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保险行业,最能直观体现普惠金融的保险产品,大概莫过于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年复一年,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惠民保都会引发热议。
最新统计,多地惠民保“关门日”在即。例如,上海的沪惠保、深圳的深圳惠民保、成都的惠蓉保、厦门的惠厦保等都将于6月30日停止投保,而武汉的福汉康则将于7月31日停止投保。
可喜的是,截至6月17日,2024年度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突破500万人,截至6月18日,2024年度“沪惠保”参保人数超过450万人。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惠民保关乎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其走势会是怎样的呢?
01 增加参保人直面考验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惠民保险业务平均参保率为18%,显著高于2021年的13%,但对部分产品来说,存在参保人数下降、投保积极性后劲不足的困扰。
就拿“沪惠保”来说,正可谓出道即巅峰。
2021年版“沪惠保”投保人数为739万人,参保率为38%;2022年版累计投保人数653万人,参保率为33%;2023年版投保人数超600万人,但参保率已不足30%。
2024年版“沪惠保”在今年开启参保后,有业内人士根据当时的参保情况预测今年的参保人数会出现反弹,但从最新的数据看,能否在最后“冲关”时段实现超越,尚存悬念。
2023年版“沪惠保”的参保人数,在2023年6月19日突破了450万人,2024年版“沪惠保”在2024年6月18日突破了这个人数,虽然比2023年早了一天,但2024年版的投保日期比去年提前了半个月,然而“关门”日却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
根据惯例,惠民保在“关门”前这个阶段,投保人数会出现一波较大增长,但想达到甚至超越上年的水平,还需努力。
作为惠民保的发源地,深圳的惠民保近年的发展可谓热火朝天。
初代产品“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因其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的产品设计,加之“个人账户划扣+企业团体投保+个人自愿缴费”的模式,获得巨大的成功,参保人数节节攀升——486万人、504万人、625万人、705万人、750万人、780万人、796万人,到2022年,更是达到832万人的高位。
2023年,在平稳运行八年后,“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险”全面升级为“深圳惠民保”。
在参保不限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等普惠特性基础上,“深圳惠民保”为深圳参保人提供更大范围的补充医疗保障,提升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但从39元/人到88元/人的价格上调,让接棒者“深圳惠民保”未能超越“前辈”。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中参保期结束,2023年版“深圳惠民保”总参保人数603万人(个人463万,团体140万),较2022年下跌27.5%。
从今年的投保情况看,2024年版“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在6月17日突破500万人,比去年的数据提前了9天,情况更为乐观。距离6月30日的参保截止日还有数日,因此,2024年版“深圳惠民保”的“回暖”值得期待,但重回巅峰状态仍有很大的难度。
02 查漏补缺提升价值
惠民保刚上线时,民众的新鲜感较高,愿意尝试购买,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后,获得感方面无法得到满足或者达不到预期,就容易出现续保意愿降低、新参保人数减少等问题。
而惠民保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参保人数足够多、资金池规模足够大,才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因此,保持足够的参保率、续保率,尽可能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成为摆在各地惠民保险面前的问题。
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惠民保险的优点再多,也要宣传推广才能让更多人了解。
以北京为例,在保障已经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后,2024年版“北京普惠健康保”延长了一个月的参保时间,同时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代理人朋友圈、点对点推介,电梯楼宇广告,投保平台短信推介等多管齐下,同时加大企业用户团体投保推广力度,最终相比2023年版“北京普惠健康保”,2024年版参保人数增加113万人,录得423万人,参保人数创出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修炼内功必不可少,在产品上也要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来提升价值,才能吸引参保人、留住参保人。
每年的惠民保参保季,也是产品升级季。
理赔门槛高,降低了惠民保的赔付率,但也容易让参保人达不到预期,打消参保积极性。因此,适度降低基础起付线,成为近年惠民保升级的一大方向。
“沪惠保”基础起付线已经由首年的2万元逐步下调到2024年版的1.2万元,对参保人来说,理赔门槛降低,更容易获得理赔。与此同时,2024年版“沪惠保”对老客户给予额外优待,连续三年投保且无理赔的参保人,免赔额最低降至1万元。
2024年度的“深圳惠民保”各项待遇的免赔额也出现全面下调:医保目录内费用、住院自费合规药品和检验检查费用、罕见病自费药品费用这三项待遇,免赔额从原来的1.6万元降至1.5万元;门诊自费合规药品和“港澳药械通”费用保障这两项待遇,免赔额从原来的4万元降至3.5万元。除此之外,针对连续参加“深圳惠民保”的参保人,上述各项待遇的免赔额再下降1000元,有助于提升参保人连续投保的积极性。
在降门槛的同时,惠民保的保障功能也在提升。
在保障自费药品、耗材、检查检验基础上,2024年版“沪惠保”将治疗费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降低自费医疗费用负担;国内特定高额药品从去年36种扩增至41种,海外特药从去年15种扩增至28种,CAR-T治疗药品从去年2种增至3种,覆盖上海市民高发病种,扩大受益人群;除此之外,还新增了9折购药权益、三甲专科医生图文问诊服务。
2024年版“深圳惠民保”也新增了住院自费合规耗材费用保障、救护车费用保障,并拓宽了Rh阴性生育专项、罕见病高价自费药品保障范围,除此之外,还新增免费洁牙、孤独症辅导课程、青少年健康直播、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用药直播五项健康管理服务。
在理赔方面,惠民保险也在改变观念,从等客户来理赔,变成主动出击。
像“沪惠保”,在上海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对符合“住院自费医疗费用”理赔条件的投保人,主动提示可理赔,还开通了质子重离子医院直赔服务。除此之外,如果参保人授权开通服务后可“免申即享”,出院后符合“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理赔条件的无需申请可自动获赔。
深圳则更领先一步,参保人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刷深圳医保卡就可以直接结算,享受基本医保和“深圳惠民保”待遇。
结 语
6月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保险。在政策导向越来越明晰的前提下,如何破解惠民保险产品定位及同质化、参保和赔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真正体现“普惠”特性,成为越发迫切的问题,也更加考验险企的智慧,只有在投保要求、产品设计、理赔获得感、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做好平衡、做出特色,才能留住参保人,并吸引更多参保人。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