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国家金监总局开工,首聚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收窄

  • 2023年05月24日
  • 23:34
  • 来源:
  • 作者: 智慧君

刚刚揭牌不久、正式“上岗”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金监总局”),已紧锣密鼓地开展起相关监管工作,这一点从官网、官微的动态披露中即可看出。

5月22日,国家金监总局官微披露,日前,国家金监总局召开了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了保险业整体及重点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并研究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本场工作会议由刚刚转变身份的国家金监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亮主持,这也是国家金监总局挂牌以来对外披露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聚焦于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方面。

偿付能力是对保险公司各类风险的一种综合判断,一直以来,是预警和监测保险业风险的重要抓手。对于保险业监管导向,国家金监总局首度强调,将加强保险公司的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形成偿付能力硬约束。

这也间接传递出,统一监管格局下,国家金监总局未来对保险业的风险把控将更加深入、周全,防范行业风险将会成为重要工作目标。就像国家金监总局局长李云泽在揭牌仪式上所言,要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from clipboard

从国家金监总局披露的数据看,2023年第一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5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5.7%;实际资本为4.7万亿元,最低资本要求为2.47万亿元。

其中,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27.1%、180.9%和277.7%;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6.6%、109.7%和240.9%。风险综合评级方面,53家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05家被评为B类,16家被评为C类,11家被评为D类,该指标总体保持稳定。

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数据情况发现,从纳入的保险公司数量看,2023年第一季度比2022年第四季度多纳入了4家险企,即上一次纳入审议的保险公司数量为181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中,恒安标准养老、新华养老、人保养老和国寿养老,4家专业养老险公司首度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显示,4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较高,但皆未披露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情况。

譬如,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恒安标准养老的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535.78%。对于风险综合评级结果,该公司在报告中指出,恒安标准养老自2022年12月起开展商业养老险业务,将于2023年4月首次报送风险综合评级数据,本报告期内暂无风险综合评级结果。

或许是考量险企数量上的变化等因素所致,从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情况上看,相较2022年第四季度末,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业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中A类公司增加了4家,其他类型险企数量无变化。但需注意的是,“不达标”险企数量仍有27家,其中,C类的有16家,D类的有11家,这些险企或将成为国家金监总局后续重点监管的对象。

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的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较上一季度下降了2.7个和5.7个百分点。不过,国家金监总局表示,“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收窄,保持在合理区间”。

此言不虚,相较2022年第四季度末两大指标环比皆下降超11个百分点的幅度,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确已显著收窄改善。

from clipboard

作为国家金监总局挂牌后对外披露的首次工作会议,在简短的会议内容表述中,其实也透露出国家金监总局接下来对保险业的监管导向。

例如,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就指出,“坚决落实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加强保险公司的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形成偿付能力硬约束,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会议还指出,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加强与完善保险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会议强调将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深化金融改革等重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切实保障保险业数据安全,并持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确保保险业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事实上,无论是强化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还是持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皆是为了更好地防范保险业乃至金融业风险,这样的监管导向早在5月18日国家金监总局的揭牌仪式上,“一把手”李云泽的首次发声中就已显露。

如李云泽指出,“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监管体系、监管规则;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全面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亮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大力推进央地监管协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可见,“防风险”是国家金监总局的长期重点任务,于保险业而言亦不例外,而做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便是抓住了任务的核心。

from clipboard

其实,国家金监总局在强调“防风险”、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同时,从相关数据和表述中,也传递出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譬如,在工作会议中,国家金监总局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的发展好于预期,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第一季度保险资金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24%,呈现出回升向好态势。加之上述监管对“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明显收窄,保持在合理区间”的总结,展现出保险业当前资产、负债两端整体向好,偿付能力风险整体可控的稳定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在经历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叠加保险业处于深度转型期阵痛,行业主体尤其是寿险公司经历了发展艰难期,无论是新业务还是经营利润整体低迷。

好在伴随国家经济的企稳复苏,资本市场的回暖以及行业转型初显成效等,保险业发展境况也开始转好。以上市险企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看,五家A股上市险企净利润增幅均达到两位数以上。

这样的转好态势,相信不只是保险公司乐于看到的,也是监管所期待的,毕竟防风险、强监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然,在行业向好发展的同时,微观层面的一些风险及问题仍不容忽视。在此前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中,就指出了保险业面临的六大风险和挑战,即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险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资本不足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例如,公司治理风险方面,股权结构变化、股权质押比例较高、高管人员频繁变更等,都成为影响险企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加强公司治理是险企稳健经营的前提,亦是监管聚焦规范的重点。

资本不足风险则主要体现在中小险企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险企面临的经营压力加大。虽然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很多中小险企在寻求增资,但在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意愿降低时,资本供需的不匹配成为中小险企增资难的痛点。

除此之外,操作风险中的违规情况,保险风险中的赔付支出快速增长、法律风险敞口增加等,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中的利差损、信用市场违约等潜在或逐渐暴露的问题,未来都需要监管长期予以关注。

而国家金监总局的到来,以及强调的“五大监管”行为,于保险业来讲,或将是防范这些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金监总局“三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逐步推进与落定,统一监管格局下,保险业或将迎来更强监管,但亦是推动行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阅读排行榜

  1. 1

    盘点2024⑤16位监管高官、保险高管被查,退休辞任不是“挡箭牌”

  2. 2

    盘点2024④保险营销“高精”之路:数量企稳,专业规划师势在必行!

  3. 3

    玖亓周评|险企偿付能力:既要前瞻监管,又要过程监管

  4. 4

    盘点2024③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5. 5

    大考逼近遇“松绑”!“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险企如何备考?

  6. 6

    分红险的“回归”与“新考”

  7. 7

    监管“清简报送”!保险机构哪些板块得以“解绑释压”?

  8. 8

    新能源出租车被拒保上热搜!如何破解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难题?

  9. 9

    周评|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大力提振消费和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

  10. 10

    盘点2024②“偿二代”二期大限将至,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超千亿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