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资源门户网站

  1. 首页
  2. 专栏
  3. 险企高参
  4. 正文

反超个险晋升“第一渠道”,银行保险“双向奔赴”背后:头部险企重点发力,银行代销收入快速增长;双方急需新引擎 | 银保观察系列一

  • 2023年05月06日
  • 19:16
  • 来源:
  • 作者:赵梦涵

作者:赵梦涵

编辑:邢莉

来源: 险企高参

在个险渠道增长乏力,行业进入转型困顿期的当下,银保渠道正在重回高光时刻。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在寿险行业,团险、个代和银保三大渠道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大渠道中,银保渠道从生猛崛起到被迫转型再到崛起的过程。

自1996年起,行业初步尝试涉足银保合作;直至2008年,银保业务在寿险总保费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迎来辉煌时刻;2017年监管定调“保险姓保、监管姓监”,银保渠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近年来,随着个险代理人大量流失,个险渠道新单承压,在受大型险企冷落多年后,银保渠道逐步回归人们视线。

近年来,银保渠道还受到了银行客户的偏爱。

在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纷纷降息的背景下,保险产品成为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选择,代销保险收入为银行的贡献率大幅增长。特别是去年,多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小幅收窄,拖累营收,代销保险收入成为了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险企银保渠道表现抢眼

头部险企重点发力

受外部环境影响,近年来保险行业业绩普遍承压。

“在我职业生涯里面,我认为去年是比较难的一年。”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也在发布会上坦言,去年出现了资产端和负债端两端承压,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一方面,受资本市场影响,投资收益下降,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线下展业受限,负债端进一步承压。

在这样的环境下,银保渠道成为各家寿险发力的重点渠道,表现抢眼。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来看,银保渠道依然保持了较高速增长。其中: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

人保寿险银行保险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40.30亿元,同比增长3.1%。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方面,202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4.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7%。

新华保险实现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39.31亿元,同比增长7.8%。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290.63亿元,同比增长17.60%。平安寿险银保渠道转型提速,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5.9%,对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度提升。

from clipboard

(险企高参根据公开数据制作)

上市险企的新单增长,银保渠道贡献明显。2022年,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以及中国人保银保新单增速分别为332%、64.6%、51.9%、18.3%、-0.3%。而同期对应个险新单表现则分别为-21.5%、-1.9%、-32.2%、-3.2%、-10.3%。

银保渠道的亮眼表现也令险企看到了发展潜力。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直言,两年来,新银保的成绩突出,与去年相比,今年1、2月份的增长势头更优。他认为,新银保模式充分发挥了平安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优势,未来五年,该渠道有望成为平安寿险的主要渠道之一,贡献新业务价值的比例会更大。

“从趋势上来看,整个行业的银保业务都是向上走的”,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表示,“新华保险一向重视银行保险这一重点渠道,银行有网点的优势、有信用的基础,客户的信任度比较高。未来,公司会进一步促进银保业务的发展,为稳定规模、突出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表示,2023年,银保渠道依然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点渠道,一方面做好银保渠道的建设,与工、农、中、建等渠道加大合作力度,同时开发私行的高端客户,加强队伍培养,以此来赢得银行的认可。

银行“降息潮”背景下,

保险产品走俏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小银行、国有大行纷纷降息,保险产品成为寻求中长期保本收益客户的热门选择。

进入4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1家中小银行宣布降息。其中,广东有3家,湖北有5家,河南有3家。从调整后的利率来看,储户100万存款定存一年利息或将减少3500元。

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减弱,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定期存款增加拉高了银行存款成本付息率。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解释了存贷两端的矛盾所在,“贷款端,发放贷款利率逐步下降;存款端,定期化趋势会形成压力,因为付息比较刚性。”

不止中小银行,去年9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齐发公告宣布,自2022年9月15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对于寻求中长期保本收益的客户来说,最合适的投资或将还是保险产品。

从几大行2022年年报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代销保险收入为银行的贡献率大幅增长。具体来看,工商银行2022年代理销售个人保险规模已超千亿,达到1144亿元,同比增长5.73%;2022年,农业银行实现代理期缴保费330亿元,同比增长15.1%;邮储银行代理长期期交新单保费762.7亿元,占新单保费比例28.5%,同比提升8.66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截至2022年末代销保险产品余额达到2551.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7.21亿元,同比上涨15.23%。

建设银行则在年报中明确指出,代销基金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下降,但代理保险收入支撑作用明显,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股份行代理保险的收入增长幅度同样喜人。招商银行2022年代理保险收入124.26亿元,同比增长51.26%;招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使其代销基金规模和收入都下降了40%多,给非利息净收入、财富管理收入增长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不过招行发力代销保险业务,代理保险收入成为去年新的增长点。

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30.9%。2022年中信银行加大推动保险代销力度,响应监管“回归本源”转型要求,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其代销长期保障型保险规模较上年度增长55.25%。

双向奔赴背后:

银行保险急需业绩发力点

银保渠道在近年来被双方寄予厚望,在险企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寿险转型背景下,个险渠道欲振乏力。

保险代理人数量在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突破900万人。不过,从2020年开始,保险代理人数量开始持续收缩。去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展业困难,代理人留存更具挑战性。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人身险公司个险营销员数量为340.22万人,较2021年底的641.9万人减少近半,较2019年底顶峰时期减少近三分二。

代理人规模的缩减对险企新业务价值造成了冲击,A股上市险企寿险板块均下降。国寿新业务价值实现360.04亿元,同比下降19.60%,中国平安实现新业务价值288.20亿元,同比下降24.0%,太保新业务价值实现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人保、新华分别实现新业务价值26.69亿元、24.23亿元,分别下降17.3%、59.5%。

