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利率下调、投资收益下行、全渠道“报行合一”,近两年寿险市场转型调整加剧,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演变的同时,中小寿险公司也面临着经营模式转换的挑战。
特别是曾经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银行系险企,在费用成本管控、利差难补费差的压力面前,亟需进行由内而外的改革,找到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寻求改变,往往人事先行。
『A智慧保』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就大动作不断,继推动成立以来最大一笔增资事项后,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董事职位也发生变化。
近日,中信保诚人寿发布公告称,因到法定退休年龄,赵小凡不再担任该公司总经理职务,常戈任中信保诚人寿临时负责人,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另据中信保诚人寿官网,常戈已出任中信保诚人寿党委书记。按照惯例,待履行完相关程序后,其将正式出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市场传闻称,中信保诚人寿拟定新的总裁人选,接班人已在内部公示,来自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总经理常戈,将成为中信保诚人寿新的当家人。
这一人事变动对中信保诚人寿来说意味着什么?站在高质量转型新周期下,于公司和新的管理者来说,又将如何适应、调整,找到有价值、可持续的经营模式?
01
新总裁人选
拥有银行及财富管理背景
新人空降,老将谢幕,往往意味着变局的开始。
作为中信保诚人寿的上一任总经理,赵小凡自2013年起就开始担任信诚人寿(更名前公司名称)总经理一职,且一干就是11年。资料显示,赵小凡出生于1964年,现已年满60岁,已到退休年龄线。另据中信保诚人寿官网显示,赵小凡尚未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且目前仍为中信保诚人寿旗下资管公司中信保诚资管的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
老将赵小凡离开后,常戈的到来会给中信保诚人寿带来哪些期待,其自身成长背景又有怎样的看点?
从公开资料来看,常戈有着丰富的银行业与财富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且在金融学术研究上多有涉猎。
具体来看,常戈是正高级经济师,金融学博士,曾出版学术专著《论破解“三农”问题的正规商业金融路径选择》、博土后专著《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在诸多金融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早年常戈在农行体系任职,曾任个人业务部综合处副主任科员、营销处主任科员、综合处主任科员,个人业务部综合管理处副处长,个人金融部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务;而后他进入中信银行,历任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私人银行部总经理,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党委书记,公司银行部(乡村振兴部)总经理,战略客户部总经理。
2022年1月,常戈调入中信金控,历任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等职;2023年4月—2024年3月任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中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作为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主要负责人,常戈曾亲历中信金控体系架构的搭建,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中信金控按照“1+3”的模式,设立了由中信金控下属各个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了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和资产配置3个子委员会。2023年,中信金控又根据发展需要组建了资管业务、养老业务、企业年金、特殊资产和财富品牌5个专项工作室,进一步聚焦重点板块,最终形成“1+3+5”的财富管理体系格局。
不得不说的是,中信保诚人寿的历任总经理中,成立的前些年普遍由外资股东派出。如首任总经理李源祥,就曾就职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国保诚集团;而后接棒总裁一职的谢观兴、钟家富、陈嘉虎、谭强等皆来自保诚一方,在此期间,中信保诚人寿的总裁更迭相对频繁。
不过,自赵小凡掌舵后,中信保诚人寿总裁一职开始稳定下来。从赵小凡的背景来看,也来自中信体系,曾历任中信银行副行长、中信集团财务部主任等职务。如今,同样是来自中信体系的常戈接棒,不难看出中信一方在经营管理上的“绑定”深度。
除总经理一职变动外,中信保诚人寿董事长职位也有待填补。2023年6月,该公司董事长黎康忠因个人原因辞职,谁将接班“掌门人”亦引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信保诚人寿还公布了2024年第一次股东会决议事项,审议通过了张坚、李存强、陈伟敏担任该公司董事的决议,未来中信保诚人寿的董事长能否从中产生,尚不得而知,值得关注。其中,李存强刚刚于今年3月份因个人原因从华泰保险集团离职,此前曾任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华泰人寿董事长职位。
02
寿险转型期
盈利能力、公司治理遇挑战
提及中信保诚人寿,其实力不容小觑。2000年,中信保诚人寿于广州成立,股东为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双方股东分别持股50%,中信保诚人寿也是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
成立20余年来,中信保诚人寿的整体发展较为稳健,从2009年就开始进入盈利期,特别是自2017年开始,该公司净利润突破10亿元。
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信保诚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20.22亿元、153.85亿元、213.44亿元、233.61亿元、268.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1亿元、11.04亿元、18.2亿元、25.31亿元、29.15亿元。
其实,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信保诚人寿开启了“二次创业”征程,2017年12月,信诚人寿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人寿,意在借中外资股东品牌优势来提升影响力。
