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面对保险行业已然开启的2023年,有人做出这样的展望。
诚然,面对2022年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挑战,经历迫在眉睫的全球经济衰退、持续发酵的俄乌冲突以及历时三年的疫情,保险行业的增长和盈利受到抑制,但艰难复杂之中,亦有光点,例如地产纾困政策渐次落地,经济修复预期升温,宽信用效果逐步显现,再如头部险企改革效果初显。随着防疫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会在2023年呈现更加积极的效果。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22年奋力前行之路,该如何更好地在2023年行稳致远,可以在头部公司中国人寿的年度工作会议中寻找答案。
2023年1月13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召开,面对仍然复杂的环境,头雁公司中国人寿的打法是夯实既要战略坚守“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还要勇于变革图强,敢于推陈出新。
拆解来看,可以以“三化”概括之——数字化转型、一体化建设以及综合化经营。
其实,早在2022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就曾提出上述“三化”,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为客户赋能、为员工赋能;完善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集团治理能力、优化总部职能定位、全面提升集团化管理效能;推进综合化经营,强化资源统筹与共享,深挖综合金融优势,努力拓展客户、留住客户。而2023年的发力点则是补短板、强弱项、稳存量、优增量,在数字化、一体化、综合化以及产品服务方面聚力突破。
再看其“三化”战略成果,尽管2022年统筹巡视整改和高质量发展双线并行,中国人寿还是经受住了各类风险的严峻考验:集团合并保费收入超过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约 610 万亿元,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突破 3.9 万亿元,信贷规模超过 2万亿元;寿险主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个人养老金业务全面起步;核心主业寿险公司A股市值全年增长超过20%。银行板块广发银行营业收入、存贷款规模稳中有增。资产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2023年之门已经打开,新一轮增长周期有望开启,保险业是时候增强信心健步出发了。
拆解中国人寿“三化”战略,或能为行业走好来路带来思考。
数字化引领创新
提起数字化,已不再是行业的新词。但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使之赋能降本并非易事,大象国寿给自己插上怎样的科技之翼?
数字化改革,就是要让公司积累的数据跑起来、用起来、活起来,成为产品服务的精准载体,成为洞察风险的“火眼金睛”。
公司2023工作会上指出,要突破数字化基础设施。
数字化是茅,可以作为改革创新的尖兵利刃,聚力突破,获取实效。例如,在最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改革中,无论是个险渠道还是银保渠道,数字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新银保渠道、数字化渠道以及场景化销售等多元渠道建设,还是创新产品服务机制,加快推动产品服务向简单化、便捷化方向演进等,都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撑。
2022年,中国人寿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快”“全”“准”的成果。
据了解,目前,集团旗下寿险公司个人长险业务无纸化投保率达99.9%,电子化新单回访替代率提升至97.5%,整体理赔服务时效0.46天,理赔智能化作业占比约70%,给客户以“快捷、通畅、智慧、贴心”的服务体验。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开展理赔直付服务部分地区已实现一站式结算、出院秒赔,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报销难、多趟跑等难点问题。
在一站式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人寿打造了客户资产统一视图——国寿全家福。国寿全家福基于四大用户中心和5大APP线上触点,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集团金融资产全景视图展示。
国寿全家福的上线创建了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数据联动的重要窗口,不但利于放大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各单位客户资源、品牌价值、社会影响,更建立了满足客户核心需求的落地场景,较好地契合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增信资产等融资难点痛点问题,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通过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及外部征信数据资源,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普惠金融客户精准画像能力,增强风险识别和控制的有效性,持续创新更加便捷、易得、低成本的普惠金融产品,目前已为逾25万户企业提供近150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在精准防范风险方面,数字化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开发的风险管理基石平台应用,深入梳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统一、风险量化、实时掌控、集中展示”四大功能:整合公司既有的风险管理系统,打通风险数据孤岛;创新研发运营类风险量化指标,弥补风险量化短板;实现关键风险指标和多维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测、查询、分析,确保公司高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实现六大类风险一站式集中管控,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体化领航定向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经济回升预期增强,新环境下保险行业竞争力逐渐回升,而健康养老、乡村振兴、绿色低碳、防灾减损等领域正形成新的增长极,保险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不可错过。
