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冰冻灾害肆虐、车险“报行合一”加码、新能源车险亏损难解叠加投资收益率走低……2024年一季度开局,财险公司承受着多重挑战和压力。行业公开数据也显示,一季度财险公司整体保费增速放缓、净利润同比下降。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按可比口径,一季度财产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另据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统计,85家财险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9.28%。其中,53家盈利、32家亏损。
尽管盈利者超六成,但强者恒强、马太效应仍在加剧。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一季度合计净利润占到行业的85.4%。综合成本率上亦呈现分化格局,多达49家险企一季度综合成本率超100%,且多为中小主体。
高质量转型期下,在盈亏平衡点上苦苦挣扎的中小险企该如何扭转局面,把控好业务品质,又该如何探求可持续经营模式,摆脱内卷化的竞争环境,成为不得不直面的课题。
PART 01
财险“老三家”份额超六成
第二梯队竞争白热化
回望2024年一季度,财险市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从保险业务收入上看,财险“老三家”几乎拿走了超六成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财险“老三家”中,今年一季度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仍然一骑绝尘,达到1745.15亿元。紧随其后的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保险业务收入均超600亿元,分别为790.82亿元和627.01亿元。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财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905亿元。也就是说,财险“老三家”合计保费收入占到了行业的64.5%。
『A智慧保』注意到,保费规模TOP10中,财险“老三家”与第二梯队的主体明显拉开差距,比如排名第四位的国寿财险,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302.92亿元,与太保产险差了300亿元左右的规模。
不过,第二梯队财险公司之间的保费差距却非常小,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势头。典型的有排名第六位的大地财险与暂居第七位的阳光财险,两者之间保险业务收入之差仅有不到27亿元。第七位至第十位之间,从高到低依次为阳光财险、太平财险、众安在线、英大财险,这几家的保费规模之差也不超过3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24.42亿元、95.38亿元、70.86亿元和65.39亿元。折射出第二梯队财险公司之间竞争白热化的态势。
再来看保费增速方面,财险“老三家”中,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86%和2.76%,均低于行业5.1%的平均增速,而太保产险增速则达到8.57%,一季度发力较猛。此外,第二梯队险企中,阳光财险、太平财险、众安在线和国任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8.3%、10.13%、18.1%和25.47%。
至于上述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分化的原因,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背后或反映出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经营策略、业务选择有所差异。比如人保财险一季度保费增速低于行业,主要源于公司主动压降盈利性较差或不符合保险原理的业务(如雇主责任险、商业性农险、医疗责任险等)。另外,今年一季度车险业务费用竞争依然显著,一些头部险企选择主动回避,待竞争趋缓和汽车消费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地后,再着手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还有部分中小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增速抢眼,如三星财险、融通财险、阳光信用、久隆财险、燕赵财险和众惠相互,这6家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均超100%,分别达241.2%、184.02%、118.3%、124.9%、130.27%和106.6%。
不过,一季度也有多达30家财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中铁自保降幅最大,同比下降65.18%。另外,中路财险、鑫安汽车、融盛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降幅均超35%,分别达35.6%、36.6%和45.26%。
如同前述对头部及第二梯队险企保费增速的分析,部分中小险企保费增速的分化,也是源于自身对偿付能力、业务品质等多重因素的考量。比如中路财险就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公司首轮增资扩股完成后,提高了公司净资产水平,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二期监管规则执行,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会有所下降,2024年度公司拟通过前端业务选择,后端理赔管控,平衡发展各险种业务,稳定保险风险最低资本。
但总体来说,多达30家财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负增长,也折射出在车险综改深化、非车业务竞争激烈下,中小险企保费规模难以突围的尴尬现状。
PART 02
行业盈利同比收窄
32家累计亏损超8亿
其实相较保费规模,净利润成为高质量转型期下险企更为关注的指标。然而,一季度受险企投资收益下降、赔付支出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利润较上一年同期收窄。数据显示,85家财险公司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53.36亿元,同比下降9.28%。
具体到保险公司层面,一季度共有53家财险公司盈利,32家亏损。其中,财险“老三家”合计盈利130.98亿元,贡献了高达85.4%的利润。