此外,作为一家银行系险企,在发展过程中,中信保诚人寿也吃到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红利,以2022年为例,其保费收入前五的产品有三款来自银邮代理渠道。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资产端承压,银行系险企增收难增利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中信保诚人寿也不例外。从盈利能力上看,2022年中信保诚人寿年度净利润降至10.96亿元。根据2023年度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该公司净利润由正转负,亏损8.27亿元。从亏损的原因上看,更为直观的是投资收益率的下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保诚人寿的投资收益率为1.69%,较2022年下降2.14个百分点。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多年来,在银保渠道上占据优势的险企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业务结构多以定价利率偏高的理财型、储蓄型产品为主,且普遍面临着较高的手续费支出,往往是以利差补费差。但当投资大环境不佳、利率下行时,利差便难以弥补费差,资产负债管理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就随之暴露出来。而2023年以来,监管以银保渠道为开端,力推全渠道实施“报行合一”,便是为了引导险企降低资产负债成本,把控好费用支出。
中信保诚人寿也在2023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当年7月,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关于2022年度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监管情况的通报》称,2022年,中信保诚人寿“按照监管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战略引领,服务民生保障,发展态势保持稳定,但在公司治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另据中信保诚人寿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就中信保诚人寿的公司治理项下个别问题,对其进行监管约谈。中信保诚人寿在报告中也指出,将进一步深化合规内控与操作风险的一体化管理,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03
从大额增资到人事调整
加速融入中信“大金控”?
其实,从中信保诚人寿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面对新的行业发展阶段,或许已经在着手调整与应对。
首先,在资本补充层面,身处市场利率下行与资本波动挑战下,中信保诚人寿及时获得了两大股东的支持,落地了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增资。2023年12月,中信保诚人寿发布公告称,拟增加注册资本25亿元,由现有两家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以现金形式增资。
增资后,中信保诚人寿的注册资本将达到48.6亿元,中信金控、英国保诚集团分别增资12.5亿元,持股比例各占50%。今年2月,上述增资事项已获监管批准。
再者,从人事调整上看,来自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常戈,接棒中信保诚人寿总裁一职后,或有望推动后者加速融入中信的大金控版图。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金控成立于2022年3月,是首批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中信金控业务布局中,中信保诚人寿已成为其重要板块之一。
中信金控官网介绍称,作为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板块发展的平台与主体,中信金控将支持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所属金融机构,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全方位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前述中常戈也指出,未来中信金控将进一步聚焦重点板块,最终形成“1+3+5”的财富管理体系格局。
或许,这对于中信保诚人寿来说是一次转型发展的新契机,毕竟在存量客户时代下,类似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化地挖掘客户需求,有望推动险企高价值、长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实现业务结构上的优化。
再有,尽管中信保诚人寿近年对自身战略谈及不多,但从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也能看出其对转型的迫切性。譬如,在战略风险自评中,其表示目前公司战略转型正处于关键期,战略风险较高。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中信保诚人寿明确了“以资本约束为前提,以风险偏好为引领,以优化结构为主线,根据自身能力特点与资源禀赋,追求价值总量和新业务价值率的均衡增长,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健经营与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中信保诚人寿表示,一是加强动态调整,落实监管“报行合一”要求,并高效有序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二是持续稳妥推进资本补充方案,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三是为优化资本使用效率,防范长期利率风险、平衡利源结构,从“场、工、费”维度提高财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重点投向贡献价值的产品领域;四是积极应对低利率对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挑战,建立并完善契合公司自身特色的多目标平衡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五是强化过程和精细化管理,完善战略风险指标体系、经营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
透过中信保诚人寿的一系列动作与举措不难感受到,当前中小型寿险公司特别是银行系险企开始侧重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毕竟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保险公司及高管层当前面临的课题更多是如何降本增效、先立后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信保诚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为9.5亿元,同比下降16%。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