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周评“两会”热点 | 养老第三支柱,保险能自己做和不能自己做的

  • 2021年03月06日
  • 19:50
  • 来源:
  • 作者: 玖亓校长

在全国两会上,养老保险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稍早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答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就表示,现在中国超过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了12%以上,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人和过去不一样,不怎么愿意提高出生率。银行保险业还会采取其他措施,其中一项就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究竟在夯实养老第三支柱时,保险能自己做的和不能自己做的都有哪些呢?




迫在眉睫


何为第三支柱?


这是一个尚未出圈的专业名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并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养老压力越来越近,第三支柱破圈在即。

简单说,构成我们未来养老的应该有三笔钱:政府主导的社保基金,也就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养老金,即第一支柱;企业雇主发起的年金制度,即第二支柱;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即第三支柱。

理想的三支柱形态应该是个三角凳,但在我国,三支柱并不均衡和平衡,第一支柱占比近乎八成,而第三支柱占比则可忽略不计。这里面问题多多。


○ 政府的养老金面临越来越大的收支压力,有专家预测,再有十多年,现在的累计结余就可能花完。完全指望“政府养老”,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政府的养老金只管兜底,不兜体面,替代率逐年下降。


○ 企业年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发达经济体也很盛行和成熟,但是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间窗口,企业当下的最大呼声是减税降费,而不是增加“负担”。基本上,有能力实施年金的企业都已经实施了,很难再挖掘增量。


○ 以购买养老商业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成为迫在眉睫的选择,但第三支柱的现实比较骨感。从政策支持到市场环境到个人投资理念,并不友好。





偃旗息鼓


三年前,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说好的试点一年,然后推广。结果一年后,这个政策罕见地变成个人、企业和监管部门都意兴阑珊,虽然没有说鸣金收兵,但也基本上偃旗息鼓了。


为何?

试点范围有限,税延力度有限,吸引力呈现递减。一个市场化的产品如果不能提供便利和比较优势,那投资者或许只能用脚投票。


○ 首先说便利性,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程序繁琐,投保人要先去指定平台注册,然后去保险公司投保,再每个月登录前述平台打印扣税凭证,然后再去单位抵税。在买基金“弹指一挥间”的年代,这样的购买体验可谓是上古时期了。人不是跟着账户走,而是跟着单位走,这又溯及到了养老保险的体制性问题。


○ 再说税收优惠力度,税前扣除一个月按收入的6%或者最高1000元,对于有着养老保险需求的中高收入群体而言,聊胜于无。特别是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和专项税前扣除的增加,使得个税缴纳人数大幅下降,1000元的税延“放了空炮”。还有专家测算,我们在领取端有着7.5%的实际税率,这使得税延并不划算。


试点就是为了发现堵点,解决痛点。单纯扩大试点范围不会产生量级的变化,与财税部门的结伴而行,尤为重要。




八仙过海


养老第三支柱不是保险的solo,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理财子等大资管都在基本盘里。


随着时间、风险错配的资金池成为禁区,告别短期资金玩法的大资管,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天然就带有长期资金光环的养老,是值得托付的蓝海市场。

第三支柱是个开放市场,是各家产品充分供给、自由竞争的市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保险除了税延养老产品的试点,还有其他年金险产品,收益率与银行、基金等竞品并不具竞争力,但保险所具有的长期性和保障性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

保险之外,银行(包括理财子)和基金发力最积极,信托相对滞后,还没有从渐行渐远的通道红利中振作起来。

银行和基金的养老产品,在销量和额度上领先,但产品设计其实很难做到长期。很多时候,都设置一个若干年的封闭期,虽然相对其他理财、基金产品而言不短,但对接养老这样的长期乃至终身理财规划,意义并不大。因此,业内也颇有微词,认为不过是套嵌着养老噱头的FOF产品,趸交大过定投。

当下,机构、产品都面临着与投资者理念的博弈,长期持有是一个需要不断说服、教育的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养老产品如果只是拼短期叠加短期的高收益,作为应对市场之变的权宜之计,就很难真正把市场做起来。

真正的养老长期产品还在探索和试错之中。




广阔天地


八仙过海,但毫无疑问,大家普遍期待,保险能够一马当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提出,尽快出台新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或明确延长试点期限,稳步推进试点扩面扩容。

全国两会前,收益可转换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被媒体报道,有望解决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养老保障。但与税延养老保险一样,部门政策支持是关键。

养老商业保险的大发展,税收和养老在政策上实现匹配,必须在系统层面和顶层设计上予以推动,单一部门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对于养老体系而言,个人账户是个难题。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的混账管理使得个人账户不清晰,也就无法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打通,无法来去自由、不受单位限制。对于税收体系而言,财政压力之下,对养老的税收优惠力度能够做到多大,是个费思量的决定。

第三支柱是广阔市场,也是保险大有可为的天地。商业养老保险的长期保障性,是它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是“保险姓保”的安身立命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主任赖秀福就建议,将保险系、信托系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提供健康与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发挥保险公司在医疗、养老行业的资金优势、产业协同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保险+医养”的产业链。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期待政策开闸,显得迫不及待。


阅读排行榜

  1. 1

    盘点2024⑧借着保险机构十大新闻事件,挥别这一年!

  2. 2

    盘点2024⑥十大关键词,复盘保险业这一年!

  3. 3

    周评|设立首席合规官,“金融安全与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4. 4

    盘点2024⑤直面万亿级低空经济,保险业加速布局、何以破局?

  5. 5

    盘点2024⑤16位监管高官、保险高管被查,退休辞任不是“挡箭牌”

  6. 6

    盘点2024④保险营销“高精”之路:数量企稳,专业规划师势在必行!

  7. 7

    玖亓周评|险企偿付能力:既要前瞻监管,又要过程监管

  8. 8

    盘点2024③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9. 9

    大考逼近遇“松绑”!“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险企如何备考?

  10. 10

    分红险的“回归”与“新考”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