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禾
编辑:顾柠
来源:险企高参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网站发布批复信息,同意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中韩人寿)名称变更为“东方嘉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25年国内首家正式更名的保险公司,而上一家保险公司更名事件发生在2024年1月,由于股权变更,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更名为安盟财产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人寿成功由中外合资转型为中资保险公司。此番更名举动,意在加强与控股股东的品牌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此外,中韩人寿的业绩表现与人事变动情况也值得关注……
中韩人寿的更名,与其股权变动有着莫大关系。
作为国内首家设在浙江板块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韩人寿成立于2012年11月,由浙江国贸集团与韩华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下称:韩华生命保险)共同设立,双方各自持股50%,初期注册资本为5亿元。
2017年4月,浙江国贸集团将其所持全部股份转让给浙江东方的交易获原保监会的批准。浙江东方系浙江国贸集团旗下子公司,两者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浙江省国资委。2022年7月,中韩人寿成功增资并引入5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从合资到中资的华丽转身,注册资本增加至30.012亿元。
如今,中韩人寿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其中,浙江东方以33.33%的持股比例稳坐控股股东之位,韩华生命保险和长兴控股分别以24.99%和20.2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三大股东。此外还有5家国资背景持股比例近5%的股东,分别为温州国资(5.52%)、温州电力(5.49%)、温州市交通(5.49%)、国泰证裕(4.95%)。
然而,尽管背靠雄厚的国资集团以及外资巨头,中韩人寿的经营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险企高参》梳理该司披露的历年偿付能力报告发现,自2012年末成立起中韩人寿已度过了12个经营完整年度,尽管保费收入保持稳健增长,但净利润却长期深陷亏损泥潭。仅在2020年,中韩人寿实现了微薄的盈利,其余年份均告亏损。尤其是近三年,亏损额更是显著扩大,2021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过7.42亿元。
对于2023年的亏损加剧,中韩人寿解释称,受资本市场颓势延续并大幅下跌,公司投资收益率受此影响低于预期;同时,750天异动平均国债利率持续下跌加大准备金提取额度,亦导致当期亏损增加,公司年度净利润和投资收益率目标未达预期。
然而,就在业界对中韩人寿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之际,公司却展现出了强劲的扭亏势头。据该司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韩人寿总资产规模站上100亿元,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1亿元;净利润0.1亿元。
具体来看,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中韩人寿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编制了偿付能力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尽管一、二季度仍然维持亏损态势,分别亏损1445.39万元、8141.49万元。但第三、四季度却分贝实现了9655.51万元、951.96万元的净利润,使得2024年整体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1020.59万元。成功打破近年来的亏损局面,实现继2020年以来的首次盈利。
净利润转盈的背后,得益于投资端的回暖。2024全年,中韩人寿的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23%、7.94%,较一季度的1.23%、1.58%均有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中韩人寿的偿付能力表现也在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了213.56%和229.74%,较上季度分别增长了40.64个百分点和41.91个百分点。对此该司在报告中解释称,当期盈利导致实际资本提升,季末权益资产占比降低,30年期国债、地方政府债持仓比例提高导致最低资本降低。此外,根据监管最近两次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结果,中韩人寿在2024年二、三季度的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评价结果均为BB级。
