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A智慧保
  4. 正文

“国十条”系列②:“国十条”2.0,驱动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

  • 2024年09月24日
  • 16:25
  • 来源: 新时代保险研究院
  • 作者:

9月1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成为继2006年、2014年后,国家层面再次推出保险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被业界誉为3.0版“国十条”。

无论是2006年6月发布的保险业复业以来的首个“国十条”,还是2014年8月迭代的2.0版“国十条”,每一次都为保险业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值此契机,不妨回顾一下过去18年来,“国十条1.0”到“国十条2.0”出台后对保险业起到了哪些深远影响。承接上一期1.0版“国十条”的回顾解读,本期我们来总结2.0版“国十条”下,保险业发展的得与失。

2.0版剑指“由大做强”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时隔八年后再度出台保险业新“国十条”。对比1.0版“国十条”,2.0版“国十条”跳出了“就保险谈保险”的思维,首度提出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并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工作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

的确,从当时保险业发展背景来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适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从2.0版“国十条”设定的发展目标来看,相比1.0版更加“量化”,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届时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从发展要点来看,与1.0版“国十条”将农业保险放在“第一顺位”不同的是,2.0版“国十条”首先聚焦整体民生保障,提出要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等,并大胆提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等,这无疑为近几年保险公司跨界布局康养奠定了政策基础。

除此之外,文件还将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提出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同时,文件还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包括首度提出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此外,2.0版“国十条”也再度强调农险的重要性,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2.0版“国十条”还有一大看点,那便是为保险业投资端“广开门路”,推动险资投资渠道再松绑,如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

同时,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等。

负债端层面的政策基调也偏向 “宽松”,2.0版“国十条”明确全面深化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开展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支持设立区域性和专业性保险公司,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规范保险公司并购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等。

保费规模高歌猛进

可以看到,2.0版“国十条”落地后,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下,险资运用层面的松绑节奏显著提速。

如2015年4月1日起取消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设立、合并、分立、关闭、清算等事项审批;陆续放开或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增加境外投资范围等。不仅如此,监管机构还建立了大类资产比例监管新体系,将50多项监管比例减少到10余项,大幅减少了传统的比例限制。

负债端方面,人身险费率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其中就包括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将完全放开,由保险公司自主决定。

与此同时,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也在2015年取消,继而推动了人身险代理人队伍井喷式扩张。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保险代理人从500多万人井喷式增长至912万人,达到历史峰值。

另外,保险机构准入也趋于宽松。有相关媒体统计,2013—2016年,原保监会批准新设立的保险公司达51家,当时不少民营资本借此机会涌入保险业。

这一时期下,行业保费规模也再度迎来高速增长,从2014年的2.02万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万亿元。保费增速上,2014、2015和2016年分别高达17.5%、20%和27.5%。其中,2016年保费增速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且总保费规模已超越英国、日本,位列世界第二。

从产品创新层面看,在2.0版“国十条”落地的十年间,商业健康险、商业养老险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如商业健康险市场上,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税优健康险等高性价比或具有税优政策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商业养老险方面,在国家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背景下,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也在持续扩容。

保险服务供给上,各家险企除了在传统的承保、理赔等服务环节优化完善外,还通过布局大健康、大养老产业资源,打造“产品+康养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并逐步形成了轻资产、重资产、轻重结合等布局模式,将保险的服务边界进一步延伸。

从2.0版“国十条”设立的发展目标来看,保险密度方面,2023年,我国保险密度达到3635元/人,实现了2.0版“国十条”的目标。不过,在保险深度上,距离5%的“小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23年全国保险深度为4.07%。

风险暴露倒逼回归本源 

政策层面的解绑宽松,确实给保险业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增速,但风险隐患也在悄悄埋下。诸如前些年,一些资本大鳄一边借助高收益万能险等中短期产品不断吸金,另一边在资本市场上频频举牌、扩张资产版图,这样的经营模式,一度让险资被打上“野蛮人”的形象。

对于部分险企奉行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监管很快予以纠偏。2016年原保监会出台《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对万能险的激进式发展降温。

2017年5月,监管又下发了号称史上最严新规的134号文,即《关于规范人身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叫停了“快速返还+万能账户”类型保险产品。自此,保险业逐渐开始进入严监管模式,强调回归保障本源、坚持“保险姓保”。

2018年于保险业而言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当年4月8日,原银监会与原保监会合并,银保监会正式挂牌运行,揭开了我国保险业监管的新篇章,银保监会成立后,保险业的制度短板也在加速补齐。

典型的举措有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相较于之前的监管规则,偿二代二期工程优化了实际资本计量规则,更加重视核心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加强了对保险业务和资金配置的政策性导向,有助于防范保险行业风险以及维护市场稳健运行。

此外,银保监会还发布实施《银行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试行)》《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能力。

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监管还在加速化解问题机构的存量风险。先是2018年,原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原银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有关部门成立接管工作组,全面接管安邦集团经营管理。2019年7月11日,大家保险集团正式获批成立,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受让相关业务、资产与负债,设立大家财险。2020年2月22日,第二年接管期满,银保监会宣布结束对安邦集团的接管。

安邦的接管刚刚结束,紧接着,2020年7月,天安财险、华夏人寿、易安财险、天安人寿四家“明天系”保险公司又一起被原银保监会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2021年7月,四家保险公司又延长接管期限一年,以确保风险得到妥善处理。2022年7月,四家“明天系”险企接管期满后,其风险处置工作加速推进,时至今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四家明天系险企迎来了各自的“终局”。

不过,整体来看,问题险企的风险化解及处置工作还远未结束,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实施后,多家险企暴露出偿付能力不充足、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问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弊端和风险隐患正逐渐显现,包括一些激进的大股东此前将保险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导致其发展路径走偏的情况也亟待扭转。

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5月10日正式揭牌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即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监管、持续监管。由此,从严监管、“长牙带刺”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保险业监管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长期课题。

阅读排行榜

  1. 1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2. 2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3. 3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4. 4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5. 5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6. 6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7. 7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8. 8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9. 9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10. 10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10. 10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