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具有单笔投资大、周期长、收益稳健等优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许多重大项目、国企改革背后都有险资的身影。近年来,多地竞相“拉票”,争取更多险资入局,灌溉本地经济。
继“险资入粤”、“险资入黔”、“险资入赣”、“险资入豫”、“险资入桂”、“险资入滇”等多地行动推出后,5月以来,浙江、山西等地又有新动作。浙江多部门联合出台“险资入浙”方案,打造险资投资首选地;山西签署了推进“险资入晋”工作备忘录,加入吸引险资的行列。业界认为,保险将持续助力地方稳增长目标,地方激励政策、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等还有完善空间。
保险资金运用大省浙江近期再出招,进一步吸引险资投资。5月初,浙江银保监局与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出台《关于推进“险资入浙”行动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险资入浙”的组织体系、政策扶持体系、资金对接机制等,努力把浙江打造为险资投资的“首选地”。
根据今年3月当地官方媒体的报道,保险资管机构近年投资浙江的活跃度不断上升,险资投放浙江余额已超9000亿元,其中权益类投资占比超过20%,整体规模和增速都位居全国前列,资金结构持续改善,投放层次也不断加深。
5月9日,山西举办“险资入晋”对接会,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山西省金融办、山西银保监局共同签署《推进“险资入晋”工作备忘录》,引导险资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加大投资力度,从长周期参与山西省能源资源、文旅康养等优势领域和高质量转型发展。据山西省委书记蓝佛安介绍,已从年度重点工程项目中筛选出融资需求3亿元以上的项目200多个,合计融资需求近2000亿元。
不止上述两省,险资近年一直是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广东、广西、河南、贵州、云南等多省先后为自己“拉票”,推出专项行动,吸引险资进驻。
具体做法包括建立项目储备机制、联络员机制,财政贴息、完善增信担保配套服务等。例如山西、河南等省份建立了项目库或企业库,引导资金精准对接;浙江支持企业加强与中债增等公司合作,利用外部增信提升信用等级;广西通过财政奖励方式撬动更多险资投资,2021年累计拨付“险资入桂”贴息奖励资金1543万元。此外,各省份还频频举办相关对接会、培训会,加强信息互通。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接收到账”的险资超20万亿级。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在近日举办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介绍,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融资超21万亿元,同时,保险业近五年为实体经济提供保险保障增长超2倍。从地方来看,部分省份险资投资额已在万亿级上下,例如前述险资投放浙江余额已超9000亿元;又如“险资入粤”连续三年增速超20%,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投资广东余额达2.33万亿元。
险资无疑已成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金融力量,一些头部险企还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服务模式。
例如“老大哥”中国人寿,去年6月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股权投资计划,对云南国企云投集团控股的云南国股进行战略增资,支持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标志性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国寿在官微文章中称,将积极推广股权直接投资的“云南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权益性资金。
险资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包括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收益稳健等,且运营方式灵活,可通过债券、债权投资计划或股权投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等进行债权类投资或股权投资。
“保险是现代经济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及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从经济补偿、风险管理、资金融通三方面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于华进一步称。
在实际应用中,险资“多面手”属性已充分彰显。核心的保险保障功能方面,不少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提升地方营商环境。例如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开发了“质押融资保证险+侵权责任保险”的“双保单”业务,保护企业专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中华保险荣成支公司在威海开展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小麦玉米种粮收入托底保险,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土地撂荒现象等。
资金融通方面,许多地方区域重要项目背后都有险资身影,投资方式多以购买债券、股权投资计划等为主。例如在浙江,部分保险机构通过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了浙江能源、杭州地铁、义乌城投等重大项目或企业发展;在四川,基础设施、旅游地产、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吸引的险资已达数千亿级。
今年险资在参与地方区域建设中动作依旧高频,例如安联资管5月4日登记了“佛山地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百年保险资管4月28日登记了“绍兴柯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国寿投资4月24日登记了“京港地铁股权投资计划”等。
保险机构还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建设养老社区。目前全国已有10多家保险公司在28个省建立了60多个项目,其中泰康领跑,已在28个城市建设了33个养老社区。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时,险资也是积极参与者。过去几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增长,多家头部上市险企公开表达过对地方专项债的关注。
险资投资地方还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原银保监会高管曾形容称,保险机构以“真金白银”投资地方项目和专项债等的行为是“开正门”,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有利于配合地方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更早前,财政部和原保监会在2018年时也曾发布指导意见,支持保险机构更加安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延续去年基调,“稳增长”依旧是今年地方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业界普遍认为,险资将在稳增长目标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体量大、周期长、稳定安全收益的项目,都将会是险资的重要投资方向。”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谈及险资输血地方的趋势时说道。
亦有地方金融监管人士认为,险资具有负债期限长、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等优势,可以投资新基建补短板;对于前沿的新兴技术领域,保险资金可以拉长业绩考核周期,与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还可以参与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的长期建设者。此外,在路径方面,股权投资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险资运用还存在短板。以地方为例,安徽银保监局局长周家龙曾撰文称,保险资金运用手段和渠道还不够丰富,促进保险资金入皖惠皖的机制还不完善,适合安徽市场和在皖企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也还不够丰富,原因包括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数量不足,同时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保险机构投资意向的项目不多、激励支持政策不足等。
根据公开信息,这些问题在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即使是保险资金运用大省浙江,也在“险资入浙”方案发布时谈到“保险资管机构在地方没有分支机构”的短板。
对此,周家龙建议建立多方联动、结构多元、类型全面、服务到位的保险资金在地方运用的新格局,加大保险资金投入规模,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具体举措包括打造实力雄厚的政府融资平台,为运用保险资金的大型项目提供更全面更强力的风险担保;完善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在皖投资的激励机制,提升保险资金在各地的投入力度、广度、深度等。
浙江官方提出,推动在浙保险分支机构、企业、项目单位、创投公司、产业基金等参与“险资入浙”,弥补保险资管在地方没有分支机构、信息获取不畅等短板,形成协同发力的生态。同时监管层面将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资金对接机制、政策扶持体系等,提升保险机构归属感。
结语
地方政府青睐险资,希望为我所用,稳经济、保增长,化解债务风险,反过来身处各地的中小险企也需要呵护。目前来看,面对经济下行,业务发展承压,不少地方系险企面临增资难题,如何处理好政企关系、如何促使这些企业激发活力,也是政府层面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