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赴港投保“解冻”,狂飙27倍!互联互通加持,双向奔赴加速?

  • 2023年06月05日
  • 14:31
  • 来源:
  • 作者: 智慧君

自2023年2月6日起,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内地客赴港投保热情也一起被点燃。

5月31日,据香港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到1472亿港元,相较2022年同期下跌7%。

尽管毛保费总额下滑,但香港保险市场长期业务中,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增速十分亮眼,同比上升高达2686.4%至96亿港元,几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足以看出,全面通关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热度。

那么,站在消费者层面看,冰封三年后,内地居民去香港旅游的同时,要不要也带上一份港产保单回家,且该格外注意哪些事项?站在行业层面,全面通关叠加互联互通政策之下,两地保险市场又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from clipboard

先来看香港保险业首季的整体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同比下降7%至1472亿港元。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1266亿港元,同比下跌8.9%;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为207亿港元,同比上升6.9%。

显然,香港保险业一季度毛保费总额同比下滑,主要是受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下降影响。根据香港保监局披露,长期有效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业务以及退休计划业务。这三项业务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分别为1097亿港元、65亿港元和83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下跌3.2%、18%和47.6%。

可见,在长期有效业务方面,退休计划业务下滑相对较大。对此,香港保监局解释称,有关情况主要是受到2022年同期退休计划业务的个别交易和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部分产品的保费支付模式所影响。

尽管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总保费收入有所下滑,但忧中亦有喜,即新单业务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一季度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单保费为470亿港元,同比增长10.7%。这背后,主要由新单保费为435亿港元的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以及新单保费为34亿港元的投资相连业务所组成。期间,保险公司共发出约16600份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涉及保费10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的2.2%。

香港保险业新单业务增速可观的背后,离不开内地访客的投保贡献。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恢复至96亿港元,同比飙涨2686.4%,相当于个人业务总额的20.5%。

为了让外界更方便理解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增速的水平,香港保监局还特别列举了2019年同期数据,即2019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为128亿元,同比增长26.4%。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几乎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from clipboard

对于内地访客新单业务保费飙涨的原因,香港保监局称,这要源于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之上一年同期基数较低。

的确,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人员往来后,香港内地游客增长迅速。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披露,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入境内地访客数量达到62.55万人,已恢复到2019年“五一”假期入境人数的六成。另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披露,2023年一季度共有441万旅客到访。仅3月就有245万人,其中,内地游客约有197万人,按月增长77.3%。

当然,参照过往,香港保险产品本身于内地消费者而言也有诸多吸引力。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对『A智慧保』分析称,作为国际成熟的保险市场,香港保险产品具有保费相对较低、产品收益相对较高、差别定价、理赔范围较广等优势。据悉,目前部分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整体预期收益率可达6%以上,有的甚至超过7%。

另外,瑞银在通关前访问了1000名内地居民,其中有47%的受访者表示有意购买境外保险,约三分之二考虑在通关一年内投保。这也折射出内地消费者对境外保险的需求较高。

今年一季度,内地居民投保热情升温的背后,还离不开香港各大险企在优惠活动上的battle。

如某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产品,就推出了多元货币计划并进行限时优惠,活动宣传称,以3年供款年期缴付保费,可享受高达11%的保费回赠;以5年供款年期缴付保费,可享受高达23%的保费回赠及每年4%的保证特惠利率。此外,香港宏利保险的某保障计划显示,提前缴付高达2年保费将享有每年6%的保证利息;成功投保首2年合计可享高达28%的保费折扣优惠。

这样的优惠活动与其特殊的市场背景息息相关。美国加息效果影响下,香港金融市场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高息环境,银行存款利率也有所提升,保险公司为了增加竞争力,只能在优惠条款上加码并且适当调高自己保单的预期收益。一定程度上把短期的高息效果长期锁定了,继而提升了理财、储蓄型保险的吸引力。此外,近期内地储蓄型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的预期,也促使消费者追求更高收益而投保香港保单。

官方数据也显示,内地居民对香港市场寿险产品青睐有加。据香港保监局披露,和过往一样,今年一季度内地客户群组购买的保单中约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笔过支付),而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6%、33%和5%。

不过,对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情升温的现象,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理性选投,赴港投保存在合同签订、外汇、代理等相关潜在风险。典型的如代理风险,可能会面临因所投保的公司代理人经常更换,造成服务体验不佳,或因代理人素质不良、心术不正遭遇骗保等。这就要求内地消费者在购买香港保险产品之前,详尽考量保险代理人资质、素质等。综合来看,赴港投保更适合在香港与大陆频繁往返、留学或旅居的人群购买。

from clipboard

就在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情回温之时,两地保险市场也在加速实现“双向奔赴”。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来源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如早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共提及保险17处。包括: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的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等。

2020年4月,央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共提到保险30次,包括完善保险业务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务;支持港澳保险公司依法取得RQFII和QFII资格;扩大保险业开放,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等。

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发布,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支持南沙在跨境机动车保险、跨境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粤港澳三地保险市场的融合发展。

2023年2月23日,央行会同原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管局、广东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险业务。

2022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在发表《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中也指出将把握“双循环”策略的契机,促进香港保险业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要释放保险的社会价值,为广大市民提供完善的风险管理与管控方案。

除政府及监管政策暖风频吹外,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也在加速落地。例如,广东地区多家险企就开发了大湾区专属产品。相关数据显示,自2020年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以来,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广东保险市场已有18家公司的29款湾区专属重疾险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为11.09万人次提供湾区专属医疗健康保险保障992.54亿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也在快速推进。5月31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2023年广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就提出,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及开业运营。更早之前的2022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表示,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继“澳车北上”后,“港车北上”也开始接受申请。根据《广东省关于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的管理办法》,2023年6月1日9时起开始接受香港机动车车主申请,7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在港方预约通关获准后,就可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而“港车北上”政策下,已有16家香港险企与内地保险机构合作开展“等效先认”。据了解,日前太平香港销售出全港首张“等效先认”跨境车险保单。

其实,不止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产品兴趣浓厚,部分内资保险机构也在对香港保险市场积极布局。典型的如头部互联网保险中介“水滴”,不仅将其在香港拥有的持牌保险经纪公司“华伯特金融服务”更名为“水滴金融服务(香港)”,还在同步招兵买马、吸纳人才, 组建香港本地化团队。

不止水滴,今年4月,据相关媒体报道,泰康香港筹备办公室透露,泰康香港子公司目前处于筹备阶段,并正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营业牌照,后续将在港开展保险业务,聚焦养老领域。

伴随着全面通关、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以及内地保险机构赴港“掘金”等诸多因素助推,不难预见,香港、内地两地的保险市场将有望实现双向加持、互利共赢。

阅读排行榜

  1. 1

    盘点2024④保险营销“高精”之路:数量企稳,专业规划师势在必行!

  2. 2

    玖亓周评|险企偿付能力:既要前瞻监管,又要过程监管

  3. 3

    盘点2024③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4. 4

    大考逼近遇“松绑”!“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险企如何备考?

  5. 5

    分红险的“回归”与“新考”

  6. 6

    监管“清简报送”!保险机构哪些板块得以“解绑释压”?

  7. 7

    新能源出租车被拒保上热搜!如何破解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难题?

  8. 8

    周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大力提振消费和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

  9. 9

    盘点2024②“偿二代”二期大限将至,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

  10. 10

    个人养老金15日全面开闸!银行专项账户买商业养老险免“双录”!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