面对这一积极变化,作为头部公司的中国人寿展示出了积极的态度。公司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上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势头增强,新一轮增长周期有望开启,扩大内需战略加速实施,将推动金融保险消费进一步扩容升级,保险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因此,要立足当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把握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带来的新机遇。着眼长远,则须准确把握大势,拓宽发展视野,把握保险业发展规律,瞄准行业转型发展方向,深挖国家政策红利,加强前瞻性布局和系统性筹划。
作为头部公司,需要进行一体化建设,为行业引领航向。
围绕一体化建设,白涛认为强调综合化、推进数字化、谋求国际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一体化,真正实现“一个集团、一个国寿”“一个客户、一个国寿”。因此,各成员单位和集团各部门要坚决落实相关部署安排,加强总部建设,健全体制保障,完善投管机制,建立资本评估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化管理效能。
而在一体化建设成果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国人寿推出全新升级版寿险、财险产品组合,首次引入微信合单支付功能,实现了“一次录入、一键支付、组合出单、售后协同”,用户仅需在前端依次输入,即可实现财险及寿险分别出单,更好地满足客户“一站式”多元化服务需求。
当下大健康大养老市场空间足够大、社会影响足够大,是走向共同富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重点领域,是破解社会与百姓之痛的焦点领域。对于中国人寿来说,一体化建设也并不仅仅是围绕着保险主业来展开,还应聚焦发展健康保险业务、促进积累养老资金、连接健康养老服务、培育健康养老护理人才等,推进金融保险产品与健康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公司特色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生态圈。
随着广发理财子公司开业和国寿投资公司获得资管牌照,中国人寿旗下的金融主体也更加多元,打造金融生态圈的底层基础和运行逻辑更加坚实。
综合化加强协同
规模和效益,是保险经营者面临的两大目标,而实现目标的唯一路径就是发展。
在中国人寿集团的2023年工作会议上,这一议题被进行了重要讨论,会议认为,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必须强化市场对标,必须注重经营效益。
作为国有企业来说,同样需要经营者始终保持高度的市场敏锐性,紧盯市场谋发展,才能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在“发展”的具体方法上,需要突出自身优势来进行,而对于中国人寿来说,综合化路径,将为其带来1+1>2的效益。
下辖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业务,中国人寿在协同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公司最早进行产寿协同发展可能要从十六年起。而在广发银行加入板块中后,其协同也有了新特点。
2023年工作会议引领下,不同板块业务也有了新的发力重点:保险板块加快转型升级,在新领域拓展上引领行业;投资板块要持续提升投资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资管业务,适度积极配置,抢抓机遇窗口;银行板块要深度融入集团、根植湾区,加快形成特色优势;其他板块要围绕延伸主业、服务主业,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集团整体价值提升贡献力量。
在互相协同上,工作会议提到了“综合化经营”。即要求中国人寿寿险、广发银行、国寿财险、国寿养老险等集团内“兄弟”单位应协同联动拓展,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资源统筹与共享,深挖综合金融优势,努力拓展客户、留住客户,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客户提供多渠道、便捷化、差异化、全面性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已经开启的个人养老金时代,面对万亿蓝海市场,多牌照子公司合力才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而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以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成员单位落实已取得了成果:例如,寿险公司在制度落地当天就实现了行业首批开办,第二天实现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在36个先行区域全覆盖;广发银行已经获得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资质,目前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和养老储蓄产品推广顺利;养老险公司已经获得首批商业养老金试点资质,相关产品已于2023年初率先正式发行。
保险业能不能出现“晓华姐”
现实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财险公司出路何在
举国关注之下,保险业能答对养老这道题吗?
从宏观视角看开门红发力点
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爆红,分红险大卖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伤害的到底是谁?
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养老社区或将迎来黄金二十年
《保险法》修订猜想
看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信心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