实际上,包括“老三家”在内,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险企屈指可数,仅有12家。其余9家分别是国寿财险、鼎和财险、英大财险、太平财险、华安财险、阳光财险、永安财险、中石油专属和中银保险,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2.85亿元、2.29亿元、1.58亿元、1.57亿元、1.4亿元、1.37亿元、1.2亿元和1.06亿元。
再来看32家亏损的险企,一季度合计亏损额为8.1亿元。其中,国任财险、众安在线、大家财险和富德财险排在亏损榜前列,分别亏损1.1亿元、0.95亿元、0.82亿元和0.57亿元。不得不说的是,32家亏损的险企中,大部分为中小财险公司,剖析其亏损背后的原因,则与投资收益下滑、赔付支出增加以及保费收入下降等不无关系。
比如国任财险和众安在线,尽管两家公司保费收入双位数增长,但一季度投资收益率告负,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16%和-0.87%。另外,富德产险虽然保费收入也同比大增86%,但其一季度的综合赔付率却高达82.69%。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受到暴雪冰冻灾害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整体恢复影响,财险业整体赔付支出也在增加。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财险公司赔付支出为255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1%。
另外,今年一季度不少中小险企在车险业务上加大手续费竞争,也对整体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据『A智慧保』获取的行业交流数据,一季度共有多达37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承保亏损,且多数为中小险企。其中,有8家财险公司一季度车险业务承保亏损超0.5亿元。
此前就有专业人士预判,年初中小险企费用竞争加剧,预计中小险企一季度整体承保盈利水平不佳。由此也不难看出,手续费恶性竞争对中小险企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更多是赔本赚吆喝。
PART 03
49家综合成本率超100%
亟待改善业务品质
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盈利强弱的重要指标,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险企的盈利能力越强。据统计,今年一季度8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中位数为100.86%。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在负债端,综合成本率100%是盈亏平衡线,这也意味着,一季度大部分财险公司面临着承保亏损的尴尬。
具体到各家公司层面,数据也证实,一季度有多达49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100%。其中,比亚迪财险、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的综合成本率居前,分别达到9730.46%和1136.47%。
不过,这两家险企的情况较为特殊,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成立于2023年2月15日,以“互助共济、服务渔业”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另外,全资接盘易安财险的比亚迪财险才刚刚“开张”,日前比亚迪财险已陆续开出新能源车险保单。
除了上述两家比较新的主体外,还有3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高于200%,分别是安心财险、阳光信保和广东能源自保,综合成本率分别高达666.73%、443.61%和266.39%。
『A智慧保』注意到,根据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安心财险畸高的综合成本率主要源于综合费用率,该指标数值高达657.22%,而安心财险一季度的综合赔付率仅有9.51%。
此外,安心财险的新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0。该公司还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公司在无新业务开展的情况下,仅依靠存量资金维持基本运营,经营及赔付需求对目前现金流持续施压。除必测压力情景下未来3个月流动性覆盖率达标外,其余基本及压力情景下各项流动性覆盖率指标均低于100%,流动性压力较大。公司正持续推进增资事项进展,以期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流动性紧张局面。
再来看阳光信保,该公司也同样是因为综合费用率推高了综合成本率。数据显示,该公司一季度综合费用率高达455.27%,而其综合赔付率反而为-11.66%。不过,阳光信保也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了成本管控的计划,表示未来公司将逐步构建核心能力并提升盈利能力,继续围绕现有业务场景加大产品、渠道、业务模式创新力度,在稳定与提升业务产能基础上,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着力提升保费规模,推动公司经营实现稳定、良性循环。加强存量风险的处置与追偿,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缓解现金流压力。
相较于一众中小险企在综合成本率管控上的不足,头部险企正通过规模分摊、技术赋能、提升运营能力等手段,不断使综合成本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数据显示,一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15%、98.1%和97.5%。
有券商研究报告也分析称,人保财险得益于政府类业务占比高,综合费用率具备明显优势,手续费及佣金占比显著低于同业;平安产险的品质保持健康,信保业务拖累逐季改善趋势已现;太保产险承保结果明显好于同业,保险服务收入增速快于同业,缓解了费用分摊压力。
相比于寿险行业,中小险企在财险业的集中度更高,财险中超九成为中小公司,并且与寿险公司不同的是,财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久期较短,业务经营、资产配置稍有差池,极易造成流动性、偿付能力等风险。综上来看,一季度中小财险公司无论在投资端还是负债端,都面临着较大压力,接下来如何改善经营成本,把控好业务品质,将是高质量转型新时期下的重要课题。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