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货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投保交强险遭险企冷待、花式拒保的新闻,不断引发社会热议。
一方面,在消费者层面的营运车主看来,交强险本就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保险制度,保险公司没有拒保的理由;另一方面,作为盈利机构的保险公司却“叫苦不迭”,直言承保营运车风险较大,尤其是车险综改、交强险责任限额提升的背景下,极易造成承保亏损。
然而,站在更高维度,营运车辆的风险保障,不仅事关我国实体经济稳定运行,还关系到车险综改“降价、提质”的士气与决心,以及相关消费者群体的切身利益。
为了让险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营运车辆保险承保服务,近期银保监会向各财产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营运车辆保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承保交强险方面,《通知》表示,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行为;在商业险承保方面,要求各家险企立即调整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特别是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带头作用,实现营运车辆商业保险愿保尽保。
排查限制政策
交强险不得拒保 商业险愿保尽保
继11月26日,银保监会向媒体公开回应“多地营运车辆投保难”问题,表示将指导属地监管局及时采取措施,督促保险公司坚决做到交强险应保尽保后,『A智慧保』获悉,近期监管已向各财险机构下发《通知》,要求险企做好营运车辆承保工作。
具体来看,在营运车辆交强险承保方面,《通知》明确指出,各公司要对系统内营运车辆承保政策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行为;签订交强险保险合同时,不得要求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或者提出其他附加条件。
除了对承保营运车辆交强险,这一“刚需”险种,《通知》给出“杜绝拒保”的明确指令外,在商业车险承保方面,《通知》还提出,各公司要立即调整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考核指标等方面对营运车辆商业保险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从源头上引导基层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提高对营运车辆承保的积极性。
此外,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承保营运车辆商业保险,促进营运车辆商业保险实现愿保尽保。
《通知》指出,各公司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做好营运车辆保险的重要性和营运车辆保险涉及群体利益的敏感性,自觉维护车险综合改革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为营运车辆提供保险服务,以实际行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花式拒保营运车频现
监管火速回应
行业皆知,上述《通知》下发的大背景是,今年以来多地频发营运车辆投保交强险,反遭险企拒保、拖延承保的行业现象。
11月,就有河北唐山、安徽滁州、辽宁鞍山、山西长治、陕西咸阳等地出租车车主相继反映称,当地保险公司集体拒保出租车商业险,而“交强险”也涉嫌价格垄断、捆绑销售等问题。
另有媒体报道,多位福建厦门的搅拌车车主也反映,厦门的保险公司对交强险同样存在拒保问题。
从拒保方式看,交强险作为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懂法”的商业保险机构通常不会明目张胆的拒绝,普遍是以系统内部升级、系统故障、核验人手不足等为借口,采取花式拖延政策。此外,也有部分险企为了弥补交强险潜在的承保亏损,会用商业险捆绑销售来作为承保条件。
同时,还有对高风险业务完全“避而远之”的险企,直接对营运车主关上了承保的大门。
一系列拒保营运车辆投保的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为此,地方监管部门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其中,辽宁银保监局就表示,已对营业车辆投保问题展开核查,并明确指出:“各财险公司必须无条件落实国务院、银保监会的各项政策和监管要求,扎实做好营运车辆承保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任何门槛变相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
河北银保监局也回应称,将立即开展调研,并向中国银保监会报告相关情况。同时,督促辖内财险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核保定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车辆办理投保手续。
紧接着,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已关注到个别地区营运车辆投保难问题,银保监会正指导属地监管局及时采取措施,积极解决相关问题。
而今《通知》的落地,无疑传递出监管对营运车辆遭拒保问题的高度重视,正采取措施化解市场供需矛盾。
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罚单已“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在最后还着重强调,接下来将指导各银保监局立足监管职责,保持对车险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氛围,严厉打击营运车辆保险承保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将带头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保险机构列为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的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严肃处理。
那么,哪些算是营运车辆承保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呢?毋庸置疑,拒保、拖延承保交强险,会是其中一项。
事实上,今年10月,就已有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国寿财产、华安财险等旗下分支机构,因拒保交强险被监管采取行政处罚。
此前,7月13日,山东银保监局发布的两则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对营运车辆遭拒保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详细披露,涉事的太保财险平阴支公司、阳光财险平阴支公司分别被罚款20万元。
事实上,除了拒保交强险外,受营运车投保难影响,近年市场衍生出的“车险统筹”业务,或后续也会被监管盯上。所谓“车险统筹”,其实是营运货车行业出于风险补偿目的开展的一种互助性质措施,近年来很多汽车服务公司开始提供此类业务。
不过,“车险统筹”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监管允许,涉嫌违规经营保险业务,同时还可能构成集资诈骗,车主一旦出险,将无法得到应有保障。
推进科技赋能
放开自主系数上限或成破题之道
对于营运车辆承保工作,监管部门除了积极引导,严格查处违规行为外,在业界看来,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应从车险改革的制度层面着手调整。
在保险机构看来,营运车遭遇拒保背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源于车险综改下,保费提价空间较为有限,外加交强险责任限额提升,作为高风险主体的营运车辆,极易发生承保亏损。保险机构出于盈利、控制成本的目的,拒保、拖延承保也是迫于无奈。
对此,有专业人士建议,监管可以考虑对部分高风险车险业务进一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上限,让险企能够结合市场周期灵活地进行调整,以避免发生严重亏损。目前,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上限为1.35,即便是调整到上限水平,对于营运车辆承保来说,整体赔付率依然很高。与此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还应建立和完善车险市场的信息搜集体系,以便更好地提高车险定价和费率厘定的合理性。
事实上,对于营业车辆承保亏损的解决之道,此次《通知》也有所提及。
《通知》指出,险企应强化高质量发展意识,可通过推进科技赋能,加强风险管控。通过运用大数据、车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车险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推进风险减量管理,逐步改善营运车辆保险经营状况。也就是说,监管有意引导保险机构尽快运用科技手段来达到减损、提质的目的。
当然,任何难题破解都非一日之功,只有监管、保险机构以及消费者形成合力,才能共促行业发展。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