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三个月,监管部门就行业“现象级”产品惠民保的规范发展再度下发征求意见稿。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就《关于平稳有序开展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通称即“惠民保”,运行八年有余,近四年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已吸引近3亿人次参保。
与前一版意见稿相比,最新版意见稿总体思路不变,不过上一次发文主体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本次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上一次接收主体是各地政府办公厅,本次是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协会。
意见稿表述也有多处调整,涉及功能定位、统筹规划、规范运营等方面。其中,发端于团险的惠民保“能否以团险形式出单”,是前版意见稿两大关注点之一。彼时的表述为“定制医疗保险应当设计为个人保险产品”,未提及团险形式,而新版改为“定制医疗保险应当设计为个人和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组成团体购买的保险产品”,且重点查处的问题中删除了“以团单形式开展业务”,意味着倾向于放开团险产品,同时新增了“鼓励用人单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员工购买定制医疗保险”的表述。
前版意见稿的另一大关注点是长期性导向,提出“鼓励设计为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这一表述在新版意见稿中没有变化。业界分析称,惠民保设计成长期险可提升其持续性,参保人能获得长期稳定保障,有助于提升惠民保参保率。不过承保公司面临的风险或增加,且目前承保占比高但没有长期健康险经营资质的财险公司会被迫出局,进而对全市场产生影响。
稳中求变
惠民保仨月两次纳谏
作为一种普惠性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推出,2020年在全国铺开,凭借政府背书及产品“带病可保”“保费较低”“特药理赔”等特点快速掀起热潮。据复旦大学上个月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总参保人数达3亿人次。
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惠民保近年也出现新增产品数量回落、投保期延长、逆选择风险上升、一城多保等问题。根据《图谱》,2020—2023年(截至11月15日),新增惠民保产品数量分别为97款、83款、72款、27款,呈逐年回落。另外,由于各个地区运营差异大,284款惠民保产品中,已有超四分之一停止运营。
在投保期方面,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发布的《惠民保的内涵、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虽然总参保人数稳定,但每年有20%—30%的人退出,这需要共保体付出更多成本获取新客来弥补脱退人群,直接导致了2022年多地延长了投保期。『A智慧保』注意到,2023年部分地区也延长了投保期,理论上2023年推广2024年惠民保,投保期应截止到2023年底,不过部分地区宣布投保期延长到今年1月底,保障依然从今年1月1日生效。
据多方统计,2022年超七成的惠民保项目参保率不足10%,这对遵从“大数法则”(即参保人数足够多才能更好分散风险)的保险产品来说,其可持续性无疑受到挑战,加上惠民保“低门槛、高保障”的特性,一些患病风险偏高的群体投保意愿更高,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逆选择风险。
在此背景下,为推进惠民保平稳有序发展,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向地方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一版征求意见稿,从功能定位、统筹规划、支持举措等方面加大对惠民保的支持力度,提出探索开放部分医保数据、可适当进行责任分级或费率分组等。该版意见稿在去年12月大范围流出,引发广泛讨论。
时隔近三个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再发意见稿。在最新版意见稿内容中,接收主体是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协会,文件落款时间为1月8日,各单位需在1月12日前反馈意见。内容仍分为明确功能定位、注重统筹规划、强化规范运营、完善支持举措、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六大部分,再次强调“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指导”和自愿投保原则,提出惠民保应“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其他商业医疗保险有序衔接”“基于当地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等相关数据,科学确定保险责任和费率水平”等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版意见稿发布期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发文谈“推进财险业高质量发展”时,也鼓励“稳步推进城市定制型短期健康险发展,提升产品普及率和渗透度。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这也体现了监管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总思路。
