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赋予的使命,仍然在持续推进,而寿险“老大哥”的“赶考”步入了新赛道。
3月24日晚,中国人寿交出了2021年的“答卷”。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收入6183.27亿元,同比增长1%;内含价值达12030.08亿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509.21亿元,同比增长1.3%;总投资收益达2140.57亿元,同比增长7.8%。
这一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寿在寿险行业深度转型期所展现的韧性与实力,也为公司迈入“十四五”新发展征程开了一个好局。而背后不容忽视的助攻力量,就是来自于中国人寿持续升级的科技硬实力。
例如,寿险App注册用户数达1.12亿人、电子化通知发送量达7.8亿次、保全智能审核通过率达99.1%、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服务超7500万次……科技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推动中国人寿发展的重要引擎。
正如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所说:“数字化对于中国人寿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国寿已发生巨大变化,这些与科技的发力有很大关系,科技功不可没。”
在“科技即生产力”的时代,寿险“老大哥”提出了哪些新的战略思考,又将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反哺主业?
科技战略再升级
打造“数字国寿”新名片
“我们与数字时代同行,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以‘众智、敏捷、迭代’为准则,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赋能价值创造,持续构建数字保险生态,助力数字国寿建设。”
这是中国人寿在2021年年报中对于科技板块的发展构想,诉说着国寿数字化的定位与安排。
谈及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保险科技的蓬勃发展与转型升级。
反过来,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传统保险企业实现突破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作为中国寿险市场“老大哥”的中国人寿也不例外。
早在2019年,中国人寿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全面启动 “鼎新工程”,并明确提出了“科技驱动”这一理念。当年,中国人寿专门针对科技发展,提出全面启动“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表示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保险全价值链赋能。
可以说,上至公司战略层面、下至基层业务条线,科技基因已注入中国人寿发展的脉络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寿对科技战略的理解也愈加深入,正逐渐从单纯的技术追随者,变为保险科技赛道的引领者。
苏恒轩在3月25日的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人寿已确定了打造“六个国寿”的战略规划。从内容看,“数字国寿”作为其中之一,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性支撑,建设“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国寿,加快实现科技强司。
这也预示着中国人寿在科技层面的战略再度升级,未来“数字国寿”将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关键指标全面达成
科技赋能主业显成效
“科技已成为支撑整个公司运营的基础。”在此次业绩发布会上,苏恒轩如是总结科技能力提升给中国人寿发展带来的助益。
其实,对于以风险保障为核心功能的保险业而言,科技只有应用于保险主业,才能体现真正的赋能价值。那么,中国人寿又是如何将科技手段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的呢?
据资料显示,在此前中国人寿发布的“科技国寿三年行动方案”中,包含了30项科技重点行动。之后,这些行动又被分解为74项任务,指向“一转、六化、三协同”的总目标:
“一转”指推进数字化转型。
“六化”指构建数字化的服务、销售、产品、管理、风控和生态体系。
“三协同”则指向“任意一点接入、各业务间无缝连接、一站式综合服务”的综合化经营,建设客户、服务、销售三大协同平台。
随着“科技国寿”的逐步落实,如今成果已凸显。据中国人寿副总裁阮琦介绍,当前科技国寿的23个关键指标已全面达成,且在科技产品交付速度,产品品质、产品所承载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等问题方面有了很好的解决。而且,在这一行动方案的推动下,国寿的科技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包含应用模式上已完全实现平台化转变、科技产品责任制已全面实行等方面。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其数据处理能力已提升至10倍,计算资源弹性扩容时效缩短至分钟级。而且,科技产品日均迭代优化超过了40次。
另外,得益于科技能力的提升,中国人寿的运营模式得到快速升级,不断向线上化、智能化转型,持续为客户提供“简捷、品质、温暖”的高质量运营服务。例如,2021年,个人长险新单服务时效同比提速37.2%,核保、保全、理赔智能审核通过率分别达93.4%、99.1%、73.1%。
对于接下来的科技布局任务,阮琦表示,还会主要围绕客户资产的运营,来提升数字化的能力。
新旧动能转化
坚定科技驱动运营目标
在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科技已成为险企经营不可或缺的 “硬实力”。不过,在科技助力下的业务发展,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回看跌宕起伏的2021年,保险业的艰难有目共睹。尤其是寿险行业,在步入转型深水区后经历了更强烈的阵痛。
从行业整体看,2021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同比下降0.79%,这一增速相较2020年正增长的6.1%下降了近6.9个百分点;人身险领域,2021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为3.12万亿元,同比下降1.42%,增速较2020年下降了8.33个百分点。
对于身处市场下行周期的中国人寿来说,取得的这份规模、价值“双领先”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这不仅彰显了公司稳健发展的韧性,也为后续公司高质量转型注入了内在动力。特别是面对未来重重挑战,中国人寿亦做出迎难而上的姿态与勇气。
如对于2021年新单保费收入同比下降9.3%、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3.3%等压力。苏恒轩坦言,“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发展还将会受到大环境影响,面临很多挑战。虽然当前寿险业在普遍转型升级发展,但转型与升级需要一个过程,新旧动能的转换,也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国人寿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保险本源,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更好地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而对于科技方面的布局,中国人寿则认为,在锚定 “效率领先、科技驱动、价值跃升、体验一流”的运营服务目标下,国寿科技将有更大进步。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