新业务价值承压,险企需要新的保费增长的渠道,银保渠道自然成为了新的重要发力点。

银行端面临同样的困境,据2022年年报显示,多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小幅收窄,一定程度拖累营收。

from clipboard

(险企高参根据公开数据制作)

6大国有银行中,有4家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工商银行实现1292.65亿元,中国银行实现722.48亿元、建设银行实现1160.85亿元,交通银行集团实现446.39亿元,分别下降2.8%、11.27%、4.45%、6.17%。

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降幅分别为26.45%、8.6%、2.09%、0.18%。

from clipboard

(险企高参根据公开数据制作)

业内人士称,一方面,代理保险业务助力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在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存贷利差缩窄的困境。各大银行急迫寻求高回报、轻资产的赛道,而代理保险业务具有利润高、资本消耗低和风险分散等优势,可助力银行向轻资本的中间业务转型。

另一方面,保险产品能增加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丰富度。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银保产品增加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丰富度。银行可依托寿险公司的中长期保险产品,增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维持客户的稳定。

“低价值”标签消解有望

宏观经济大盘稳中向好、个险业务低迷、高净值客户养老和财富传承需求旺盛……种种迹象显示,银保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保险行业交流数据,2022年银保保费增速远超个险,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10704.7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47%。2023年一季度,银保新单期交保费近2000亿元,同比增速55.5%。新单规模保费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4.3%。

头部几大险企中,新华保险动作较早。新华保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全早在2019年就提出“银保要算大账”,在此指导下,2019年银保渠道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72.86亿元,同比增长31.2%。2022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39.31亿元,同比增长7.8%。

太平人寿方面,在2020年开始和中国农业银行私行展开合作,以平准型终身寿险为主力嵌入银行大理财版块,在“产品+服务”的有效带动下,合作保费收入逐年攀升,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太平人寿程永红在近期公开表示,太平人寿私行业务保费3年增长20倍,2022年占比已近15%。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险企的重要销售渠道,银保渠道回归战略C位的同时,挑战也不容忽视,银保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大打手续费价格战等等。更为棘手的是银保渠道长期被贴着低价值的标签。业内谈到银保渠道经常会提及其“有保费没价值”、“有规模没质量”等等。

一位资深银保渠道高管向险企高参透露,“这并不是银保渠道自身的属性,而是市场整体盲目追逐短期利益和规模、资产驱动负债的理念所导致的。过去很多市场主体没有意识到银保渠道的真正价值,对银保渠道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在他看来,银保的经营逻辑和生态早已转变,产品结构、服务水平、业务品质都在不断提升,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突显,这也是近两年市场开始普遍关注、重视银保业务发展的关键。近两年险企越来越认识到,低价值率不等于低价值,银保通过规模效应可以给公司带来价值。规模效应虽然造成当期利润降低,但后续给公司资产规模、流动性、品牌效应、资本市场话语权等方面带来了增值效果。

此外,目前银行代理保险的手续费过高,过多的挤占了保险公司的成本,给保险公司带来经营压力;今年监管可能对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呢,可能短期也会对渠道带来一定影响。业内观点认为,双方实现合作共赢,一定要基于合理的手续费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合作,利用专业化队伍,提供更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财信吉祥人寿临时负责人孙安民曾在接受《险企高参》采访时表示,更高效地促进银保发展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统筹处理好“规模与价值”的关系。按照监管“回归保障,保险姓保”的要求,银保在成为公司流动性主要力量的同时,大力发展长期期交业务,持续推动银保渠道优化,统筹处理好“规模与价值”的关系。

二是挖掘价值成长型渠道。寻找价值渠道,各级省公司开创专属渠道,加深与当地银行的业务合作,创造更多的保费供给点。利用银行在本省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合作方针,实现行司双方合作共赢。同时,当地法人银行的手续费议价能力一般低于国有四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手续费成本,提升银保的价值。

阅读排行榜

  1. 1

    官宣!尹兆君出任太平集团董事长,63岁王思东功成身退!年内四大中管险企齐换“帅”,三位皆是“银行人”

  2. 2

    平安、国华等三家寿险11月原保费增速为负,7大上市险企共揽保费2.73万亿;财险稳健依旧…

  3. 3

    那些被接管险企如今都怎么样了?!|年度策划

  4. 4

    负债销售端或节省亿元级成本?!人身险公司转型新纪元:银保渠道“脱胎换骨”,个险驶向“高精尖”赛道|年度策划

  5. 5

    接棒龚兴峰,70后总助刘智勇正式出任万亿新华保险董秘;资本布局加速,连续举牌药企再添券商股,“买买买”模式不停歇……

  6. 6

    “偿二代”二期落地渐行渐近,各险企准备好了吗?!年内发债1155亿,地方国资强势入局为哪般?|年度策划

  7. 7

    漩涡中的千亿光大永明人寿?!继总经理出走之后,56岁董事长卸任;三年亏32亿,净资产垫底银行系险企;精算出身张晨松如何力挽狂澜?

  8. 8

    又一位银行老将执掌四大中管险企?!59岁尹兆君或内部晋升中国太平党委书记,王思东功成身退;年内四大保险央企一把手齐变…

  9. 9

    原董事长黄炜等“宝能系”高层未见身影,这家险企延迟两年完成董、监事会换届;“平安系”霍建梅居三位新面孔之首…

  10. 10

    风雨兼程,2025“开门红”开了个寂寞!?

推荐阅读

  1. 1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2. 2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3. 3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4. 4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5. 5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6. 6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7. 7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8. 8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9. 9

    连交十年保险却被拒赔?瑞众保险回应:系未及时缴纳保费所致目前已妥善解决

  10. 10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关注我们