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保险代理人的地位还不及农民工 一、卖保险的自己没有保障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来源:顾克伟
- 作者:顾克伟
由于保险代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因此,保险代理人也始终为自己的将来感到困惑与迷茫。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代理人也缺乏相应的归属感,他们没有自己的组织。
这种情形,使保险代理人个人在政治和精神上遭受损失。界定不清的税赋压力落在他们身上,又导致收入无法提高。难以分享中国公民应该享受的社会保障,身份受到歧视,政治权利享受不充分,负面影响的社会形象直接让代理人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许多行业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企业的员工在社会福利及养老保障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存在已久,但是这几年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关注,并且也已经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惟独保险代理人始终如一。一个保险代理人如果没有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他是没有多少保障的,一旦出问题麻烦不少。同时,一个缺乏保障的人当他在向别人推销保险、灌输保险理念时,其本身也一定缺乏信心、底气不足。
这始终是困扰代理人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谁应该为他们提供保障呢?
尽管有的保险公司也对于不同级别的代理人提供了一定的商业保险,但几乎没有一名保险代理人能享受作为社会文明象征的社会保障。以前一直被社会保障除外的自由职业者、个体业主以及农民等,现在都已经被纳入到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难道保险代理人不是国家公民吗?
据2006年1月《北京现代商报》报道:
1月14日,规模空前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保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保险界的高官和高管们在这次大会上一起热论保险未来的发展,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也在这次会上亮相。本报特别邀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对未来5年保险发展的四大关键词进行了点评。
“目前,中国有147万保险营销员,但这样一个与投保人直接接触的庞大队伍居然没有任何保障和福利,更没有话语权,其地位还不如农民工。”谈及未来5年保险发展最关键的问题,郝演苏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营销员制度是当务之急。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郝演苏教授认为,改革营销员制度就是改善当前保险行业中的生产关系。
目前,营销员都不算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没有底薪或者底薪很少,更谈不上“三险一金”的保障,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推销保单。国内各保险公司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采取“重业绩,轻管理”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残酷争夺市场。不少保险营销人员为追求短期利益,屡屡误导、欺骗消费者,竭泽而渔。
相对于政治权利的缺失,也许收入没有保障还在其次。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营销员都有一定政治地位。台湾的营销员有自己的工会,可以向监管层主张权利;香港也有营销员进入立法会。目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已有农民的参与,而保险营销员无论在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全国保险会议中都是缺位的。中国保险协会中虽然也有保险中介的代表,但中介是以法人代表的身份出现的,而非代表营销员。从这点上来看,营销员的地位还不如农民工。
郝演苏教授指出,改革营销员制度,必须允许一部分优秀的营销员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跟保险公司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和福利;同时,允许保留低端营销员的存在,这样可以对在岗营销员形成一种压力。
在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里,属于销售的顶尖人物一定是少数,同样属于被时刻要淘汰的也是少数,更多的人处于中间,更多的人构成了保险公司业务的中间力量。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那些销售高手可以获得的关心更多一些,而更多的代理人是很难进入到公司领导的视线里,因而也难以得到更多的关心。
因为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保险公司更多的注意力也只能放在业务发展方面,对保险代理人的关心一定有所疏忽。
当然我无意说保险公司对代理人一点都关心。有人一定会说,我们所有的竞赛都是为代理人而制定的,能说不关心吗?也有人会说,我们公司的管理者也会出席一些代理人的婚礼,也会祝贺一些代理人的生日,甚至也会与代理人一起安排工作餐,能说不关心吗?我只是想说更多保险代理人被关心还不能保证,保险代理人更缺乏心灵上的慰藉,代理人还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没有归属感。他们需要的是被尊重,有一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