团险VS个险
鼓励企业用税收礼包“下单”
总体思路不变,一些表述细节有所调整。在前版意见稿中,由于对惠民保的设计定位只提了“个人保险产品”,且金融监管总局及各派出机构应重点查处的问题中包括“以团单形式开展业务”,这是彼时两大争议点之一。
业界普遍认为,惠民保不能以团险形式出单,会有损市场整体发展。原因在于,此前为了降低保费,团险出单是惠民保常见出单形式。此类团险非企业类团险,其先设置一个类似单位作为独立投保人,大家投保到该单位,然后以个险名义出单。业内人士分析称,以团险参保能减少道德风险,尤其在个人参保率下降的背景下,团险形式有利于基金的长期稳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机制。
在新版意见稿中,惠民保的定位改为“应当设计为个人和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组成团体购买的保险产品”,且重点查处的问题中删除了“以团单形式开展业务”的表述,释放出放开团险产品的信号。
同时,新版意见稿还新增了“鼓励用人单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员工购买定制医疗保险”的表述。公开资料显示,湖南、山东、江西、河北等地近年都发送过惠民保税收优惠“大礼包”,如湖南省鼓励单位为全体职工购买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补充医疗保险,依据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政策准予扣除;山东省提出,企业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在统筹规范方面,“一城一策”基调没变,不过表述也有调整。由“原则上以城市(地区)为单位开展定制医疗保险项目,每个城市(地区)的项目数量控制在一个为宜;总人口较少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全辖区为单位开展。”调整为“定制医疗保险项目一般以城市(地区)为单位开展,有条件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可全辖区为单位开展,每个地区经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后项目数量不宜超过一个。”这意味着监管支持推出“全省版”产品。
长险VS短险
长期导向,交给市场选择
前版意见稿的另一大关注点是长期性导向,提出“根据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合理确定保险期间,鼓励设计为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这一表述在新版意见稿中没有变化。
当前惠民保都是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业务,各类保险公司都可经营。业界认为,长期性导向有利的一面在于助推产品可持续发展,如果能给予投保五年或十年以上的参与者更多激励,有助于个人参保率的提升。在相关机制下,保险公司可实现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及定价,进而推动惠民保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市场结构的稳定和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营。
但这一机制也有“伤害性”。一是承保公司面临的风险或增加,逐年筛选后留下的可能都是高风险客户;二是没有长期健康险经营资质的财险公司理论上会被迫出局。数据显示,目前财险公司参与惠民保的比重约为70%,如果它们不能继续承保,短期内市场结构将会发生重大调整。不过,针对新版意见稿中“鼓励设计为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并非强制要求开发长期医疗保险,究竟是推长期医疗保险还是短期医疗保险,还应该交由市场说了算。
结合惠民保发展至今面临的一些困境,下一步改革思路还需要充分讨论和验证,以保证其可持续性。业内人士指出,最为影响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有三个,分别是参保率、续保率和赔付率,其中参保率是核心。
如何提升参保率?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建议,一是通过多渠道宣传,增强产品知名度;二是增强产品购买渠道的便捷性;三是对已经参保人员定期发送经典赔付案例、相关赔付数据并及时沟通。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业内人士称,正如意见稿引导的方向,惠民保可适当进行责任分级或费率分组,根据组内被保险人的平均风险水平确定费率,不对既往症患者单独定价,同时适度调整免赔额和赔付比例。此外,保险公司可以每年进行回溯分析,根据保单年度实际赔付与保障方案预计赔付的偏差,进行费率调整。
周评|从“双11”到保险“开门红”,正在告别“大进大出”式消费
保险业多位高管失联,找寻背后的那些蛛丝马迹!
玖亓周评|10万亿化债!财政刺激救短期,最终化债靠发展
时隔三年半,水滴拟赴港再上市!内情主导,还是外因倒逼?
探求专业养老险公司致力成为经营第三支柱“头部”的方法论
三季度被股市“甜”到的险资,最近盯上哪些新“标的”?
玖亓周评|险企三季报的“高光”和波动
五大上市险企盈利暴增!“规模+盈利”能否可持续,半喜半忧!
玖亓周评|从比亚迪到小米,新能源车险会“变天”吗?
小米入局北京法巴天星财险:折射国家态度、外资雄心、中资战略!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