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旭
编辑:顾柠
来源:险企高参
强者恒强的现象在各个行业愈发明显,财险领域犹是。
一直以来,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都十分明显,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长期占领第一梯队;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以及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等第二梯队的公司也正迎头赶上。
《险企高参》了解到,2023年"老三家"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近1万亿大关,市场份额占比高达约63%。保险业务收入达到近9500亿,平均增速达到8.68%。另外,第二梯队的阳光财险、大地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的保费增长均在8个百分点以上…
老三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行业超六成
国寿财险保费增速仅为0.0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59万亿元,赔付支出1.07万亿元。其中,车险、责任险、农险、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673亿元、1268亿元、1430亿元、1752亿元、509亿元。2023年,上市险企车险业务增长稳健,非车险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成为财险保费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在自然灾害和疫情后,保险行业的出险率逐渐回归正常水平。2023年,众多上市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和综合成本率普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保费规模上,财险一哥人保财原保险保费收入5158.07亿元,稳居第一,增速为6.3%;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紧追其后,分别为3021.6亿元、1883.42亿元。老三家中,太保财险以11.4%的保险保费收入增长领先;
再看第二梯队,增速以互联网保险众安保险24.2%的保费收入居首,保费收入为275.21亿元。另外,阳光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的保费收入增速也表现良好,分别为9.6%、8%和8.19%;九家财险企业中保费增速最慢的为国寿财险,不过其保费收入依旧在千亿以上,为1063.7亿元。
总的来看,统计的9家财险企业,保费平均增速约8%,净利润增速则有亏有赚。而老三家里,太保财险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为-19.7%。
国寿财险早已是千亿俱乐部的一员,收入虽略有下降,其净利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了解,这一业绩的取得,很可能得益于其集团的综合金融业务带来的优势。2023年以来,国寿财险携手旗下子公司广发银行,共同开展多元化客户经营活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高品质金融保险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甚至可以说和老三家组成“3+1”的局面。
而同样有综合金融业务帮助的平安财险,其净利润下滑却达到了11.4%。究其原因是旗下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保证保险亏损。其中保证保险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金额达68.34亿,综合成本率高达131.1%,产险业务总体综合成本率是100.7%。此外保证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97.0%
中国平安坦言,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小微企业客户的还款压力仍然较大。过去,保证保险业务为平安产险创造了显著的承保利润,但近期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有所波动。近年来公司持续收缩保证保险承保规模,并于四季度暂停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
而作为互联网保险企业的众安保险,其保险业务板块最为突出,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众安在线表示,其归母净利润实现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优化,进而推动了保险分部利润的显著提升。同时,众安国际不再作为该公司的附属公司,而被重新分类为合营公司,因此确认了高达37.84亿元的一次性投资收益。
阳光财险则由于投资资产受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及市场波动的影响,其净利润下降至9.78亿元同比降低36.07%。
保险服务收入增加,净利润却出现下降,很有可能意味着“开支”也在提升。而险企普遍表示,受大灾及疫情后出险率回归常态等因素影响,2023年,上市险企赔付支出、综合成本率普遍走高。
据已发布的数据来看,国寿财险的综合成本率最高,为100.85%,而众安保险的综合成本率最低,为95.2%。此外,平安财险的综合赔付率最高,为71.5%。总体来看,各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与赔付率普遍出现1个百分点左右的上涨。
对于产险行业来说,其面临的环境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整体需求下滑,同时风险敞口不断扩大,这要求行业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然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科技革命和绿色革命也为产险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要求行业增强敏锐性和前瞻性。据国际保险机构研究,每在风险减量方面投入1美元,即可减少6美元的赔付。此外,行业还需密切关注巨灾频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的趋势,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半壁江山车险业务遭遇挫折
收入平均增加6% 利润却猛跌 平安猛降超40%
车险一直都是财险业的基本盘。2023年以来,在出行复苏、灾害频发、费用竞争抬头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财险企业想要实现承保盈利困难重重。
车险业务中,人保财险收入2821.17亿元,同比增加5.30%,承保利润为86.23亿元;平安财险收入2095.38亿元,同比增加6.10%,承保利润为47.32亿元;太保产险收入1019.29亿元,同比增加6.20%,承保利润为24.1亿元;阳光财险收入255.49亿元,同比增加5.50%,承保利润为2.86亿元。
车险承保盈利下滑的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一方面,随着疫情后的经济逐渐复苏,人们的出行需求迅速上升,汽车使用频率亦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由于大型灾害频发,出险率逐渐回归正常水平,导致保险公司承担的赔付责任日益加重。另一方面,2023年车险行业迎来了第二次综合改革,赋予保险公司更大的定价自主权。为响应改革,部分保险公司可能采取了低价竞争策略,致使保费收入难以覆盖赔付成本的增加。这两种因素叠加,共同导致了车险承保盈利的下滑。
对于企业来说,若车险业务未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体系化经营,或者在精细化管理上存在不足,客户经营与渠道经营效率未能得到有效提升,恐怕车险业务的利润状况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唯有通过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经营效率,车险业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新能源车险价格有多离谱?
