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期,有着“中原粮仓”之称的产粮大省河南,正迎来小麦大面积成熟。然而,近期因遭遇1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导致多地区小麦抢收工作受到影响。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近期阴雨天气过程导致一些地方的麦田积水,小麦出现点片倒伏、发霉,全省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麦穗发芽现象。
面对麦田大范围受灾的情况,河南省种粮农户们无疑心急如焚,一方面担忧小麦抢收不及时,另一方面担心今年的种粮收入得不到保障。
河南省小麦产量事关我国粮食安全,面对自然灾害的侵袭,作为重要的保障工具,农业保险将怎样为种粮户“排忧解难”?
河南省遭遇的这场10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始于5月25日出现的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
“雨已经下了5、6天,正常情况下此时是收割小麦的时候,但因为连日降雨,受灾小麦出现成片麦穗发黑的情况。”有位河南驻马店的种粮大户表示。
的确,从河南省情况看,这次降雨过程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历时6天,与豫南地区的小麦成熟期高度重合;二是影响范围广。降雨覆盖河南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特别是对驻马店、南阳等地影响更大;三是过程雨量大。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河南全省平均降雨量达到35毫米,有11个省辖市降雨量超过30毫米,其中周口55毫米、商丘81.3毫米、驻马店48.8毫米。
成熟小麦遭遇连续降雨、泡水发芽,必然会对小麦品质等造成影响,特别是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南的小麦产量不仅直接关乎当地农民的“钱袋子”,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河南将要收获的小麦有8500万亩,年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为了助力农户尽快抢收小麦,降低灾害损失,针对5月下旬北方麦区出现的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农业农村部紧急发布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的抢收和烘干晾晒工作。
在此背景下,目前河南省已全力开展小麦抢收调度工作。5月28日,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主持召开了全省“三夏”生产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近日降雨和麦收期间气象变化对麦收的相关影响,调度和部署“三夏”生产工作。
5月29日,据相关媒体报道,河南已出台应急抢收、烘干晾晒等七条重点措施。主要包括抢排田间积水、加强农机调度、抓紧烘干晾晒、强化服务保障、做好困难帮扶、加强调度指导和做好小麦收储。
5月30日,经河南省政府专题的研究决定,省财政将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以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和农民收益。
事实上,根据气象预告,早自5月23日开始,河南省相关部门已组织豫南小麦成熟地区抓紧抢收,雨前共抢收了178万亩,成熟小麦基本抢收完毕;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累计收获小麦499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约5.8%,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将基本结束。
从气象预报来看,5月30日白天,河南省东南部降水结束以后,预计未来5天,全省大部以多云或晴天为主,仅西部地区有弱降水。
除河南省之外,安徽省、陕西省等地也积极保障小麦适时抢收,通过调度收割机、做好交通疏导等工作,确保农机设备畅通无阻。
不可回避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即便是有相关的应急举措快速实施,也无法完全消除种粮户的既有损失。
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就坦言,天气预报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但程度较为有限,再如何做准备,也难以完全消除天气造成的不良影响,只能尽可能压低负面影响。此外,小麦的收成有时间限制,提前收割对小麦的品质并不利。
这样的情况下,种粮户的麦地受灾后,他们的保障该由谁来“守护”?无疑,作为护航“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政策性农险将起到关键的经济补偿作用。根据《河南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由中央承担45%、省级承担25%、市县承担10%,而农户仅需自缴20%。
2023年2月,河南省全力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将小麦保险的保障水平由447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农户自愿参保。截至2023年2月,全省小麦承保面积已接近5704万亩,其中:小麦保险61.2万亩、小麦制种保险4.5万亩、小麦完全成本保险5637万亩,为近55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高达567亿元的风险保障。
为尽可能地减少小麦种植农户的经济损失,5月30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下发《关于配合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小麦的保险理赔工作。
紧接着,河南省财政厅也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和农险的承保机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及时高效地做好小麦保险理赔,以确保受灾农户生产生活稳定。
对此,河南银保监局迅速展开做好夏粮理赔工作的部署,召集主要农险承办机构,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急事先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提高夏粮理赔服务的质效。具体要求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灾情摸排,提高理赔效率;优化保险服务,强化减灾防灾。
目前,多家险企第一时间响应政策,从理赔服务举措来看,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中原农险等皆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
如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机构“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助力夏粮抢收和小麦理赔工作。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则紧急启动农险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农险大灾工作组,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专项会议,指导全省分支机构有序开展查勘、定损及理赔工作。
作为河南省首家保险法人机构,也是专业性农险公司,中原农险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侯盛楠对媒体表示,截至5月30日晚,为保障“三夏”生产,该公司派出了130个业务指导组协助工作,农险主要人员力量全部下沉至一线。
此外,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也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的应急工作组,在全省派出30余个工作队,会同农技专家赶往麦田一线查勘损失,并建立了日调度、日报送的机制,每日跟踪经营区域乡镇天气状况与收割进度。
成立理赔工作“专班”的同时,多家险企还第一时间开启绿色理赔通道服务,其中,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开通了7×24小时保险理赔通道;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建立报案快速受理平台,服务专线全天候优先受理夏粮保险报案;中原农险本着应赔尽赔、快赔早赔的原则,在夏收作物报案后24小时内进行查勘,一经查勘定损,对绝收全损夏收作物3日内赔付到位;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也已开通农险理赔绿色通道,集中公司人员、车辆等资源,加快小麦定损的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针对河南省小麦理赔的服务内容中,不少险企还运用了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辅助查勘、摸排工作,起到了提升理赔服务效率的作用。
例如,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已调派20架无人机、80余台理赔查勘车,累计动员超3000人次,通过“线下实地查勘+线上卫星遥感”的方式全量摸排全省的受灾情况。据统计,平安产险已摸排了200万亩小麦种植地,并接到农户报案1700笔,累计回访客户12万户次。
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则投入查勘人员1540人,查勘车辆786台,无人机7架,聘请农业专家111人。与此同时,联系合作卫星遥感科技公司6家,可根据需要随时投入辅助相关查勘工作,且后续人员物资力量将陆续跟进。
此外,中原农险也启动了河南省遥感灾害解译,全面出动无人机飞行队,在移动工具同步解译结果,继而辅助损失评估。据悉,截至5月30日24时,该公司已完成案件查勘18674件,报案查勘率90%。
由此不难看出,在出现大范围集中自然灾害时,险企正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保险的理赔水平。
事实上,2022年2月,原银保监会下发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中也提及,在发生种植业、森林灾害时,对于情况复杂、难度较高的理赔工作,保险机构可以委托农业、林业等领域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开展查勘定损。保险机构也可采用无人机、遥感等远程科技手段开展查勘定损工作。
此前,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平安产险共同编制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也指出,科技将是农险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以及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农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以想见,随着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进入市场,将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农险领域。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