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以“自强”为名,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又以“求富”为名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时期一系列工业的兴办,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同时也为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市场。
1865年5月,中国第一家华商企业——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但其规模教小,并未开展船舶保险业务,只经营船货保险。真正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里程碑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的保险招商局及其后的仁济和保险公司。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以招商局入股为目的,轮船招商局采取了西方股份制公司制度。开办后,先后向英国购买伊顿轮、代勃来开轮、其泼利克轮等船只。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即刻招致了洋商的排挤。伊顿轮在向上海某洋商保险公司投保时,遭到拒绝,随后转向怡和保安两洋行投保,各保一万五千两,但保险期间只有15天,保费昂贵。洋商保险公司的“冷遇”,使招商局意识到“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的重要性。1875年。李鸿章委托唐延枢、徐润筹办中国首家船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事宜。同年11月1日,《申报》刊登《保险招商局公启》。从4月起,《申报》连续半个月刊登《保险招商局公启》。12月28日,保险招商局正式成立,华商投资踊跃,由于“投资逾额”,将原定股额15万两扩大到20万两,承保能力也有提高。
保险招商局毕竟财力有限,只能承保船值一万两和货值三万两的货船,而当时每艘船的价值大约为10余万两,所以逾额部分还须向外商保险公司投。但外商保险公司只限保六成,剩余部分仍需要由保险招商局自己承担,所以风险责任依然很大。为此,1876年7月,唐延枢、徐润等人开始筹资设立仁和保险公司,《申报》曾刊登招股公启,总结了保险招商局的工作,并阐明了设立“仁和”的缘由:“盖保险招商局之设,自乙亥腊月开办,原议集资15万两,嗣以入股者多,复增5万两,共成20万两。业经司有成规,办理颇称起色。凡所保本局及各洋商船货,子母相衡,原有限制,每因投保逾额,至代转保于洋商,傍落利权,能无介意。某等思维再三,允宜循照成章,广集厚资,别分一帜。因与茶商及各帮公议,另立仁和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1876年7月正式成立,资本20万两,保险业务及帐目均由招商局招商局经理。后来,由于投股者众多,股金又增至25万两。公司试办一年后,获利丰富,利润率达30-40%。第二年又添招股本25万两,股本总额共计5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