综合成本率下降还需时日
但是在2023年年报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新能源车险占比快速上升。
人保财险:新能源车承保数量同比增长57.7%。
众安保险:新能源车险总保费同比增长196.1%。
太保财险: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 54.7%。
阳光保险:新能源车保费增速46.4%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险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偏高,这无疑给车险的承保策略和利润带来了挑战。高保费、高频出险以及高赔付率的持续上升,这“三高”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险企和投保人共同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其出险率相较于传统燃油车之所以高出一倍是因为两方面,其一是,新能源车具有高集成度的智能化特点,其车身结构与传统燃油车大相径庭。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零部件设计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差异。特别是其特有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些在遭遇事故时,往往需要整体更换,而非简单的局部维修,因此维修成本相对较高。
其二是,新能源车的驾驶行为与燃油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年轻人在新能源车用户中占比较高,且他们的驾驶经验相对较少,这无形中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很多新能源车还被用于私车营运,这种特殊的使用方式也进一步提升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透露,人保财险的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综合成本率比车险整体高7个百分点左右。行业层面,预计新能源车险成本率高10个点左右。
据中国银保信统计,2021年新能源车险的单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21%左右。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2022年新能源车险单均保费为4139元,比燃油车单均保费高81%。
前几日,“车圈顶流”小米SU7登上热搜,其车险价格也引发广泛关注。据相关报道,小米汽车车险首年价格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一位SU7 Max车主晒出的保单则更为离谱,其晒出的保单总保费超过8000元。以至于有网友疑问,“为什么小米汽车20多万,保费却和50多万的燃油车接近?”
但有专家则认为,新能源车险从行业层面还未实现盈利,但大型险企由于资源、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综合成本率表现优秀,新能源车险的未来值得期待。
并且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目前新能源车险还是亏损,但2023年综合成本率呈下降趋势。我们对未来新能源车险发展充满期待。
上述两位的期待,则在前不久就得到了应证。小米汽车与平安财险、阳光财险、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四家保险公司合作,为小米汽车用户提供官方保险产品。业内人士表示,以29.99万的SU7 Max报价为例,四家保险公司的车损险保费范围约在3137元~4200元区间。
与那份高达8000元的离谱保单相比,现在的价格已经亲民许多,直接为消费者减轻了一半的保费负担。这种价格下调不仅突显了消费者福利的提升,更从侧面反映了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的稳步降低。
与此同时,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研究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费费率,推动提高新能源汽车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购车后顾之忧。
重磅新规!32万亿险资去哪儿!?年内举牌次数创3年新高,长钱长投仍是重点…|年度策划
官宣!尹兆君出任太平集团董事长,63岁王思东功成身退!年内四大中管险企齐换“帅”,三位皆是“银行人”
平安、国华等三家寿险11月原保费增速为负,7大上市险企共揽保费2.73万亿;财险稳健依旧…
那些被接管险企如今都怎么样了?!|年度策划
负债销售端或节省亿元级成本?!人身险公司转型新纪元:银保渠道“脱胎换骨”,个险驶向“高精尖”赛道|年度策划
接棒龚兴峰,70后总助刘智勇正式出任万亿新华保险董秘;资本布局加速,连续举牌药企再添券商股,“买买买”模式不停歇……
“偿二代”二期落地渐行渐近,各险企准备好了吗?!年内发债1155亿,地方国资强势入局为哪般?|年度策划
漩涡中的千亿光大永明人寿?!继总经理出走之后,56岁董事长卸任;三年亏32亿,净资产垫底银行系险企;精算出身张晨松如何力挽狂澜?
又一位银行老将执掌四大中管险企?!59岁尹兆君或内部晋升中国太平党委书记,王思东功成身退;年内四大保险央企一把手齐变…
原董事长黄炜等“宝能系”高层未见身影,这家险企延迟两年完成董、监事会换届;“平安系”霍建梅居三位新面孔之首…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