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三大经济圈养老金指数PK:珠三角年金参与度最低,长三角商保潜力待挖掘!

  • 2021年06月12日
  • 19:20
  • 来源:
  • 作者: 智慧君

养老问题常说常新。

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保障显得更为迫切。


日前披露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2.64亿,占比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1.9亿,占比13.5%,十年间提高了4.63个百分点。按照测算,我国2022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


那么,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居民的养老保障现状究竟如何?



6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和长江养老联合发布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报告显示,重点选取的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三个经济区域的多层次养老保障差异较大,其中珠三角的企业年金保障相对最少,而长三角的商业人身险保障在GDP占比最小,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之所以选择上述三个经济区域,是因为其在经济上最有活力、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且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外部约束最少。研究发现,在第一支柱方面,京津冀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近实现全覆盖目标,珠三角地区养老金待遇水平最高,京津冀地区待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近,珠三角地区养老缴费负担最轻。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京津冀接近全覆盖


珠三角差距最大




覆盖水平是养老金制度首先面对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覆盖率,也就谈不上实现保障老年群体晚年经济水平的目标。而广覆盖是基本养老保险所追求的目标。




在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率指标中,全国指数为74.17,三大区域指数呈高度分化态势。




具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指数得分已经达到了92.77,这意味着京津冀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水平距离实现全覆盖目标相去不远;长三角区域城镇就 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率指数得分为 70.17,珠三角地区则为 66.21。


进一步采用指标原值(即没有使用标准化工具之前的计算结果)来描绘三大区域内部各省情况,发现各区域内分化态势明显。比如:


○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地区的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率超过了90%,河北比京津两地低了2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

○ 在长三角地区,安徽城镇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拉低了整个区域的指数分值,但上海、江苏与浙江三地基本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 在珠三角地区,广东参保率为 6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 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


京津冀参与率最高


珠三角最低




30年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构建之初即提出了实现多层次养老的目标,而在此后多年,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缓慢,具体从企业年金的参与度上可见一斑。




企业年金职工参与率用于反映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比率。数据显示,在三大区域中,只有京津冀得分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也只有两个百分点的差距;而长三角整体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值为15.63;至于珠三角地区,企业年 金职工参保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得分只有个位数。


无论是全国还是三大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企业年金参与率指数得分均较低,企业年金制度总体发展有限。




事实上,在三大区域内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企业年金参与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上海的原始参保率已达到13.15%,这意味着上海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和上海同时要求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对而言,其他两大区域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有限,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只是刚刚起步。从三大经济区域的城市企业年金的原始参保率发展来看,北京为6.11%,天津为4.99%,河北为4.13%,江苏为2.54%,浙江为2.6%,安徽为6.64%,广东为1.7%。




如果从三大区域企业年金积累额占GDP比率来看,距离实现提供补充 养老保险待遇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目前,全国平均水平为18.15,京津冀地区得分为22.76,长三角分值为15.41,而珠三角地区得分只有个位数。从单个城市具体来看,各区域内部差异更大。北京积累金额占GDP比率为1.88%,天津为0.85%,河北只有0.51%;上海为2.2%,安徽为0.91%,浙江为0.61%,江苏只有0.48%;广东只有 0.41%,在三大区域中属于最低。




第三支柱:商业保险


长三角深度仍不足


重点城市潜力巨大




面对严峻的养老问题,广覆盖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实现高保障,而企业年金发展速度相对迟缓,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险被寄予了厚望。




在保险行业,反映保障充足度和市场成熟度的两大核心指标即为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人身保险密度指数分值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缴费负担水平较低。其中,长三角区域得分最高,为86.71分;京津冀区域紧随其后,得分为76.82;珠三角得分为65.12,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值64.54。




不过,三大区域人身保险密度指标在区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化情况。北京的人身保险密度为7525.53元/人,而同为京津冀区域的河北只有1865.12元/人。长三角区域分化同样严重, 上海为4921.75元/人,而安徽只有1407.48 元/人,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得多;广东为 2639.53元/人,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13.92元/人)。可见,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建设仍任重道远。




反映三大区域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所处地位的保险深度表现如何呢?


报告显示,表现最好的京津冀地区人身保险深度指数得分也只有51.77;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虽然缴费较高,但与其GDP水平相比,二者的人身保险深度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39.1),得分只有33.81和35.3。





具体到三大区域内部各省市,人身保险深度最低的安徽和浙江分别为2.41与2.43,最高的北京为4.58,居于中间的还有天津为3.3,河北为4.03,上海为3.13,江苏和广东为2.82。全国平均值则为3.13,可见三大区域省市的第三支柱仍存在着明显发展空间。




为此,报告建议加快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把个人养老储备能力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制度性的养老储备;充分考虑养老储备能力与家庭收入能力以及赡养老人、抚养子女负担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一老一小”保障水平,提升家庭整体的养老储备能力。




与此同时,参与《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主题为“发展第三支柱 服务养老事业”热点会议的专家学者均表示加快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




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一级巡视员 刘宏健:


商业保险是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从机构角度和产品角度来看,无论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风险管理专业优势还是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帮助消费者合理开展养老规划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保险机构也普遍具备丰富的长期资金管理经验和资产负债匹配的管理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 刘峰: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明确顶层设计,出台第三支柱系列配套政策。明确第三支柱的发展定位,第三支柱应当与第二支柱协同发展,研究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在覆盖人群、优惠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紧密衔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升整体保障水平。提高个人参加第三支柱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在条件成熟时,研究给予养老金融业务参与主体一定优惠政策。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 朱进元:


保险行业认为这是独属的领域,从一些发达市场来看,并不是保险业独有的领域,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需要这样的供给,但是并不一定是完全由保险业来满足。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对于金融各业来说都具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各个行业也应该基于自己的专业分工做好自己的定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是协作共进,共赢发展。



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 苏罡:


未来,保险业可通过以“账户+产品”为载体,以“资金+资产”为抓手,以“生态+服务”为平台,不断夯实第三支柱发展根基,深挖保险和养老金协同投资价值,打造保险业专属的综合服务方案,持续为推动新时代新格局下我国养老保障事业长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 甘为民:


就第三支柱而言,无论第三支柱政策界定是什么,都应该将税收优惠和非税收优惠的合格产品纳入总体规划。应该把正规就业人群和新业态从业人员或者灵活就业人员同等重视。尤其是我们的新业态或者灵活就业人群现在已经两亿,规模确实不小了,第一支柱没有建立,第二支柱也没有,如果没有第三支柱他们的未来养老怎么办?



太平养老党委书记、总经理 彭毅:


建议养老金第三支柱以账户制为基础,形成个人自愿参加,投资专业化运作,可携带性强的养老金机制。以税收优惠政策为支点,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重点关注对新业态、新产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和激励,适应当前社会就业的新形式。提高税收激励的吸引力,形成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不断做大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规模,提升养老金的替代率。



人保寿险党委委员、副总裁 王文:


为适应长寿时代消费和健康养老需求变化,居民资产结构将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从短期金融资产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商业养老金等长期养老金融资产转移。居民金融资产的长期化、多元化将会成为大趋势。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将这100万亿元的短期储蓄类金融资产转化成为长期稳定、相对安全又有一定收益的养老资金。

阅读排行榜

  1. 1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2. 2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3. 3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4. 4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5. 5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6. 6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7. 7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8. 8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9. 9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10. 10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