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锁了几千年的大门,一批志士仁人开始放眼世界,寻找富国强兵之策,他们在接触西学的过程中感悟到保险在社会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于是将西方保险思想引入中国。第一个将西方保险思想介绍进来的是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对保险有较详尽的描述。其后,产生了一批保险倡导者,如:洪仁秆、王韬、郑观应、张謇等。
《海国图志》首次向全国人介绍了西方的保险,书中将Insurance(保险)译成“担保”,InsuranceCompany(保险公司)译成“担保会”,Marine Insurance(水险)译成“船担保”,Life Insurance(寿险)译成“命担保”,Fire Insurance(火险)译成“宅担保”。《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保险公司的三大类型:“一日船担保。舟航大洋难保沉覆。假如船价二万元载货五万元出海。每月纳会银为会中公费。如或船货有失,视其损失之分类,如仅桅折货失,会中如数补偿;如或全船沉溺,则会中即偿其半,但必实报实验。众力恤灾,从无推却。英吉利都二十一会,基本银或五六万,或三四万元不等,同休戚,共厉害,岁终会计,有利均分,有害分受,要之利多害少,二日宅担保,城市稠密,回禄堪虞。假如本屋银价二千,每年纳会中银二十元,不幸被灾,则会亦代偿其半。三日命担保。假如嗣成立。无需周恤则已;如贫不能自存,则会中赡其家每年一千元。”
王韬(1828-1897),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朝最早的改良派思想家之一。王韬在西方资本注意的发展得力于调剂。他主张轮船招商局与保险应相辅相成。为了保障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他呼吁在通商口岸以及世界其他各港口,凡我轮船所至之处,设立中国的保险公司或海外代理处。他积极倡导自办保险公司,因为若依赖洋人办保险,中国只有“寄人篱下,权自彼操”,中国保险公司应在二三年间成立,“以中国之人保中国之货,不必假手于外洋,而其利乃尽归于我。”应依靠华侨在国外设立的保险机构,“保险之利开,为商贾之航海者,无所大损,而华人之利仍流于华人中,而不至于让西人独据利弊。”王韬的保险思想,对我国自办保险尤其是保险招商局的创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邓关应(1841-1920),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等。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先后在英商宝顺、太古等洋行做买办20年。脱离洋行后,以商股代表身份参加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等企业
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五卷本,1895年冬刊行增订十四卷本,书中介绍了西方保险史,论述了保险的三大险种:“保险有三等(种):一水险,二火险,三人险。水险保船载货,火险保房屋、货栈,人险包性命、疾病。”指出保险的实质“不过艺人之身之福派及众人”。积极主张自办保险,并亲自参与了1893年进行的招商局船只的换旗与保险一事,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订的出售与收回合同中,特列入保险条款。
清末状元、大实业家张謇(1853-1926)1895年创办纱厂。1897年撰述《厂约》,主张仿效西方,从企业盈余中提取保险公积,以防不测。民国后,他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主张象西方各国一样,制定农工商法案。他还提出倡办保险的具体政策:“各国对于承办保险事业等,每令预交具款”,“(中国)尚未有此,似可酌量仿行”。
中国现代保险业的兴起
保险思想的传播
民族保险业发端
火险和寿险的出现
民族保险业的涌起
民族寿险业兴起的标志
金融资本投入保险业
史带与美亚保险
民族保险市场的扩展
保险印花税与保险印纸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