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日,北方大雪漫卷西风,寒气逼人,像极了保险业的处境。
“保险不好卖了”被三季报凿实,而保险代理人数量的锐减更是被拿来与新单及利润下滑反复对照,孰因孰果,如沸如羹。
代理人改革,半渡击水,到了最要劲儿的时候。时移世易,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什么都不做,其次是摇摆不定。
“清虚”与下滑
代理人“清虚”与新单保费下滑,正相关。
上半年,五大险企的代理人减少了80多万,降幅接近两成。到了三季度,国寿减少了40万人,平安减少了30万人,而其他三家或许不便于公布代理人数量。
提质增效,这是代理人“清虚”的初衷,但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新单保费的放缓。几大险企都承认,代理人数量减少对新业务价值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大概是,二八效应固然明显,但长尾效应也是真实存在的,落后产能也是产能。
稳增长还是调结构?黑板上的经济学,在现实世界里,就不是简单地由A及B的逻辑推理了。最早发动寿险转型的平安,在中报的业绩发布会上重点布阵自己的代理人改革,划分钻石队伍、潜力队伍和新人队伍三级,要提高人均产能。三个月之后,新单价值和股票价值双双下滑,颇令人意外。
而且,代理人“清虚”不仅带来了新单保费的下降,同时也将此前所掩盖的矛盾暴露出来,负面出圈,更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代理人队伍“清虚”带来的阵痛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底薪、绝大多数自担社保的代理人或许很难体面地提供高端服务,高收益对应高风险,高收入对应高品质。一个行业给出的薪酬和待遇,是该行业人员跳槽的机会成本,如果它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替代水平,这个行业就不要奢望通过加强管理来提升服务品质。
面对“新世代”
“清虚”是因为增员难以为继。人口红利渐行渐远,自保件、互保件和亲戚朋友的保单透支得也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代理人数量大幅下降,也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压减所致,也有自下而上的无奈放弃。以前不做保险代理人,就要回到工厂流水线,现在则有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甚至是短视频和直播可供选择。新兴行业之间互相抢人,导致保险行业吸引力下降。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对未来可能的收益和对现在确定的损失,人们总是厌恶后者,这一人性为经济学家体察,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代理人在变,代理人的服务对象亦在变。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新世代”的崛起,影响方方面面。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浸淫互联网之中,万事不求人,遇事不决百度,买基金都能饭圈化。保险代理人,再套用以前的粗放模式,根本进不了“新世代”的圈子,遑论占领人家的心智。
把保险当理财卖,是一段时间以来相当普遍的做法。但随着监管收紧,保险姓保,这条路越走越窄。好卖的分红险和短期健康险用不着代理人,“新世代”在互联网上就能“一键搞定”。复杂的寿险和长期健康险,是真正需要代理人去提供专业、定制服务的,但反而是很多代理人所不擅长的。保险在金融市场的最大优势,不是收益率,而是保障功能,是家庭理财计划中的防御性产品,是用确定性来对冲各种不确定性。
供需畅通,服务作媒,这大概是一种愿景,而现实总被埋怨,多少年来业内念兹在兹的供需错配。同质化的产品和套路化的话术,有时总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保险既没有立住“高大上”的人设,也拖累整个行业不停往下内卷。
“穷”则思变
面对行业低迷,有人选择后退一步,再度加码银保渠道;有人选择更进一步,提速独立代理人探路。新华保险近期就在尝试开展独立代理人制度,其实对业内而言,独代并非新鲜事。
这里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独代”不是灵丹妙药,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救市不分“贵贱”,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所谓独立代理人,是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与北美“一带多”不同的是,我们这里还是专属代理,强调的重点是不发展营销团队。
独立代理人的核心就是消除原有的金字塔式的代理人层级和链条,扁平化后形成新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区别以前拉人头赚佣金、赚管理费的模式。
对现有的金字塔层级的代理人队伍,大家还愿意在这个惯性中去找找增量,盘活存量。东西没坏掉就不要去修,人性如此。而居于层级高位的头部及腰部代理人精英,不会愿意看到独立代理人动自己的奶酪,即管理佣金。在现有的这种内生性扩张的金字塔层级里,这些代理人精英活得很好。任何改革的核心,都是利益如何重新分配,分配不好,就会被抵制或消解。
因此,独代能走多远,只有市场能够给出答案。穷则思变固然没错,但穷惯了也会选择躺平。
刀刃向“内”
寿险转型,是必须要做的艰难但正确的事情。险企对于高端客户和高端市场的追求,必须要有高端人才。无论是将自家代理人队伍提质增效高端化,还是将精英化的独立代理人推向前台,都意味着代理人是保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惊险一跳”。
代理人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规模为中心,这才是寿险转型的题中之义。这赚不来快钱,也没有躺赚之说,就是细水长流,拼长期,拼运营。
代理人改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改革就有两难:动静太大就会导致现有结构崩塌,而新的自我成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动静不大就会导致现有结构的交易成本不断上升,直至市场不能承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保险越来越牵头并融入养老、医疗等大健康赛道,如何在这方面解决老龄化社会下的刚需,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和精益化的全周期管理,才能算是趟过了深水区。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