2024年2月末,水滴公司累计斥资约8880万美元,从公开市场回购约397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这将使投资者更加关注水滴公司过去两年来充裕的现金储备和稳定的现金流入。
高盛最新研究报告维持水滴公司“买入”评级,并给予水滴公司未来12个月内的目标价2.4美元,这比截至美东时间3月28日收盘,水滴公司1.29美元的股价高出约一倍。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