另外,今年年初,中韩人寿获批发债补血。1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关于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批复表示,同意中韩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4亿元的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经营业绩的背后,中韩人寿的人事变动也同样值得关注。
2024年12月1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行政审批公告称,核准张希凡中韩人寿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据《险企高参》了解,现年54岁的张希凡系记者出身,曾任广州电视台记者、新闻播音员。
从其履历来看,张自1994年7月开始参加工作,在转战保险业后,在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人寿、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等多家外资、中外合资险企都有历练。
公开资料显示,张希凡曾先后担任美国友邦保险广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暨业务总监、亚太区首席代理人业务官,中英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中德安联人寿高级副总裁,大都会人寿亚太区首席代理人业务官等职务。
在“空降”中韩人寿前,张曾在中宏人寿就职。2018年3月,张希凡出任中宏人寿首席渠道官。在此后的五年时间,张逐步担任该司副总经理、首席业务官等职务,直至2022年二季度,张希凡离开中宏人寿,加盟中韩人寿。
2022年8月,时任中韩人寿总经理的桂文超辞任,张希凡接棒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该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拟聘任张希凡担任公司总经理,并同时向监管部门递交张的任职资格核准申请。
然而,随着张的任职资格迟迟未获批复,按照法律规定,临时负责人的任职期限最多只有6个月,张希凡已于2023年一季度期间卸下临时负责人职务。此后,该司总经理一职便长期空悬。
直到临近2024年年末收官,张希凡的总经理任职资格终于获批,这场为期超两年的中韩人寿换“将”大戏落下帷幕。
实际上,除了总经理落定外,2024年以来中韩人寿的董事长和财务负责人也更换了新面孔。
据该司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原外籍董事长金朝萍已于去年1月辞任,而公司董事何欣被选举为新一任董事长。
现年42岁的何欣是位“80后”年轻干将,2004年参加工作,审计出身,历任普华永道西安分所高级审计员、高级经理等职务。2017年,何加入中韩人寿控股股东——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东方),出任副总裁。直到2022年其被委派出任中韩人寿董事。
目前,中韩人寿官网上并未更新关于何欣的相关信息,其任职资格仍未获得监管核准。
《险企高参》注意到,中韩人寿新任总经理张希凡获批时长超两年,而何欣自2024年1月接棒中韩人寿董事长至今已时隔近11个月却仍未落定,这种情况在业内较为罕见,但也并非没有,例如富德财险董事长万良辉,其获批时间也超出一年半(2022.6.21—2023.12.22)。
再回到中韩人寿的人事变动上,2024年一季度该司财务负责人卢海燕辞任,陈博接棒出任公司临时财务负责人。4月22日,据该司公告称,陈博获批正式出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陈博是中韩人寿现任高管层中最年轻的“85后”干部。履历显示,陈博1988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2012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项目经理,浙江东方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资产财务部副经理等职务。
截至目前,中韩人寿现任领导班子由9名高管构成,呈现出“一正两副一总助”局面。从年龄上看,“70后”占5人,“80后”有4名,高管任命趋向年轻化,“80后”逐步成为该司主力军。
现任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何欣(1982年2月生),总经理张希凡(1970年2月生),副总经理柳东赫(1976年2月生)、刘大勇(1981年6月生),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何银(1980年6月生),总精算师钱建军(1974年7月生),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范宏瑞(1978年6月生),审计负责人任虹(1974 年12 月生),财务负责人陈博(1988年4月生)。
60家非上市人身险保司2024业绩揭晓:财信人寿亏损3.7亿,六家银行系险企入围利润top10!泰康、中邮保险业务收入超千亿
管理层多为"80后",董事长、总经理去年齐换;东方嘉富人寿的“前世今生”…
保险人春节朋友圈“营业”指南|春节特别策划
保险人的春节“职业病”|春节特别策划
重磅!新增保费30%投资A股,千亿资金或将入市;推动中长期险资入市方案出炉,保司接下来怎么干?…
突破3万亿!8大上市险企全年保费出炉!寿险“开门红”两极分化:阳光、人保、国华、平安单月负增长,三家机构两位数增长;财险增长稳定
建行出身万科高管被传“失联48小时”,七家保司的“惊魂48小时”…
保险公司“站”在短剧风口?!
又见险企“双牌照”整合!安达中国清算退场,“小而美”华泰保险或成最后“寄托”?…
“老国寿”刘东履新总经理,“电力系”鼎和财险高层密集变动:副总“两出一进”,单季亏1.73亿;百亿保费目标何时圆?!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